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汇读书笔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116657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语汇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语汇读书笔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微建筑 读书笔记】“微建筑”的艺术性及实用性赏析及关于其在景观设计运用 中的思考1 关于建筑体量和外形的新认识除了书中序言的“微建筑”名词解释之外,整本书下来,它们更像是 位于狭隘空间的艺术品一般的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土地在格子间一般的市区显得愈加珍贵。小体量, 大内容的公共建筑是对空间的充分利用,而充满设计感的地段标杆 特色的微建筑,也为城市环境添色不少。这本书介绍了由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衍生出来的“微建筑”设计理念, 以及微建筑在自然、生态、能源各领域中所具有的优势,指出微建筑是更贴近自然、能够实现空间优化的新形式,它为未来居住形式的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的

2、思路,成为城市未来的解决方案。将老旧猪舍直接置入全新木匣,瞬间被赋予新的功能融古合今的展览室;公园草地上的排水管,由于独到的设计改造竟成了吸引 大批顾客抢着登记的旅馆房间;在严峻的沙漠中,奇形怪状 的“海豹”原来是特殊设计的大帐篷。出人意料的建筑形式,独特却又融合的 建筑景观,看完微建筑后发现,建筑真的有无限可能!由一次 作业,和本身对创意建筑的兴趣,相信一本书的作用或许可以打破 自己旧有的空间的藩篱,试着开辟一小片全新的视野。读书过程中,第一个印象深刻的 是序言中介绍的 2000年琼斯设计的 “荆棘冠教堂”。空间单一,结构单纯, 材质朴素,组合起来却意外的融合和 玄妙。(左图)不大的体量,朴

3、素简单 的材质,对周边环境的最大限度保留 和维护,使“教堂”本身这一个高高 在上的建筑名词更加人性化。为了保 护教堂周围的树木,建材都是采用小型的、可手搬运的,再就地组 装,这种理念是建筑之外难能可贵的一个想法 2、关于微建筑的建筑意识和价值体现建筑未必非得给人以威严,其实凡人需要的往往是情调。生活富于变化,更需要些许让我们觉得快乐的理由。倘若宏伟太过 奢华,消费不起。那么通过微妙的情感,来调节自己的心态,便常 常会有四两拔千斤的优雅智慧蕴含其中。相比高迪安放在巴塞罗那 的圣家堂,荆棘冠小乐太多,也朴素了太多,但是通过这些建筑语 汇,我们都分别看到了两个不同建筑家的理想,和他们关于宗教和 信仰

4、的解读、诠释。认为这就够了,这就是一种达到。建筑到底是什么?它除了是衣食住行四大问题的四分之一,以及, 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概念外,最好还能具有安葬个人碎梦的功能。建筑无论大小、无论繁华,能够体现他本身的功能,带着敬意的建 筑可能赢得尊重,带着欲望的心情绝无可能平静。这本书中介绍的,多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的一些在大多数中国民众 眼里看来是“单纯的造型艺术艺术 ”、“中看不中用”的小体量构筑物,功能性不强或者说 “大材小用”。其实,虽然说文化差异、经济差异、 城市构成和人口、功能需求方面都存在差异,使得诸如一些城市中 的旋转屏风、音乐台、信息中心;沙漠景区里的纸板屋、造型奇特 的帐篷、造价昂贵的移动

5、式建筑等设施的创意设计难以实现,但是 从中我们任然可以学到的是一种意识。一种建筑基于自然或人工环 境中独立的意识。书中介绍过一个位于英国布拉福的一处公交车候车亭案例, 伦敦的双层公交车现已消失,在他之后取而代之的车款成了城市标志的年代,红色 是公认的公交车的颜色,而布拉夫的公交车虽然不是红色,但候车 亭确是红色的。这些候车亭彼此忽悠关联,都是用交叉钢片与玻璃 搭建而成,而造型却不尽相同。这七个候车亭成了同系不同款的一系列构筑物,这种想法其实可以 大为运用,不但在视觉造型上产生一系列变化的新鲜感,也容易让 人们把站名和站台联系记忆,突出站台所在的地域特色。向乌鲁木 齐现在的brt车站,和不久将建

6、的地铁站,其实再考虑到使用功能的 同时,真的可以多加一些设计元素。现有的玻璃刚架结构brt车站让 人觉得很陌生,很生硬,很难让市民在出行过程中找到一种自己的城市归属感。除了停车、上车、候车的功能外,似乎在城市中有些 上首先鲜亮了很多,同时,虽然每个个体间都存在一些变化的不同, 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汇醒目。高高立起的标杆,杆顶的小 风车造型,红色的配套栏杆垃圾桶,无一不在向人们证明他的存在。暗淡。案例介绍的一系列候车亭,同样是玻璃和钢的构成,在色彩远远地就可以被找得到,亮色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框架中,也给了 人们一丝暖意。譬如候车站这样的常见的城市微建筑形式,它几乎存在于我们周边 任何一个不出百

7、米的范围内,但极少有城市能够把候车站作为一个 城市的微缩符号或者说在设计中考量过城市的特色。读完这本书之 后,这是我开始学习思考的问题。对于成千上万搭乘公交上班的市民来说,美好的一天需要用一个快乐的心情展开,能够运用到这样的候车亭,让人感觉不再是繁忙都 市中的大机器里的一枚小螺丝,而是被这座城所善待的人民。之前我从来不认同微建筑的改变力,但现在不了。一个设计人性化的公 共厕所,可能会培养市民更好的道德修养;一处 “大材小用 ”钓鱼台,可能成为景区和谐的一个影像符号;一处别出心裁的报刊阅览亭, 可能改变一群孩子的阅读、学习习惯?见微知著,这是我所学到的。篇二:建筑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对于一名学习建

8、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 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 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 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 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

9、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 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 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 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 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 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 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 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 外的建筑历史和建

10、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 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 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 “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 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 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 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 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 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

11、置。(七)中 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外 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 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 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系的特征。这一切让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的建 筑了解了中国建筑的深刻内涵。中国悠久的历史有着自身特有的建 筑特色,但是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实践,更多的将外国 的建筑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 建筑形式。不仅具有民族性更具有艺术性。建筑最重要的是设计,在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

12、介绍了,如 何设计空间,如何用点、线、面来设计空间。在建筑:空间、时 间秩序在序言中就讲到了设计首先是一种意识很强的目的性的努 力设计师首先必须把问题的现有条件详加整理,弄清来龙去脉,收 集相关的资料加以消化。丹麦诗人兼科学家P海恩这样说过:“艺术 在于解决问题,当人们在解决问题以前是不可能有什么模式的。问 题的形式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建筑的形式都是有点线面三者共同构 成的,因此了解三者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在书中较详细的讲述了 点线面三者的几本特点,例如: 1.点能和它所处的范围之间,造成了 一个视觉上的紧张关系。 2.一条线的方向影响这它在视觉构成中所发 挥的作用。一条垂直线可以表达一种

13、与重力平衡的状态;反之斜线是动态的,在视觉上的活跃因素,可以使之处于不平衡的状态。3.面 首要的是识别它的特征和形状,它决定与形成面之边界的轮廓线。面起着限定容积界限的作用。面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经过一个学期的读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建筑方面的理论知识,让我 学到了建筑的真正涵义和其内在的美。让我对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 更加了解建筑。我们不仅要用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在读书中养 自己的灵感。我相信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可以找到 建筑的灵感,吸收其中的精华并用于自己的设计中,使自己的设计 更加丰富。在以后的时间中多读书,更看书,充实自己的头脑,将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具有创作的灵感

14、。【篇三:外部空间设计白夜北欧建筑语汇城市意象读后感笔记】外部空间设计设计自己的生活空间刚刚放下外部空间设计的小册子,薄薄的一本书,却讲了很多 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 1942年毕 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 他曾主持设计了 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 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 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 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 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

15、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 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这本书既包含着空间论,也包含着 方法论。作者在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 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 等一系列颇有” 启发的概念。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 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因此,此书不仅可 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在书中首先提出 了自己的重要关键词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即由人创造的有目的 的外部环境,不同于无限伸展的自然环境。进而提出了积极空间( p) 与消极空间(n),前者满足人的意图,从确定外部边框并

16、向内侧整 顿秩序;后者是自然发生的,具有扩散性。 在一些概念相对明了之 后,作者开始对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1.尺度 关键的设计公式:d/h可以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与高度, 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脸部高度同距离,还可以是广场的宽度与主体建筑的高度之比,人与墙体高度或宽度之比,对于这些比例的掌握与理解,可以让我们从一个理性的角度来创造一个适宜的,充满活力的空间, 使空间成为一种节奏。这里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人的视线 角度,人的体型特性(身高,体宽等),人与人之间不同距离产生 的影响说起,进而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两个假说(1 one-tenth theory 2 外部模数理论),这是我们在设计外部空间是有可借鉴的 理论依据。2. 质感这里涉及的是人与感知物间的不同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