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的起源与发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16890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片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名片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片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片的起源与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片的起源与发展名片起源于社交,并且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而到来的,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原始社会没有发明出文字来,部落内部采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人与人的交流也不多,那时候还没有名片的产生。到了奴隶社会,虽然出现了文字,但都只有奴隶主才有机会学习,人与人的交流也不频繁,不构成名片产生的条件。据史书记载, 名片最早起源于封建社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构成百家争鸣景象。 各个诸侯国开始致力于扩张领土,传播本国文化。 形成百家争宁的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举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联系,经常的联系情感也在所难免,于是发明了“谒”。所谓“谒”即便拜会者把名字和其它推荐文

2、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拜谒者的身份象征。西汉史籍时名片被称为“谒”。释名释书契载:“谒,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东汉时,又被称为名刺,据后汉书载,祢衡曾身怀名刺求见于人。在挖掘的汉墓中觉察,这种谒或名刺,系木简,长22.5 厘米,宽 7 厘米。上有执名刺者名字,还有籍贯。随着造纸术的发展,名片的材料也由原来的竹片变成纸张了。至唐代, 名片多以纸张为主要材料。唐代长安新科进士以红笺名纸互换,以便沟通。晚唐又唤作门状、门启,都是自报家门的一种联系措施。宋代的名纸还留有主人的手迹,据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解说,他藏有黄庭坚书写的名纸,而秦观送他的名纸,相仿今天的贺年片。元代易名刺为“

3、拜帖”,明清时又称“名帖”、“片子”。内容也有改进,除自报姓名、籍贯,还书写了官职。到了明代, 统治者因循了唐宋的科举法律,并使之平民化, 读书便成了等闲人改进生存的单一出路,识字的人随之许多添置。人们接触的时机添置了,学生见老师,小官见大官都1 / 2.要先递上推自己的“名帖”,即唐宋时的“门状”。“名帖”这时才与“名”字有了纠纷,明代的“名帖”为长方形,等闲长七寸、宽三寸,递帖人的名字要写满全副帖面。如递帖给长者或上司,“名帖”上所书名字要大,“名帖”上名字大表示谦卑,“名帖”上名字小会被视为狂妄。石家庄名片设计制造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随着资本主义入侵,国内与外界接触频繁了,名片也得到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进展,尤其是在官场,官薄利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卑,官大利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名片发展到现在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片。名片的使用相当普遍,分类也比较多。 按名片用途,名片可分为商业名片、公用名片、个人名片三类。二、按名片制作方式分,数码名片、胶印名片、特种名片三类。卓码名片平台汇聚个人、企业的“内容”、“产品”、 “服务”、 “平台”等多个入口,通过一张智能电子名片,实现“展示”,“传播”,“交易”,“增值”四大功能,帮助企业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一页纸销售”,让销售变得更简单。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