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12524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致橡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橡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橡树》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教学设计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课题: 致橡树科目 高一语文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王新富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一、教学目标1、抓住特征,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托物寄意的写法 2、批判传统旧的爱情观,充满个性的爱情观 3、充满激情的朗诵,引导学生朗读。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1致橡树选自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的第二板块,这个教学模块全部是诗歌,按照时间顺序选择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文学价值高,经典作品意义重大。2.从内容上看,文本注重学生初上高一,正值青春年少,思想上生活上都能够与学生实际接近。所以,学生愿意学习这些诗歌。3.致橡树是著名诗人舒婷的 代

2、表作,也是朦胧诗的代表作,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诵读朗朗上口。4.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诵读诗歌,认识诗人的独特的爱情观,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象征和托物言志。三、学情分析1. 学生刚步入高中,升入高一,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技能达到了应有的水平,但是学习方法与学习工程与初中学习是有距离的,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积累了正确的思想,总之对高中的语文学习仍有不适应的表现,属于起始年级的非起始科目。通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是普遍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 教师经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作业反馈的问题,发现学生书写水平不高,对自己要求不高,学生注重简单易学的知识的识记,忽视理解能力的

3、培养。3. 学生更多的喜欢做题目完成作业,却很少深入探究。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2.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3.学生活动针对诗歌的表现方法进行讨论,就是象征与比喻的区别。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2.理解诗人的新的独特的爱情观。3.对比、比喻等修辞格的运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简历及时代背景观看幻灯片知人论世老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巡回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发现疑问问题,分析诗歌层次学生按照小组讨论层次整体把握点评总结学生

4、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板书诗歌结构结构上采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的决心,似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这是世人对旧的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的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诗人对自己心中的爱情观的“立”。理清思路诗歌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感情抒发上看,第一层是升调。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留个否定句,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

5、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二层诗人感情的抒发是平缓的,从第一层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风中摇曳理解诗人的正确的爱情观诗歌的表现方法,象征,比喻。讨论问题,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巡视学生讨论情况老师总结表现方法学生代表发言明确观点,加深理解诗歌中的象征:诗歌贵在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其在作品中描绘、叙述的事和物体现出来。当诗中所描绘的事物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构成比喻,那么我们就说诗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致橡树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仅整体上蕴涵象征,而且在具体形

6、象上直接表达象征意义。作者的爱情观借橡树和木棉的关系表现出来。比喻是修辞方法,象征是表现方法;比喻求形似,象征求神似;比喻适用句子,象征适用文章。明确要义课堂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学习诗歌表现方法。意象的学习三步骤:研究词语本意,研究词语引申义或比喻义,揣摩诗人的态度和感情。课堂延伸,出示课堂练习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黑夜”象征什么?(不超过10个字)(2)“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请用简洁的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3)“用它寻找光明”,这是对“黑夜”的。(用两个字答)学以致用七、教学评价设计1.学生默写全诗,指明学生到黑板上写,在全体学生目前评价2.老师把每个学生挑背诵3学生默写,老师批阅,错1字扣5分,公布分数八、板书设计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 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枝干像刀、像剑、像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心心相印、患难与共;共同进步、事业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