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14730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录第一章 概 论1.1项目提要 1.2可行报告编制依据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2.1建设背景 2.2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三章 建设内容及方案3.1建设内容3.2年度建设方案第四章 资金估算与筹措4.1工程投资估算4.2资金筹措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5.1直接经济效益5.2示范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第六章 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6.1成立项目工程领导小组6.2建设管理6.3项目区土地使用权属可否规模经营第七章 建后管护措施7.1项目管理法人机构管理体制7.2项目运行机制附: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产园地理位置图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产园示意图第一

2、章 概 论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标准化现代蔬菜生产园 1.1.2项目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申报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人民政府 负责人:毕玉国 1.1.3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执行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 法人代表:侯忠东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指导站、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哈尔滨市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 1.1.5项目建设地点 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 1.1.6项目总体目标修建田间红砖(宽3m)10000m。水泥路(宽4m)1500m在田间道路两侧栽植花灌木,道路绿化彩化22000m。铺设输水管线22000

3、延长米,打机电井15眼,配套喷灌设施20台套。建设蔬菜预冷,净菜加工,产品检测、电子信息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楼一处,面积1500平方米。购置蔬菜配送车10台。购置200马力大型拖拉机2台。建设日光节能育苗温室100栋,每栋0.5亩,合计50亩,配套育苗中棚50栋,配备嫁接育苗设备套。建设生产用日光节能温室50栋(50亩),建大棚600栋(600亩)。推广防虫网1000亩,安装杀虫灯60盏。建立蔬菜监测检验室一处,购置蔬菜农残检测仪2台,配置电脑设备4台。通过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技术引进,从而达到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信息,解决土壤耕层浅土质硬化板结、育苗水平低,秧苗质量差等问题。大面积推广应用无公害、绿

4、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利用沼气沼渣进行农业生产,减少生产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1.1.7项目主要技术内容与规模1.主要技术内容:蔬菜生产全部按照A级,部分按照AA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产品品质达到绿色A级、AA级标准,蔬菜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100%,蔬菜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嫁接育苗技术,露地和保护地100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露地小棚生产面积达80,地膜生产面积达20%。2.标准园生产规模:园区计划占地1500亩。1.1.8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及规模标准园建成后可辐射道里区太平镇立权、前进、立功、太平等村,带动这些村的蔬菜产业发展,辐射面积可达5万亩,辐射农户5000

5、余个农户。这对哈尔滨露地蔬菜生产起到引领、示范带动及展示作用,成为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各大专院所的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良好的平台。 1.1.9主要配套公益设施修建田间红砖路(宽3m)10000m。水泥路(宽4m)1500m,在田间道路两侧栽植花灌木,道路绿化彩化22000m。铺设输水管线22000延长米,打机电井15眼,配套喷灌设施20台套。建设蔬菜预冷,净菜加工,产品检测、电子信息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楼一处,面积1500平方米。购置蔬菜配送车10台。建立蔬菜监测检验室一处,购置蔬菜农残检测仪2台,配置电脑设备4台。 1.1.10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

6、总投资435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873万元,村、农户自筹资金2199万元。 1.1.1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建设完成后,蔬菜产量达到1022万公斤以上,收入可达到1530万元以上。生产成本225万元,农民每年纯收入1305万元。 1.1.12项目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地位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蔬菜生产产业化的迈进,结构调整不断地深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蔬菜已成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证城乡供应,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主要产业。特别是近年来近郊菜田被大面积征用,农业生

7、产正在向中远郊发展,同时中远郊的土壤、水、大气等环境指标好于近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生产园发展壮大后势必带动中远郊地区蔬菜、经济作物的发展,为远郊地区农村生产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园内的50个节能温室内,建设50个沼气池,既能有效地利用农村有机垃圾和畜禽粪便来净化环境,又能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蔬菜生产操作规程的使用,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农田及水资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节水灌溉设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为农业生产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可行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3.国家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 建设背景 2.1.1示范区概况 1、地理位置 道里区是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479.2km.其中耕地面积为23.4万亩。项目区建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与太平国际机场相邻,位于哈双路南侧,交通十分便利。2、地形地貌道里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中下游右岸,由北向南地形地貌由漫滩逐渐向阶地和漫川漫岗发展,只有较少部分位于高平原.项目区属于松花江冲击平原一级阶地,局部地形微有起伏,但总体平坦,海拔高程一般在130米140米之间。3、水文气象哈尔滨市区属于中湿带大陆性气候,受内蒙古和西伯

9、利亚气候的影响,四季冷暖分明,春秋两季多风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其特点是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风多风大,频率高,土质蒸发大,春夏之交干旱频生。年平均气温3.5 ,一月最冷,七月最热, 日照时数2700h,多年平均降水量540mm,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3%,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时空地域分配不均,差异较大,年均蒸发量1329.1mm,平均冻土层深度1.81米,年平均风速4.1m/s,风向多为西南风。4、土质项目区土质为草甸黑钙土,为良好的宜农土质,黑土厚层在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一般多在3%左右,氮、磷、钾等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皆属于中低水平。田间

10、持水量31%。容重为1.4g/cm,pH值7.8左右。5、水资源项目区位于松花江二阶地,地层上覆520米黄土状亚黏土,下部主要为中粗沙,砂铄石层。含水层上为灰黄色中粗砂,细沙层,下为灰白色硕质中粗砂夹多层淤泥质亚粘土薄层。含水量厚度一般为2535米,局部达45米,主要受降水和来自高平原的侧向条件较好的地下经流补给,其向北部漫滩区排泄,水位埋深为822米,水力特性为弱承压水。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200m/h,干旱年地下水天然补给模数一般为10.36m/a.km,可采模数为6.77万m/a.km。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8:1,为低下度HCO3-Ca型水,pH值68,水温36,指标符合灌溉水质要求,因此

11、该地以开采地下水为水源建设项目区的保证率较高。6、农业成产和农业经济概况哈尔滨市道里区辖17个办事处,四镇一乡,全区总面积479.2km,其中城区22.6km,郊区456.6km。道里区总人口67.5万人,农村人口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06万人),农民人均收入5760.8元。太平镇立业村位于太平镇南1公里处,下辖两个自然屯(红旗屯、方家屯)。立业村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有耕地9555亩,其中棚室保护地面积269亩,夏菜种植面积1150多亩。大小机井20眼,大中型机动车110台。奶牛存栏877头,禽存栏4500只,绵羊、山羊存栏52只,生猪存栏4523只。该村有农户699户,人口260

12、0人。全村总收入1.2亿元,其中农业收入 6000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326元。2.2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提出的依据蔬菜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健康。近几年来,蔬菜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及品种数量不断增加,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但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资料涨价使蔬菜生产亩成本增加,同时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加之外地蔬菜的冲击使地产蔬菜销售受到影响,因此需增加效益高品种好的蔬菜种类。二是目前蔬菜综合生产技术能力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蔬菜需求的量和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要吃饱、吃

13、好,又要吃的安全、营养、放心。当前哈尔滨市蔬菜产品大部分只能达到无公害、部分达A级绿色标准,还没有研究和推广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对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最终总结出一套有机蔬菜栽培技术模式迫在眉睫。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产业发展政策不配套,蔬菜科研、示范缺少基地平台,深加工业、流通业缺乏物质、资金、优惠政策的支撑和扶持。四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蔬菜生产后劲不足。五是生产基地规模较小,组织程度不高,未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六是蔬菜科研与生产发展不适应,蔬菜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建设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现代科技示范园,必将对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振

14、兴农村经济、保证城市菜蓝子的数量和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搭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良好平台。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做支撑项目区1996年开始发展棚室保护地生产,农民具有一定的蔬菜生产经验。该村成立了富农蔬菜生产合作社,共有社员30名。合作社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技术、销售,肥料、农药等信息。一些科技示范户为全村种植业进行新品种引进试验。园区主要由富农蔬菜生产合作社成员组建,整个示范区包括逯国富等科技示范大户30户。这为新技术引进研究与示范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与示范,组成了区、乡、村、农户强大的技术研究队伍。同时还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东北农业大学、省、市农业科学院

15、及种子部门作技术依托,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项目区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现有棚室面积269亩,现有农业灌溉井20眼。水泥路2100m,集中连片地块1500亩。3、自然条件好,具备发展绿色无机蔬菜的生产条件。项目区位于城市的上风头,远离城市。地下水无污染,资源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光照热量充足,周边无工矿企业污染,土地平坦肥沃,土壤有机物含量较高,且远离主要公路,空气质量好。产地环境质量条件已经通过了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检测,达到了无公害生产标准。在病虫害防治上一直推广应用物理、生态、生物和农业综合防治技术,使用阿米西达、施特灵、BT杀虫剂等生物农药。4、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区与太平国际机场相邻,可为机场提供大量的精品蔬菜。针对机场旅客,可以种植保护地香瓜、精品西瓜、鲜切花等时尚的经济作物;还可种植东北特色蔬菜油豆角。经过精品包装后空运到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大市场。原有的269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