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13987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水文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队环境的反应,包括它们与生物的关系。)2.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水资源缺水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特性?水文现象; 降水,蒸发径流以及河流的结冰封冻等基本规律; 1 确定性规律; 2 随机性规律特性; 1 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对立统一; 2 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

2、支学科 ?1、按应用范畴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森林水文学2、按研究方法分:水文统计法、随机水文法、地理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动力水文学,数值水文学,水文测验学;3、按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海洋水文学、河口水文学、地下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湿地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 萌芽时期; 2 奠基时期; 3 时间时期; 4 现代化时期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认为性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偶然性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第二章水文循环1. 水有哪些自然属性

3、?社会属性?2.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降水,蒸散发,下渗,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2. 研究水文循环有哪几种尺度?1全球水文循环, 2 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 3 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3. 水循环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现象)有哪些?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4. 全球和流域(区域)水量平衡及方程式。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如研究区域为地球上的全部海洋, 所取计算时段为年, 则某一年的 ( 1)水量平衡方程为: P 洋+R E 洋 + Ws 式中 P 洋海洋上某年的降水量; R大陆流入海洋的某年径流量; E 洋海洋上某一年的蒸发量; W 海洋某一年的储水增量。流域水量平衡方程:P E+R+ Qo+ W式中

4、 Qo 为流域内国民经济的净耗水量,其中灌溉耗水量消耗于蒸发,可计入流域总蒸发之中;工业净耗水量一部分消耗于蒸发,一部分是产品带水,消耗于蒸发部分也计入中;而产品带水则数量相对很小可略去不计。于是对闭合流域给定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写为 P E+R+ WEE 之5. 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外因各是什么?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外因: 水的 ”三相 ”变化 .6. 大气中的水分以3计,多年平均全球年降水量3,试计算大13000km577000 km气水的更新期。a=S/Q=13000/577000=0.00225( 年)=8.2 (天)7.根据对水循环及水量平衡规律的了解,谈一谈对合理利用水资

5、源、节约水资源的认识。第三章河流与流域1. 何谓流域?流域有几种类型,以什么来区分?流域有哪些主要特征?流域: 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区域。区分 ;长度,宽度,面积大小。特征; 形状特征,地形特征,自然地理特征。2. 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3. 水系形状大致可归纳为几种?不同水系对汇流有什么影响?1 扇形水系:各支流较集中地汇于干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如新安江支流的练江水系为扇形水系。扇形水系在降雨时,各支流的洪水几乎同时到达流域出口处,因此,这种水系很容易发生危害性洪水。2羽状水系:干流较长,支流从左右岸相间呈羽状汇入干流,如滦河水系,安庆地区的太湖河都是羽状水系,这种水系由于干流较长,

6、各支流汇入干流的时间有先有后,河网汇流时间较长,调蓄作用大,洪水过程较为平缓。3平行水系:若干近似乎行的支流汇入干流。如淮河蚌埠以上地区的水系就是平行水系。这种水系的洪水状况与暴雨中心的走向、分布关系密切,如流域内降雨均匀,各支流的洪水同时汇入干流,流量的时程变化小。如暴雨中心由上游向下游移动,易造成大洪水,反之则比较平缓。4混合状水系: 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并不是由单一的某种水系过程,一般都包括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把这种由两种以上的水系复合而成的水系为混合状水系。如长江在金沙江近似于平行排列,宜宾以下为羽毛状排列。3. 某闭合流域面积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x0=1400mm,多年平均流量A=10

7、00km3。现拟在此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2Q=20m/sA=100km,当地实0际多年平均年蒸发总量 Z0 器 =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 K=0.8 。试问建库以后多年平均流量 Q0 是多少?4. 某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476.1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 66.1mm。试求多年平均年蒸发总量,并计算其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及蒸发系数。第四章降水1. 降水基本要素有哪些?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 降水面积、暴雨中心2. 如何表示降水随时间、空间的变化?降雨强度过程线(时间);降水累积曲线(时间) ;等雨量线及降水特征综合曲线(空间)3. 降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

8、4. 降雨大致可分几种类型?1 气旋雨 2 对流雨 3 地形雨 4 台风5. 影响降雨量的因素是有哪些?(气候,流域,下垫面,人类活动)1 地理位置2.气旋、台风途径及其它气象因素3.地形4.其它因素5.森林对降水6.水体7.人类活动6.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1. 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3. 降水的年内分配7. 计算区域 ( 流域 ) 平均降雨量的方法有哪些?每一种计算方法有哪些适用条件?方法 ; 1. 算术平均法 ;适用条件 : 区域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较小,降水分布均匀,测站较多且分布均匀,常采用算术平均法;2.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适用条件

9、 :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均匀,且有的站偏于一角;3.等雨量线法 ; 使用条件 :适用于地形变化大,区域内有足够的测站,能够根据降水资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出等雨量线 ;4.客观运行法第五章土壤水与下渗1. 土壤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各受哪些力的作用?存在形式;(1)吸湿水; 被风干土壤颗粒所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汽分子,称为吸湿水。在水汽饱和的空气中,土壤吸湿水达最大数量,称为吸湿系数。土壤质地越细,土粒的表面能越大,吸湿系数也越大( 2)膜状水; 在土粒吸湿水层的外面仍可再吸附液态的水分子而形成水膜,这种土壤水分称为膜状水。当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称为土壤的最大分子持水量。( 3)毛管水; 毛管水是由毛管孔

10、隙中水分弯月面的毛管力所保持的水分。( 4)重力水; 进入土壤的水分超过土壤所能保持的田间持水量时,那些超出的水分因受重力作用沿较大的孔隙向下渗透。这种受重力作用而下渗的水分即称为重力水。当土壤为重力水所饱和时,即土壤全部孔隙都充满水分时,其土壤含水量称饱和含水量。2. 土壤水分如何测定?用什么表示?3. 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 各表征什么物理量?1.最大吸湿量: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吸收的最大水汽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它表示土壤吸着气态水的能力。2.最大分子持水量:由于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此时,薄膜水厚度达到最大值。3.凋萎含水量: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而开始永久

11、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植物根系的吸力约为 25 个大气压,即当土壤水分的吸力等于15 个大气压时土壤含水率就是凋萎含水量。由此可见,大于凋萎含水量的水分才是参加水分交换的有效水量。4.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大于此值时,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者消失面运行。在此值以下,连续供水状态遭到破坏,其土壤水分为结合水和薄膜水。这时,水分交换以薄膜水和水汽形式进行。5.田间持水量:又称为田间最大持水量。饱和土壤排水两天后,过多的重力水已经排除,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相当于0.1 0.3 个大气压。悬着水不作重力流动,当土壤含水率超过田间持

12、水量时,过剩的水分不能保持在土壤中,会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它是划分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重要标志。6.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全部被水分充满时的土壤含水率。约相当于0.001Pa,它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是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自由重力水。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属于饱和渗透水流特性。4.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用什么表征?土水势有哪些分势?5.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反映什么关系?如何获得土壤水分特性曲线?6.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什么?7. 供水强度、下渗率、下渗能力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下渗曲线?下渗率: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

13、渗入到土壤中的水量。下渗能力 fp: 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8. 下渗的物理过程(三个阶段)有哪些?什么力起主要作用?含水率如何变化?三个阶段; 1.渗润阶段:下渗水分主要在分子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而成薄膜水。在土壤干燥时,这一阶段非常明显;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分子持水量时,这一阶段逐渐消失。2.渗漏阶段:下渗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在土壤孔隙中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填充土壤孔隙,直至全部孔隙为水填满而饱和。通常也将以上两个阶段合称为渗漏阶段。3.渗透阶段:当土壤孔隙被水分充满达到饱和状态时,水分主要受重力作用,呈稳定流动。9. 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何为下渗容量?影响因素; 1、土壤特性:土壤特性对下渗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其中透水性能又和土壤的质地、孔隙的多少与大小有关。一般来说土壤颗粒愈粗,孔隙直径愈大,其透水性能愈好,土壤的下渗能力亦愈大2、降水特性;降水特性包括降水强度、历时、降水时程分配及降水空间分布等。降水强度没有影响土壤下渗强度及下渗水量, 在降水强度等于下渗率 f 的条件下,降水全部渗入土壤,下渗过程受降水过程制约。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下渗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此外,降水的时程分布对下渗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性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