企业转型汇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17266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转型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转型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转型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转型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转型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转型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转型汇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全市民营企业转型和二次创业情况的市政府:现将我市民营企业转型和二次创业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基本情况(一)、民营企业发展概况截止到 2010 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达到 1875 户,民营企 业完成增加值 2424180 万元,同比增长 21.45%。营业收入达 到 7264307 万元,同比增长 21.1% 。上缴税金 150724 万元, 同比增长 18.11%。固定资产投资 1011638 万元,同比增长 42.62%。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114951 人,同比增长 2.49%。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基本形成 了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

2、的工业产业结构。一是 钢铁业:2010 年完成增加值 49.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0.7%,占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 34.4%;上缴税金 6.9 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 的 35.2% 。有 3 家重点企业,即建龙公司、港陆公司、金航 镍钴公司,主要产品为热轧中宽带钢、窄带钢、薄板,冷轧 中宽带钢,钢管等。二是装备制造业:2010年完成增加值 10.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4%; 上缴税金 8500 万元;代表企业为华安天泰、金马集团、帅 成叉车、众邦泵业、鑫虎矿机、金阳汽车配件厂等。主要产 品为阻隔防爆器材、矿山水泥设备、钢铁铸件、汽车零部件、 气体压

3、缩机、叉车等。三是食品加工业:2010 年完成增加值 5.0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5.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8%;上缴税金 6200 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3.2%。有规 模企业 20 家,代表企业为栗源、美客多、广野、蓝猫、山 源、金百利等。主要产品为小包装栗仁、出口菜、酸枣汁、 啤酒、罐头等。四是医药化工业:2010 年完成增加值 5.3 亿 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5%;上缴税金 1000 万元;有 规模企业 2家,代表企业为心合制药、6510 厂。主要产品为 乳化炸药、中药、化肥、焦炭、硫酸等。五是建筑建材业:2010 年完成增加值 3.58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 59%,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1.8%;上缴税金 2500 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1.3%;有规模企业 10 家,代表企业为荣来诚玻璃制品、金 三顺装饰材料、广鑫页岩砖、圣龙水泥、阔旺门业等。主要 产品为特种玻璃、仿真木地板、页岩砖、水泥、实木门等。 六是电力能源业:2010年完成增加值 1.6亿元,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1%;上缴税金 1600 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0.8%。有企业 4 家,分别为新利能源、黎河梯级电站、电力 公司、热力公司。2010 年全市购电量 12.93 亿千瓦时,售电 量 12.43 亿千瓦时(不含唐山供电公司直供用户)。市内建 有热电厂 1座,500千伏

5、变电站 1座,220千伏变电站 2座, 110 千伏变电站 7座,35千伏变电站 18座。(二)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当前,我县的工业经济正在加快恢复,上半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而且当 前经济运行仍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推进转型升级力度需要 进一步加强。为此,自去年以来县政府就如何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多次研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1、制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2008 年底,县委出台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 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贯彻实施该意见,去年以来,尤其今 年,县委县政府多次通过

6、组织开展转型升级专题调研,拟定工业经济 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配套扶持政策,并广泛征求部门和企业意见,修 改完善;而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多次就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政策 意见听取了专题汇报,并做出了指示。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 是:突出实施“415”工程,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即:提升发展 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紧固件、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五大新支柱产业(临港工业、核电 关联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电子电器业)。2、强化转型升级平台建设。(1)硬平台承载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加大对园区平台建设资金 支持,积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功能配套和征拆迁工作,强化

7、工业园区 平台建设。今年1-6 月,全县各类园区平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6.22 亿元,同比增长19.3%,完成年计划的47.8%,其中开发区完成 基础设施投入3.36 亿元,同比下降18.7%,镇级平台累计完成基础 设施投入 2.86 亿,同比增长164.2%,完成年计划57.2%。8 个镇工 业园区完成拆迁农房364 户,完成年计划43.9%,完成预征土地面积 2033 亩,完成年计划的112.9%;积极引导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方 案编制;引导各镇抢抓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继续推进全 县镇级园区的新一轮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加大标准厂房建设,今年开 始启动了第二轮标准厂房建设,1-6

8、 月,新增标准厂房竣工面积5.43 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54.3%,新增标准厂房租赁面积4.66 万平方 米,完成年计划77.6%。基本形成了由海盐经济开发区、各镇工业功 能区和海盐科技创新园构成的平台体系,而且全县平台承接大项目的 能力有较大提升,为下一步经济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平台保障。(2)软环境建设水平提高较快。积极做好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工 作,做好21家高耗能企业有序用电工作,完成全县“镇镇电气化、 村村电气化”的建设目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电力环境;建立和 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去年成立浙江省紧固件行业协会。加强 银企联动,创新金融新产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 担

9、保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扩大县外银行对我 县项目的融资规模,引进3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 工程,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生产经 营风险预警救助机制,打造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转变工作作风,切实 做好企业分层分类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清理各类涉企税费规费, 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开展送政策、建立网上部门企业互动平台等工作, 政府服务企业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对标准紧固件产业注重依 托国家标准件检测中心的技术力量,提升对标准紧固件新产品的研发 力度,中国国际紧固件五金城开业,全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公 共服务平台都有较大提高。3、加强传统产业

10、转型升级。(1)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我县对传统产业加大改造提升力 度,尤其是加大对机械、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四大传 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发展。积极制定实施产业转型行动计划,强化政策 支持力度和产业引导力度,强化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传统块状 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拟定了海盐县紧固件产业振兴规划,着力 把铁路、风电、核电、石化、汽配、航空等六大高强度紧固件作为培 育发展方向。拟定造纸及纸制品调整产品结构、企业资产重组的方案, 做强海盐造纸业。提出差异化、品牌化的纺织服装业提升改造目标, 巩固传统产业。提出突出发展食品深加工、加大医药企业科研开发, 增强食品医药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以中

11、达集团、兄弟标准件等龙头企 业为代表的一批机械制造业企业,以金达创业、三马服装等企业为代 表的一批纺织服装企业,以吉安造纸、大洋纸业等为代表的一批造纸 及纸制品企业,以青莲食品、泰利森药业等为代表的一批食品药品企 业。(2)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开展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自 2009 年开始每年认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微小企业培育名 单,加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在亿元企业和成长型培育企业 中,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使其成 为引领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骨干企业。并对列入龙头骨干企业将 给予重点支持,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配合企业解决战略规划编制和重 大决策实

12、施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加快做强做大。目前,正 积极组织发动龙头骨干企业编制企业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3)推进兼并重组提升。鼓励县重点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 通过承担债务、购买吸收股份等控股方式对县内中小企业进行并购重 组,优化配置区域产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竞争力。去年我县 有2 起企业兼并重组,浙江东源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和海盐电力仪表 厂,通过资产重组保持了企业发展稳定。4、突出转型升级增量引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必须把重点放在增量引进上,为此, 我县把生产性服务业和临港产业、核电关联产业、装备制造业、节能 环保业、电子电器业五大新支柱产业作为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的重点,

13、认真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盯住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蹲点招商、 敲门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特别是在央企国资的引进上有了进展,有力 地提高了招商引资水平。今年1-6 月,引进县外内资15.42 亿元, 同比增长 41.9%,完成年计划59.3 %,新增注册资金8.39 亿元, 同 比增长 118.3%,完成年计划76.2%;合同利用外资1.07 亿美元,同 比增长 8.4 %,完成年计划50.8 %;实际利用外资5050 万美元,同 比增长 21.6%,完成年计划45.9%。(1)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随着交通区位优势的变 化、外海和内河码头的加快建设、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以港口 物流业

14、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一是港口和海河 联运加快建设。已建成钱塘物流5000 吨级和林龙港口3000吨级散杂 货泊位各一座。在建大桥新区C区1#、2#两个万吨级多用途码头, 计划2011年投入使用;3#、4 #两个万吨级码头已完成省发改委项 目联系单和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价批复。改造建设了城北中转港区和祥 龙、华辰、浦发等物流码头,内河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基本完 成嘉于硖航道改造工程,启动何家桥“四自”航道改造工程,杭平申 海塘支线工程计划今年底启动建设。二是港口物流业加快发展。至 2009年底,我县已建成的外海码头有6 个,内河泊位248个,全县 港口吞吐量1574万吨,外海

15、接卸量115 万吨。目前,全县已有1 家 海运企业,1 家内河水运企业,3 家货代、船代企业和近700 家内河 个体船舶经营户。华辰物流等10 余家从事仓储、装卸、港口物流的 企业,带动了城市仓储、陆上运输、建筑房地产、船舶汽车维修等行 业的发展。三是规模物流企业加快培育引进。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 物流企业来我县开拓业务,加快我县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 企业转型,鼓励现有物流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运用先进的 物流技术迅速做优、做大、做强。同时,临港仓储物流园区建设开始 起步,瑞华物流、吉安物流、明港物流等一批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大桥 新区,秦山镇依托何家桥航道规划建设的1.5 平方公里

16、物流园区即将 开工建设。现有的港口优势以及不断增多的物流企业、县开发区码头 建设和正在快速建设的海河联运等,使我县的港口物流产业链渐趋完 善。(2)着力培育发展新支柱产业。 一是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发展。到2009 年底,全县拥有临港型工 业企业307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5.13亿元,创利税7.78亿元,比 2006 年分别增长 27.9%、67.1%和 98%,临港工业占县内工业比重分 别达到 41.7%、36.9%和 40.6%。临港产业发展主阵地大桥新区,着力 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打造“一区四园”,建设以吉安为龙头的包装造 纸印刷产业园、以亚威朗光电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以核电关联 为特色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园、以围涂区为主要平台的港口仓储物流 产业园。截止目前,一批依托港口共生的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已经落 户大桥新区,前后引进了大连实德、吉安纸容器、克劳斯玛菲、博 得凯以及亚威朗光电、五洲阀门等内外资项目97 个。同时,进一步 整合提升各镇工业园区,提升我县临港工业承载能力,美克斯机械、 科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