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域内协调发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16540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流域内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1流域内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1流域内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1流域内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1流域内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流域内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流域内协调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 一 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堂学案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综合思维)2)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区域认知)3)实例分析,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自主梳理】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1流域概述河流的(1)水系的构成::河流各级支流与河流联通的、流域:由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区域。2流域特点整体性强、 关联度高流域是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 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3.流域内水资源的功能: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修

2、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 下:供水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养殖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防洪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发电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航运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旅游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流域开发的方向: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一因地制 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不同河段的开发重点如下: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量大的河段,侧重资源的开发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侧重于、灌溉、养殖的发展5.流域内部水资源开发需要统

3、筹管理的原因4.流域内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全流域流域统筹管理(1)流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2) 流域可能跨越不同的行政区,由不同主体分别行使管理权。6.对流域统筹管理的措施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A设立专门的育理桩构,对全逾域进行水垦的耸空和国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芳管控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 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长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加强水资 源保护;二是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三是加强水污染防

4、治;四是加强水环 境治理;五是加强水生态修复。7.黄河流域内需要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因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 个省级行政区。 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课堂探究】一、黄河的调沙减淤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以某一小流域为单元,探究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拾遅3、黄河下游河道的清淤措施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1、黄河下游出现断流的原因是什么?2、黄河下游断流的影响?3、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措施。【知识导图】壇协易河悶減 戎的沙港【针对训练】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 读山西省某小流

5、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3)题。闍锁河册 -1300- 1 耀坑甲乙(1) 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B. 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 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D. 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2) 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A. B. C.D.(3) 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 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A. 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D.增强坑埂的坚固

6、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新型煤化工以低端的褐煤为原材料,制取替代石油和燃料油的化工产品,但是新型煤 化工的高耗水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危机最大隐忧和软肋,黄河各地只能采取水权置换的方 法,解决煤化工待批项目用水指标。所谓水权置换,就是工业企业为了取得用水指标,在 国家确定的某一灌区内投资,实施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将该灌区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 工业项目上。根据材料,完成(4)(6)题。(4) 新型煤化工产业属于()A.市场指向型B.资源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5) 归根结底黄河流域水危机问题的实质是()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发展问题(6) 实施水权置换的前提是()节约用水提

7、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农业基本用水实施跨流域调水A.B.C.D.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7)(9)题。(7) 下列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 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 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 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8)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A. 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B. 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 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 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9) 下列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10.20

8、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 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下图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示意图。结合海河流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教材P61思考】1由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黄河流经下游平原地 区,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两岸支 流不能汇入,故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2黄河径流量比较小,河道比较浅;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春季部分河段 甚至断流 ;黄河冬季有比较长时间的结冰期 ,初冬和初春季节部分河段还有凌 汛;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不利于港口建设。【教材 P

9、64 思考】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三角洲面积 逐步扩大,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良性发 展。【教材P654活动】1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莱 茵河污染的危害最严重。2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而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 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3行政手段:流域内国家共同成立了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了相 关的公约。经济手段:各国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等。【针对训练】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新型煤化工以

10、褐煤为原材料,褐煤中杂质较多,因此新 型煤化工需要的资源量大,资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这类工业为了降低运 输成本,一般布局在资源产地,即资源指向型。第(2)题,黄河流域水危机是 由需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黄河流域供水量相对稳定,因此矛盾的 根源在于需水量的大小,而需水量大小与当地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所以黄河流域水危机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水危机在发展中产生,也只能在 发展中解决(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3)题,水权置换的实质是工业向农业 买水,在保障农业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利用工业资金,投资农业节水工程,通 过农业节约用水、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将农业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

11、工 业项目上,既解决了农业节水工程投资来源不足等问题,又解决了工业发展新 增用水问题。因此,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农业基本用水是实 施水权置换的前提。答案:(4)B (5)A (6)C解析:第(4)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 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 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5)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 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处等高线稀疏,地形 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第(6)题,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 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

12、高、两侧低,会使得坑 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避免水土流失。答案:答案:(7)A(8)C(9)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 积形成的,A项对;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B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 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聚落,因此汛期不可能大量蓄水,C项错;人民 大垸位于荆江的凹岸处,因此会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第(8)题“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 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第(9)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 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项错;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 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B项对;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 C项错;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D项错。10.(1).流域内降水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小,暴雨时洪峰流量大, 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3).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新开 入海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