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11613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预习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预习导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依据导学案梳理知识,勾画课本内容并进行标注,思考右栏问题。2. 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3. 根据学习目标构建本节知识体系。【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3通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人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且相互

2、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来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7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自然美升华到探求科学的美的境界。【课前自学引导】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归纳提高()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_和_。其表面温度大约_,太阳以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_。1.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_;太阳辐射维持着_,是促进地球上的_、_、和_的主要动力。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能源主要是来自_。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4.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

3、_、_、_。5太阳活动主要类型有_和_;其中光球表面常出现一些暗黑斑点称为_,而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出现大而亮的斑块,称之为_。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_年;_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_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现象;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稀薄大气碰撞,会出现_。太阳活动还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高考链接】1. 太阳能量来源于( )A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B.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C.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D.铀等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B. 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C.

4、 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D. 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温度下降2.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1. 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的?2.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有哪些?3.太阳辐射除了纬度变化规律外,还有没有别的变化规律?4.黑子和耀斑有什么关系?【我有问题问老师】 课堂探究案【自主学习】1、根据预习,画出本课知识树,形

5、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知识拓展一: 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太阳同样放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可分为电磁波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来自光球的0330对微米的电磁波辐射占总辐射量的97,主要是可见光和少量红外光、紫外光。粒子辐射又称太阳风,主要成分是质子、电子和粒子。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与其内部进行的核聚变反应有关。太阳辐射的总能量可以从太阳常数加以计算,大约为3845 1026瓦。地球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的份额,大气层还要反射和吸收掉一半左右,剩下的部分传到地面,总量相当于全球发电总功率的10万倍。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的进行,与太阳的组成成分及内部的

6、高温高压状态有关。知识拓展二: 原子的裂变极易发生,但聚变反应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发生。当两个氢原子发生碰撞的时候,各自的外部电子将在碰撞时分别反弹,而绝对不可能相互靠近。不过,这种现象只适用于地球上的条件。炽热的太阳,它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1016帕。太阳上的超高温足以使氢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并促使原子核在原子内部不断运动。强烈的太阳大气压将使氢原子紧紧地撞在一起,由四个氢原子核合成为一个氦原子核,即发生“热核反应”。知识拓展三: 太阳黑子是最基本、最明显的太阳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它的温度大约为4500,亮度低于周围

7、的光球,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因此叫它太阳黑子。观测表明,太阳黑子数目呈周期性变化,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其它太阳活动如光斑、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几乎都与黑子的多少有关,黑子多时,太阳的其它活动也增多、增强。所以,太阳黑子的周期也就是太阳活动的基本周期。地球上的气候、水文、植物生长等现象,常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密切相关。知识拓展四: 耀斑是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一般指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也可能在太阳色球至日冕过渡层)的太阳大气不稳定的过程中,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也称太阳色球爆发。耀斑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短时间内,能释

8、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和各种电磁辐射、粒子辐射而突然增亮。一般增亮面积超过3亿平方千米的才称为耀斑。有的耀斑中会出现直径为30006000千米的特别明亮的耀斑核。耀斑核是在高能电子穿透色球时产生的。耀斑活动的平均周期约11年。耀斑释放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和射线能够对地球产生一系列影响,如使地球产生“磁暴”、出现极光等。【合作探究】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2.有一句成语“蜀犬吠日”,形象地描绘了成都平原太阳辐射较少的情形,试着分析成都平原太阳能贫乏的原因。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太阳活动发生异常,会伴随怎样的现象发生?4.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很多不利的影响,有没有有利的影响呢?试举例说明

9、。【当堂检测】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这称为 ( ) A、太阳辐射 B、太阳常数 C、太阳辐射强度 D、太阳黑子3、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 C、重力能 D、万有引力4、下列地球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 ) A、生物能 B、水能 C、风能 D、石油5、出现在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 (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6、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是 ( ) A、5年 B、11年 C、3 年 D、22年2003年10月29日14时至11月3日,在短短几天内,太阳耀斑多次爆发。回答78题。7、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

10、的 ( )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8、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会使 ( ) A、地球大气异常增温 B、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C、臭氧层低值范围扩大 D、大气环流反常 课后拓展案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A. B. C. D.2、 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质量是不断损耗的 B.太阳源源不断地以无线电波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

11、分到达地球 D.太阳辐射能量大而集中,易用来发电3、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产生在太阳的 层,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 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 年,反之则为 年。 (2)在7080N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在60N70N测站观测到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3)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为 年。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根据我国“风云二号”卫星的实时监测,2001年3月28日17时40分至22时,太阳连续爆发6起中等强度

12、的耀斑,其中19时40分左右和20时20分左右的太阳耀斑持续时间近1个小时。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暴”几个小时就可抵达近地空间。本次太阳活动峰年自1995年8月拉开序幕,1999年3月进入极盛期。从理论上说,目前太阳活动已逐渐走下坡路了。但它似乎并不服气,仍不时给地球一点“颜色”看看。本次太阳峰年有些特别,极盛期相对平静,下降期却“高潮迭起”。对照前两个太阳活动峰年,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的。(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A. 给予地球特别多的能量 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C.使地球的降水增加很多 D.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2)、“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A. 核部 B.光球 C.色球 D.日冕(3) 、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本次太阳活动峰年要真正滑入“谷底”,即太阳活动极小年的时间大约是( )A.2007年前后 B.2004年前后C.2001年前后 D.2012年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