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09594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一、问题的提出科学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哪来的探究。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又是一个新课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这就需要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因此,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没有问题哪来的探究。可见“问题是深入阶梯,是长进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

2、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需要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因此,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

3、,现再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符合心理学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实际,并且能够假设历史,解释历史,再现真实的历史情景。历史的既往性特点决定了它无法重现和演示,学生感知历史事物的主渠道是教材,但由于受篇幅、课时的限制,教材所交待的一些史实往往非常简单,很多历史情景被隐去了。所阐述的一些结论和观点,没有足够的历史情景支持,往往比较抽象,并且是站在现今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论证的,因而,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完整地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让学生置身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以当事人或者当时的局外人身份去

4、感受历史,理解历史结论和观点,解决相关历史认识问题。那么,科学的探究性问题情景的内涵是什么呢?二、科学的探究性问题情景的内涵科学的探究性问题情景的内涵: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或者学生运用教材所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去创设相应历史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该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情景之中,亲身感受历史现象,从中接受相关历史冲击,获得相关历史认识,发现和解决相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学科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题情景的创设过程中应注重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景,并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问题情景与学生心理情景的共鸣和最佳融合。创景可有多种途

5、径,不拘一格。那么,如何来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呢?三、科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的途径1、用形象的语言、实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联想,启示对问题理解、追求探索。即利用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录像、电影或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某些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和场面,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教学中国古代史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的导入时,展示铁耙,铁犁后紧扣课题,提问“这些小小铁器如何引发一场伟大社会变革”,“引发”二字引起学生广泛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心理,迫切地想知道怎样“引发”,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实物导入并创设问题情境,效果极佳。再如,“张三兴奋地提着一串刀币上街买肉,路遇李四提着一串

6、铲形币去买米这是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的事?”,显然比起“战国时货币形成有几种?齐赵等国货币形态如何?”的问法有情境、有趣味。2、利用趣味性的问题、典故来创设问题情景。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呢?生动和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挖掘教材中趣味点

7、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学科知识,还善于引用教材,选准切入点。设计出以情优教的问题,创设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空间,使历史课变成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历史上任何一个学有成者都与他的某方面兴趣爱好分不开的。兴趣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人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问题创设优劣的标准。3、利用现实生活,充分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将现实与历史,将学生和历史人物移位联想,使学生站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之下,以历史人物的身份

8、来体验历史,认识历史,思考问题。寻访丝绸之路一课中讲完楼兰古国后,创设一个探究问题情境“设计出21世纪以后新楼兰。”学生情绪相当活跃,科学地想象,充分展现:新楼兰国,有太阳能发电站,有保护沙漠化植树造林工程等。4、利用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兼具影、像、声、光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熟练操作运用这些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景。5、利用实际操作来创设问题情境。大家知道,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学生在操作时必须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剪拼,如何移动,如何

9、折迭,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动作”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这在推进学生内化知识意义,发展逻辑思维与空间观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激发兴趣,集中注意使学生在亲身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破解彩陶之迷一课中展示了小口尖底瓶模型装水演示后,提问学生“为什么装了水后瓶不会倒,会自动竖起来?”以揭示尖底奥秘,紧接着再提示一个问题:“如果拿两个尖低瓶去河里汲水,装好一个后怎么办?”“拿回家后倒水时尖底又起什么作用?”这样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破解彩陶之迷。学生的思维一直被老师带动,充分发挥其丰富想象力,达到破解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6、利用故事

10、、漫画等手段来设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利用狼与屠夫的故事来导入和描述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狼”的本性;可利用漫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英法美的从容侵略;可利用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来类比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7、语言描述,通过教师的充满激情和感召力的描述,来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之中,去体验历史,获得认识。再如,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弄清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内容、意义,然后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再进一步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异同点,最后加一问“为什么明治维新能使日本走上

11、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 。对同一史实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的自主探索的动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一位普通教师只能奉送真理,一位优秀教师则教人怎样发现真理。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感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在反思其中的乖谬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启发剂”,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问题情境设置、激发思维、引发兴趣,是实践课程标准的最佳形式之一,应贯穿于教学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