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14946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一单元表格式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挑山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联系以前的自学方法,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学会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教师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推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课时2课时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第一课时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

2、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

3、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挑山工_|_游_人_| |

4、_|_| |_|_| |_|_| |_|_| 对比结果:(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1)放手让学生自学。(2)组织交流评议。(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5、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板书设计挑 山 工 生 疑 解 疑 启 示游 人挑山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和时间赛跑教

6、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立志养成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等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自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的小书签;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有关时间的名言?程老师也喜欢收集名言,课下要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书签。(出示课件:)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

7、间。(英国)培根3.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一读?你能把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吗?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今天的学习对“珍惜时间”会有更深入的感触。二、情境导入(配乐出示古诗:)长歌行师:这一老一少立于江边,昭示着人生短暂,转眼百年,时间就如同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是呀!太阳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小鸟飞走了,有再来的时候;小树枯萎了,有再绿的时候;花儿凋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有人面对时间一片茫然,而有人却要和时间赛跑!两种态度,结果会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三、领悟文章1.带着问题,快速的读一

8、遍课文,之后思考填空:出示思考题:(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的孩子。 (3)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2.小组讨论之后汇报。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继续理解课文内容。1.结合着学生的汇报问:爸爸看到“我”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样子,对“我”说了什么话?边读边画在书上。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2.指名读爸爸的话。爸爸想让孩子明白什么?爸爸的话朴实,深奥。“我”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3.理解两句关于时间的谚语。(体会时间的宝贵)4.爸爸的话比这些谚语还让人震动,还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爸爸的话是什么呢?再读。5.

9、爸爸的话始终围绕在耳际,爸爸的心愿从此埋在了“我”的心底。“我”发现时间果真过的是那么飞快,“我”是怎么明白爸爸的话的?“我”不仅明白了,还非常着急、非常悲伤。想一想:“我急的是什么?”“悲伤的是什么?”“决定的是什么?” 6.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他认为和时间赛跑就像在做游戏,多么紧张、多么快乐,赢过时间又是多么自豪。能体会着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读。 7.因为他时常能够赛过时间。这种游戏可能就是最好的珍惜时间的方法了。听了爸爸的话,不仅不为外祖母的去世而伤心了,反而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他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指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受益不浅”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什么

10、使“我”懂得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的?再读爸爸的话。“我”理解了爸爸的话,爸爸的话已不是一个谜语。而且还找到了谜底: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我”要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孩子,告诉所有的人。让我们也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吧:(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一句: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8.你能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9.这么多人都懂得珍惜时间,那我们做得如何呢?我们算一算: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9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上学时间用6小时。那大概还剩7个小时,哪里去了?我们来做个实验:我计时间,你们轮流来读这篇课文,看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

11、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我们算一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7小时呢?(十多万字!)带着你们新的感受再来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课文拓展像作者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就像我们课前说的那些名人名言一样,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们看:(出示图片)1.矿难救援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救援工作与时间争分夺秒。 2中国的宇宙飞船与时间赛跑,三峡工程和时间赛跑,中国的发展和时间赛跑。未来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设计师们你们一定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新的启发。请拿起你们的笔,尽情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吧。(学生动笔写后进行交流。) 三、总结孩子们,时间无处不在,它正悄悄地从你身边流逝,如果你听到了时光奔

12、走的声音,请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时间赛跑吧! 四、布置作业1.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好后贴在写字台前,时时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2.发给每人一个小书签,继续收集关于时间的名言。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 可怕 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 着急 悲伤 赢得时间 高兴 激动 养成习惯 受益不浅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欲速则不达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学难点:探究故事中蕴涵的与时间有关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课时

13、2课时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一、解题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2.请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和猜一猜文章的意思。教师随即梳理问题,并相机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3.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二、学法引路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请同学们回忆学习井底之蛙一文的情形,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快的理解古文文意?(生谈自己的经验。)2.教师出示“金钥匙”内容。三、熟读课文1.请学生选自己适用的方法自读欲速则不达的古文和译文。要求: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指名分读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