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093653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物理研讨会交流材料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一方面,从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科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到2012年考试说明历经5年时间共减少了15个考点(2008是114个考点,2012是99个考点)。其中增加了1个考点,拆分了2个考点,删除了10个考点,合并了8个考点,并缩减了6个考点的内容,增加了1个考点的内容,20多个考点的限定发生变化,变化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高考制度的改革对物理教学产生较大的冲击,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普遍下降,随着规范教学力度的增大,学校对物理教学课时不断削减,学生课后学习物理的时间几乎没有。因此,理清高考脉络,强化课堂教学成为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2、值得探讨的内容,也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指教。一、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 、研究学生、把握复习方向,做好两个对路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只有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研究每一年全国其他省份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江苏省近3年的高考试题,寻找命题的共同点,探究其内在规律,才能准确把握复习的要求,使复习对高考的“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才能把握复习的难度,才能对学生的“路”,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少走弯路。在这儿,我们梳理下近三年试题共同特点:1、必修1、必修2力学部分占43分左右,选修3-1、选修3-2电学部分占53分左右,电学分值较多2、试卷中电

3、学部分整体难度大于力学部分,计算题一力二电,力学题一定是运动定律、机械能与曲线运动交替出现,最后的一道压轴题一般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交替出现;3、单选、多选题中力学分值较电学多,定量计算较少,基本没有送分题。其中物体的平衡、万有引力、静电场场强、电势每年必有一道选择题。较难题一般为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静电场、带电粒子在磁场在运动。4、实验题20分,往往是一小一大,一力一电,且必有图像方面的考查。有时有基本仪器的使用5、选修3-3、3-4、3-5部分的试题通常是过去二级要求部分的内容较多(动量守恒、振动和波、光的折射定律、光电效应、波尔理论)6、考试说明中有变动的部分在试卷中

4、有时会有所体现,尤其是长期没有在计算题中出现的二级要求题应引起注意(今年的计算题第一题)二、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掌握考试说明所列出的各项知识点,全面提高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各项能力一轮复习时适当采取“教师集体讲解、个别点拨、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多元课堂复习方法,避免“一人感冒,全家吃药”的现象。真正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轮复习模式,变“教师使劲教”为“学生勤奋学”。(一)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原理、典型应用、物理实验等,它是学生能力生长的基石,能力凸显的载体。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坚持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下功夫,没有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

5、律的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只有理解的知识才可正确的应用它。(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试说明中明确列出了五项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能力。1、审题能力的培养考试总是从审题开始的.审题能力是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主要还是理解能力. 审题时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基础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句反复推敲,正确理解其表达的物理意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解题途径对于那些容易误解的关键词语,例如“变化量与“变化率”、“增加了多少与

6、“增加到多少”、“5秒末”与“5秒初”、“前5秒内与“第五秒内”、“是某量的几倍”与“比某量多几倍”,表现极端情况的“刚好、“恰能”、“至多”、“至少”等,应特别注意,最好在审题时作上记号第一遍读题(粗读),出现物理图景的轮廓。头脑中的图景与某些物理模型找关系。第二遍读题(细读),出现较清晰的物理图景。由题设条件,确定图景的变化方向。第三遍读题(选读),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排除后,对题目有清楚的认识。2、理解能力的培养要能准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做到准确用文字叙述的物理概念规律,如理解功能关系时能具体阐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含义;准确用公式表示的物理概念规律;准确用图像

7、表示物理概念规律。3、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熟悉分析与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一般有: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理想模型,分析状态过程,选择适用规律,讨论物理结果;二是能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处理。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列方程、解方程是最重要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2)三维空间概念、立体几何知识也是解答物理问题必须的(3)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三)优化习题教学做到强化审题意识、准确分析思路、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回顾反思六点,尤其要注重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反思题目特征,反思解题思路,反思解题途径,反思题

8、目结论,提高思维品质,(四)联系实际,注重应用1、从课本中挖掘素材注重教材中的图表、重要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表述,感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注意教材中的“做一做”、“阅读材料”、“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介绍相关知识的应用实例、最新科技成果,一般都有详尽的背景材料、原理,有的还介绍物理量的图象和数据。 尤其是选考模块,有点试题都是基于教材中的插图或以教材内容为背景。2、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现象或实际运用。如家用电器,体育运动,交通,能源等等。3、从科技报道中挖掘素材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中有大量涉及物理知识的科技应用素材。如潮汐发电,

9、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技术,重大的科技进步等等。(五)重视实验复习高考实验题一力一电,从近三年试题看,直接考查课本上的实验基本没有,大多是基于课本实验的改编。实验考查主要包括:(1)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各种仪器的读数和使用(多用电表近三年没有考查);(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逐差法处理纸带、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图象法探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等常规方法;(3)仪器(量程)的选择,电路的设计与选择,应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处理问题,以及简单的误差分析(定性);注意实验器材连接的规范性;关注(部分)设问的开放性等等。在实验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器材以及实验研

10、究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另一方面对这些实验进行变式、拓展。让学生体会“考在书外,理在书中”,“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六)针对高考要求,强化规范训练1、审题能力 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忽略了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 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

11、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到最大值”;“两物体在追击过程中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或最小”;“用绳拉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是重力单独提供向心力”等都是一些常见的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行成一种潜意识。 干扰因素的排除。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的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他们排除,题目就能迅速得到解决。2、表达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字母和方程书写要规范,解题步骤要规范齐全,结论的正确表达等等。 必要的文字说明应有: 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

12、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方式进行说明。 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 写出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说明计算结果中正负的物理意义。 对题目所求、所问的要有明确的答复。 解题中的方程书写要规范: 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公式中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 要用字母表达式,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例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 ,而应该写成mv2/R=qvB等等。 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可能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而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解题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

13、讲究: 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结论不必证明。 重要的中间结论的字母表达式要写出来。 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注意延用习惯用法,要和教材中的一致。 尊重题目所给符号,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另立符号。 一个字母在一个题中只能用来表达一个物理量,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 用好角标。 题目答案的规范表达: 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者分数做计算结果,注意带单位。 如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结果一般应取2至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四舍五入。 如果题目所求量是矢量,要同时答出大小和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