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14953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浙江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高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选择题部分(共140分)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 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 1、2题。精品资料云杉主要分布区能冰盖 g 州匕甲乙丙第1、2题图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1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

2、续增强2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GPS寸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B. C. D.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3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城乡间人口流动农业专业化发展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一一 B.一一C.一一D.一一4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

3、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第 5、6题。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D.背斜 西侧小A. 向斜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西侧大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图 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 丙 D.5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4、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6 .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 丁人均GD和人均GDPB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口人均GDPB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啜由表示人均GDk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 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7、8题。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上海 2(0.62).辽屏港北

5、. 全国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8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第7、8题图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 9、10题。120frW甲至 D. 至于冷锋影响,吹西南风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1030W时,北京时间是第9、10题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

6、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 至 B. 至 C.10 .图中、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11 .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A.24 日2时52分C.23日3时08分B. 24D. 22日2时08分日2时52分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 (3)题。(30分)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年平均气部(6. 3X?)年降水量(430.1-in)丁地(海拔9811d第36题图1第36题图2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

7、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 8万平方于米的三角 洲。(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2)图l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 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8分)(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37.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 (3)题。(26分)材料一图l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 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02 +1强HI例 中城市 一-界一被蹈第37题图15000 3000 L0D0500再拨(m材

8、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 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 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 发展重点。(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10分)(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8分)(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8分)参考答案15 BDDCC611 BBAABA36. (1)青棵(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 纬度低,

9、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 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装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 积累。(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 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37.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 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 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 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