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0936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速递】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课练(共70页)(教育精品)(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第一节 奇妙的物理现象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食油倒入水中后是 ;而酱油倒入水中后是 (2)公共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 方向倒;公共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向 方向倒2如果向手心吹气,手的感觉是: ;而向手心呵气,手的感觉却是: 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是: 3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一下,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下表中.物 理 现 象提 出 问 题4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枝铅笔垫在文具盒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 B比第一次小 C两次一样大 D说不清楚5如图

2、所描绘的物理现象,实验或生活中肯定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 )ABCDA在清水杯中加食盐能使鸡蛋浮起来 B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金鱼安然无恙C玻璃罩里燃烧的长蜡烛先熄灭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在的位置6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透明物体两个表面字的大小变化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都是凸面近视眼镜片平板玻璃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隔着 (填写物体的特征)的透明物体看书上的字,大小会发生变化猜想一下,用这些物体看书上的字时,字的大小变化程度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说出一种因素: .7橡皮泥通常情况下在水中是下沉的,你有办

3、法使橡皮泥在水中不下沉吗?试设计出两种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8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大家有些什么感受和收获? 第二节 体验科学探究1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 的方法去认识它们的.对各种现象结果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是进行 2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 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 来收集证据,然后作出评价,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3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

4、格4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5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C猜想实验结论 D结论实验猜想6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只要有两种不同的金属与某种潮湿的物体或导电的液体接触,就会有电产生.下列给出的现象不支持伏打这一观点的是( )A天空中的雷电,能劈倒地面的大树B将两种金属丝接成一根弯杆,一端含在嘴里,另一端接触眼皮,眼睛有光亮感C用金币和银币夹住舌头,金币与银币相碰时,舌头有酸苦感D钩在蛙腿上的铜钩与铁盘接触,

5、蛙腿发生痉挛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边,发现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升.小明非常高兴,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请回答下列

6、问题:(1)你认为,解决上述车胎漏气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有哪些相似的步骤?(2)请举一例简要说明,你在生活中类似于“解决车胎漏气”这样的经历.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补充例题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而产生的.2敲打铜锣,因锣面 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3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课内练习图1-11小明将手放在喉咙

7、处,讲话时,感觉到手有点“麻”,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发声的声带 (是/不是)声源.2如图1-1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人就可以通话了,“土电话”是利用_ _原理制成的.3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4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 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 .5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我们的宇航员已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

8、,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6最近印尼又发生了一场地震,致使许多人丧生,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城市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里爬出来 D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图1-27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1-2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9、(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8给你一支小试管,不增添其他器材,设计两个发声的实验,并简述发声的原因。课外练习图1-3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人类靠 振动发声的.如图1-3,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 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 传播而被鱼听到.2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中的声源分别是 、 、 .图1-43声音是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声音具有 .4如1-4图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

10、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比空气_(强/弱). 5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6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7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甲乙图1-58看图说理:(1)观察图甲得出的结论

11、是: ;(2)观察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左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中图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 ;(4) .9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1-6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这种现象吗?为什么?图1-6二、声音的特征补充例题1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2 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3 我们平时所说的 “女高音”、“男低音”,这里说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