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14675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路面行驶的汽车,载重越大,惯性越大B车速越大的汽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说明它的惯性与车速有关C在国际单位制中,力、质量和时间三个物理量单位为力学基本单位D载重汽车的重心位置只跟所载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叠放的方式无关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微元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

2、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假设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B.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产生该弹力的施力物体的形变恢复方向相同C.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D.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受滑动摩擦力

3、的物体一定运动4.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测得体重为480N,则升降机的运动应是( )A.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B.加速上升C.减速上升D.减速下降5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拉时,下颚须超过单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如图1所示,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关于做引体向上动作时人的受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1A加速上拉过程中,单杠给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给单杠的作用力B在加速下放过程中,单杠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C悬垂静止时,单杠对人的作用力与人对单杠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在加速下放过程

4、中,在某瞬间人可能不受力的作用6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圆板与轻弹簧相连,把轻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的圆筒底部,构成弹簧弹射器第一次用弹射器水平弹射物体,第二次用弹射器竖直弹射物体,关于两次弹射时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弹射瞬间,小圆板受到的合力均为零B水平弹射时弹簧处于原长,竖直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C水平弹射时弹簧处于原长,竖直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D两次弹射瞬间,弹簧均处于原长图27如图3所示,一个物体静止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在木板的倾角缓慢增大到某一角度的过程中,物体一直静止在木板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不变图3C物

5、体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四个力的作用D物体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变,但不为零。8. 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一条河宽60m,河水流速是4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大速度是5m/s B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小速度是3m/s C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小位移是60m D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短时间是20s 二、多项选择(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在0-t

6、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图6x/m图5D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10如图6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M左边紧贴墙壁,若在M斜面上放一个物体m,当m沿着M的斜面加速下滑时,M始终静止不动,则M和m受力个数可能为( )A5个和2个 B5个和3个 C 4个和2个 D 4个和3个图711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7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所受合力方向改变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20km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12如图4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

7、上的小物体A、B、C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各接触面均无相对滑动),A、B、C的质量分别为m、2m、3m,A与B、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B、C两物体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 B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C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与B间的摩擦力DB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可能达到3mg13.如图8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以速度v0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以初速度v,且v v0沿斜面向下释放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图中能反映小木块运动的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

8、的图像可能是( ) 图8 三、实验题(共两小题,14题6分,15题10分,共16分)14(6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乙ACB0.7cm6.0cm10.6cm2.7cmDE(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A本实验应先平衡摩擦力 B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C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a图象更容易直观地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D无论m取什么值,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就是小车的合力(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小车的质量M0.5 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哪个比较合适_Am10.4kg Bm20.01 kg Cm3

9、4kg Dm40.5kg(3)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5(10分)某中学某班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在实验室找到如下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轻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 m)0.952.002.904.104.986.007.00根据表中

10、数据在图9中作出Fx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N/m;图9(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9所示,其读数为_ _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3.10 N,请在图9虚线框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_N.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4分,共3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6(8分)物体A在水平力F1=500N的作用下,沿倾角=37的斜面匀速滑动,如图10所示物体A受的重力G=400N,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sin37=06,cos37=08)图10

11、17.(10分)如图11,光滑固定的斜面倾角370,在斜面的顶端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04 m/s抛出两个小球A和B,A球平抛,B球沿斜面向下抛出,若A球落在斜面上的p点,求A球刚落到p点时A和B之间的距离(取g=10m/s2)A、B图1118.(14分)如图12,有一长度为l1 m的木块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取一无盖长方形木盒B将A罩住,B的左右内壁间的距离为L9 mA、B质量相同,均为m1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0.2和B0.3.开始时A与B的左内壁接触,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v028 m/s向右运动已知A与B的左右内壁发生的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且碰撞后A、B互相交换速度A

12、与B的其它侧面无接触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A、B发生第一次碰撞;(2)若仅v0未知,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则:要使A,B最后同时停止,而且A与B轻轻接触,初速度v0应满足何条件?要使B先停下,且最后全部停下时A运动至B右壁刚好停止,初速度v0应满足何条件?图12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小题,合计48分)1A 2C 3B 4C 5B 6D 7B 8D 9AB 10BC 11AD 12BC 13AC二、填空题(14题6分,15题10分,共16分)14(1)B(2)B(3)1.3 15 (1)如右图50 (说明:2范围内都可).4分(2)2.10 (说明:有

13、效数字位数正确,0.02范围内都可) 略 4分(3)3.7 (说明:作图法;0.3范围内都可).2分三、计算题(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4分,共计32分)16(8分);=8/3117题(10分):S=0.48m18(14分)【解析】(1)木块和木盒分别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g2 m/s2 ;aBBg3 m/s2 。2分设经过时间T发生第一次碰撞,则有:LlxAxB . 2分代入数据得:T4 s.2分(2)方法一:由(1)可见木块、木盒经过时间t12T在左端相遇接触时速度恰好相同,同理可得:木块、木盒经过同样时间t22T,每次相遇时速度均减小v20 m/s,.2分要使A、B最后同时停止,而且A与B轻轻接触,v020n(m/s) (n1,2,3,).1分要使B先停下,初速度必须满足v0nvv (n1,2,3,0vBgT12 m/s).1分经过k次碰撞后,A运动到B的左壁,且有共同速度v,接着AB一起减速运动,直到停止,A恰好运动到B的右壁停止,LlxAxB,解得v4 m/s.2分所以要使B先停下,且最后全部停下时A运动到B的右壁刚好停止,初速度v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