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14781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省校本程优质评选观摩活动总结全省校本程优质评选观摩活动总结X 月 11 日中午,带着收获和疲倦匆匆忙忙踏上归程。从周三下午到周五下午,2 天的时间,有近12 个小时在路上,其他时间除了睡觉外,就是在听报告,感觉真的挺累,但是收获却是不少,尤其是对于校本程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但一下子感觉豁然开朗了。长久以一直迷惑的“校本程”在脑海中渐渐鲜明起。周五的上午内容主要是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小学校本程教研员杨璐老师的点评和自闵行区教育学院的刘辉博士的专家报告。杨璐老师根据本次评选中老师们提交的上视频、材料、说内容和答辩内容从亮点和不足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点评:亮点:一、视频、材料亮点:1、从各位老师提交的

2、程纲看,老师们对校本程的认识提高了,对纲要的撰写有了完整的体系。2、程开发的逻辑性、知识性有了提高,化的气息融入其中。比如魔术程的探究、沂水化与校本程的结合、XX 湖化与校本程的结合,在程体系上比较完整。 我认为也就是学校围绕地区特色, 1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主题比较鲜明。3、从上视频中可以看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堂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起到的仅仅是指导作用。4、堂活动的表演形式多元,如小组探究、表演、制作展示、话剧、树叶刻画等。、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校本程中,改变了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一节中通常包含着科学知识、美术知识、音乐知识等等,如微湖红色印记荷的学习

3、,结合了诗歌、微湖的地理位置、荷的种植方法、 以及荷本身所包含的化意义。6、总体说,优秀的校本程要做到以下几点:程要有突出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校本程开设的目标性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程要关注学生的幸福(通过校本程的学习,学生感到了快乐)、程要关注学生差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程要体现研究意识(在校本程的授中,不能仅仅有教师的示范讲解, 要有学生的合作探究、有学生进行小组研究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合作探究得到收获。)7、授教师有专业素养,有科技含量,能够解决问题、引发思考,设计问题有深度。二、说亮点: 2 1、教师的台风、台貌、气质、驾驭堂的能力、堂的灵活应变能力都

4、很高。2、堂设计创意十足。三、答辩亮点:有的校本程教师对校本程有清晰的认识,反应快,阐述清晰。不足:1、概念界定不清,出现了:( 1)校本程与国家程的高度融合,如语与写字程的重合、语与经典诵读程的重合、美术与剪纸程的重合、美术与陶艺程的重合。只有教材不是国家程,符合学生办学特色,是学生喜爱的、需求的,自愿参加的才是校本程;如果是全员参加的,强迫的,就不是; 如果所学的内容只是书上的一个曲目或者一首诗,那就不是校本程。( 2)社团活动与校本程的重合。社团活动是学生发起,学生组织,教师不参与。( 3)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程的重合。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关注学生活动;校本程过程要比之复杂,含有多种要素,要

5、有讲义、教案、纲要、计划、评价。2、个别校本程教师的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探究性学习。3、校本程目标不够聚焦、贪多散乱。 要回归“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目标要有难度,并且不断提高。 3 4、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有提高,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要选择自己有能力承担的校本程, 不能单凭自己的兴趣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开发校本程。 如普通话水平不过关却去带朗诵与主持校本程。而自闵行区教育学院刘辉博士讲了题为 丰富学习经历, 奠基智慧人生 的自上海的校本程建设经验。 上海的程不像我们这边的程分为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而是按功能分为基础性程、拓展性程和研究探究性程。 而他们的校本程包含拓展性程和研究探究性程。前者是必修的, 后者是选修的。程的实施包括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个性化、 实践体验的兴趣化、学习方式的评价正向化、程管理的信息化等。通过她们的讲解, 我对校本程的开发有了更多的思索, 也许在以后的校本程开发中, 我们要有一个主题支撑, 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校本程内容的融合,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爱开发相应的校本程, 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校本程的授中要改变以往的授模式,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发展、 变化与幸福感; 对校本程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提高教师开发程的意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