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09320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构造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

2、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脏层腹膜形成的构造,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

3、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构造一,腮腺床:由三组构造组成:1、颈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二,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层包绕颈总动脉,颈静脉、动脉及前方迷走神经形成。三,腋鞘:颈深筋膜深层椎前层包绕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形成。四,股鞘:腹横筋膜,髂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侧包绕股动脉、静脉

4、,近端上端形成有两个筋膜膈分成三个腔,外侧为股动脉,中间为股静脉,侧无构造通过,称股管。五,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及腹斜肌腱膜;后层:腹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六,手掌筋膜鞘,外侧鱼际侧小鱼际中间鞘外侧:鱼际筋膜,掌外侧肌间隔和第一掌骨围成,含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拇对掌肌及去拇指的神经血管。侧:小鱼际筋膜,掌侧肌间隔和第五掌骨围成,含:小指展肌,对掌肌及相应神经血管。中间:掌腱膜,掌外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和拇收肌筋膜围成,含:指浅深层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掌浅弓及分支,指掌侧总神经。七,手指腱鞘:是包绕长肌肌腱外表的鞘环:1、纤维层,附于指骨两端,2、脏层

5、,3、壁层。2、3间形成封闭腔隙,2、3移行处称腱纽,有神经血管出入。八,眼球鞘:即眼球筋膜,TENON囊。前方起自角膜缘,前方止于视神经周围,包绕眼球的大局部。鞘与眼球间的间隙称巩膜外隙,眼球在此鞘中可灵活转动。管类:一,肱骨肌管:位于臂后区,是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间的间隙,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二,腕管: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其走行: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4个,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4个,拇长屈肌肌腱及腱鞘1个及正中神经10个构造屈肌支持带尺侧与腕掌韧带远侧部形成腕尺侧管,有尺神经和尺A,V通过。屈肌支持带桡侧分两层,附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形成腕桡侧管包绕桡侧腕屈肌腱。三,股管:见股

6、鞘。四,收肌管:为大腿中1/3处,由肌肉及肌腱形成底边在前的三角形裂隙,前界:缝匠肌及大收肌腱板,后侧界:大收肌;后外侧界股侧界。管走行由前至后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五,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踝下前方形成屈肌支持带,于踝与跟骨结节间,其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肌腱及腱鞘,胫后A和胫神经,长屈肌肌腱及腱鞘。六,闭膜管:闭空处,封闭闭空的闭空膜及耻骨上支之间闭空沟有闭空神经、血管通过。七,阴部管:闭空肌与其面筋膜之间的间隙,走行阴部神经、血管。八,椎管:24块椎骨构成,中间容纳脊髓及相应脊神经根。九,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侧半上方,由外上向下走行的肌肉筋膜裂隙,约45cm,男性

7、走行精索,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女性走行子宫圆韧带。此管有两环四壁,两环为浅环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又称皮下环深环腹横筋膜外突形成。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及腹斜肌起始部;上壁:腹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纤维共同围成弓状下缘;后壁:腹横筋膜1/3腹股沟镰;下壁:腹股沟韧带窝窦囊一、掴窝:上侧界:半腱肌半膜肌;上外侧界:股二头肌;下外侧界:腓肠肌外侧头;顶:掴筋膜;底:自上而下掴面、膝关节囊后壁、掴肌及筋膜。容:正中线由浅入深:胫神经、过静脉、过动脉,外上界腓总神经。二、肘窝:上界:肱骨外上髁连线,为肱肌与肱二头肌下部肌腹,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侧界:旋前圆肌;顶为肘前区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

8、与旋后肌构成。容:肱二头肌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的桡尺动脉及伴行的静脉,最尺侧为正中神经。三、肋膈隐窝:肋膈窦,半环形,上界:肺下界;下界:胸膜下界,是肋胸膜返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窦隙,左右各一。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从前向后返折成纵隔胸膜处形成的间隙,左侧显著。四、心包窦:1心包前下窦,2心包斜窦3心包横窦。五、食管后间隙:胸段食管上1/3位于脊柱与气管之间,前方与脊柱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形成食管后间隙。食管后隐窝:胸段食管下1/3大局部位于中线右侧,此段前邻心包,前方由左至右分别为胸主动脉、胸导管和奇静脉。右侧面除平肺根一段未与胸膜接触外,其余局部均与右侧纵隔胸膜相贴,胸膜

9、尚可突向食管后面,形成食管后隐窝。六、网膜囊:前壁:由上至下: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由上至下:横结肠、横结肠系膜及附于胰、左肾、左肾上腺前面的壁腹膜;上壁: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壁腹膜;下壁:大网膜第23层愈着部。左界为胃脾韧带,脾和脾肾韧带;右侧有网膜孔通向大腹膜腔。附腹膜形成的隐窝位置、重要的穿经构造或生理解剖学意义1、十二指肠上隐窝、下隐窝: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左侧,位于十二指肠上襞下方和十二指肠下襞上方的陷凹。2、回盲上下隐窝:分别位于回肠与盲肠的连接处,回肠末段的上下方。3、盲肠后隐窝:位于盲肠后,成人常见,大小深度变化很大。4、乙状结肠间隐窝:位于乙状结肠系膜根的左侧,开口

10、向下,深面有左输尿管通过。5、肝肾隐窝:Morison窝或右肝下间隙,位于肝右叶脏面和右肾及结肠肝曲之间。卧位时,此窝是上腹部腹腔的最低处,脓液及渗出物多会于此。6、左右肠系膜窦:小肠系膜根分结肠包围区域为左右两部。右肠系膜窦:右结肠下间隙呈三角形,位于小肠系膜根的右侧,侧界为小肠系膜根,外侧界升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系膜右半部,后面为腹后壁的壁腹膜。此窦几乎封闭,窦为小肠袢占据,假设有炎症,形成局限性脓肿和腹膜炎。左肠系膜窦:左结肠下间隙呈开口向下的斜方形,位于小肠系膜根的左侧,侧界为小肠系膜根,外侧界为降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半部,下界为乙状结肠系膜根,后界为附于腹后壁的壁腹膜。窦向

11、下开放,连于骨盆腔,积液感染可直接扩散至盆腔。七、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和坐骨之间,为一对楔形间隙,尖向上,底朝下。侧壁为肛门和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腔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闭孔肌及闭孔筋膜;顶为外侧壁的盆隔下筋膜与闭孔筋膜交界处;底为皮肤及浅筋膜;窝的后界为臀大肌及局部骶结节韧带,在肛管前方可左右相通;前界为尿生殖膈后缘。窝前后端分别深入尿生殖膈上方和臀大肌深面,形成前后隐窝。八、颞窝,颞下窝:颧弓平面将颅外侧面分为上下两个窝,上方的称颞窝,下方的称颞下窝,颞窝向下通颞下窝,颞窝底侧壁的前下部较薄弱,于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形成翼点。颞下窝位于上颌骨前方,侧壁有上颌骨和蝶骨

12、之间的裂隙翼上颌裂此裂向通翼腭窝,向上通颞窝,容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九、滑膜囊:关节囊滑膜层连带外面的纤维层向外突出,形成的与关节囊相通的小囊。滑膜襞:滑膜向关节囊突入,形成的突起皱襞。十、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前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为鼻咽癌好发。梨状隐窝:喉咽部前壁上部喉口两侧各有一个深窝,是异物易停留的部位。十一、胃窦:角切迹向幽门的局部可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合称胃窦,是溃疡和癌症好发处。十二、肛窦:每个肛瓣和相邻的两个肛柱之间形成的小袋状隐窝,其底部有肛腺开口,易存粪屑,易感染。十三、蝶筛隐窝:位于上鼻甲前方,蝶骨体前方的纵向走行骨性构造,为蝶窦开口。十四、肾窦:肾门向肾续于一个较大的

13、腔隙,称肾窦。窦含肾动静脉的主要分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十五、舟状窝:男性尿道外口近侧端的膨大部位。十六、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及颈动脉开场处有一膨大,是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前方有一化学感受器。十七、巩膜静脉窦:巩膜,角膜交会处的环形窦,是房水的回流部位。十八、乳突窦:乳突部有假设干骨性小腔称乳突小房,其中最大的称乳突窦气管前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前下部覆盖气管称为气管前筋膜,此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后上部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咽颊筋膜,此膜前方为颈深筋膜深层,两者之间形成咽后间隙。椎前间隙:颈深筋膜深

14、层既椎前层,与颈部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四、斜脚肌间隙:由前中斜脚肌及第一肋骨上面斜脚肌结节后面围成,其前下为锁骨下动脉,后上为臂丛由此经过。五、前臂屈肌后间隙:前臂远侧1/4段的掌侧,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有一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称前臂屈肌后间隙,外侧界分别为尺桡侧腕屈肌和前臂筋膜。此间隙远侧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六、指髓间隙:手指远侧节指骨远侧端4/5的骨膜与浅面皮肤间的间隙。七、指掌间隙:指蹼间隙,联合孔在掌指关节平面,掌腱膜四束间的三个纤维间隙,含大量脂肪,是手掌和手指的掌、背间的重要通道,有指血管,神经及蚓状肌腱行于其间。八、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的深部,

15、在示指的屈肌腱,第一蚓状肌和拇收肌筋膜之间,近侧端为盲端,远侧端经第一蚓状肌通示指指背。手掌刺伤,示指腱鞘炎和第13掌骨骨髓炎,可累及此隙。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在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与骨间掌侧筋膜间。近侧端位于屈肌总腱鞘深面,经腕管通前臂屈肌后间隙,远侧端经2、3、4蚓状肌管达第2、3、4指蹼间隙,并经此通向手背。九、肌腔隙,血管腔隙:在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有一间隙,腹部借此与股前区相通。由髂筋膜增厚形成的髂耻弓,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连至髂耻隆起,该间隙分成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侧。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侧界为髂耻弓,含髂腰肌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侧界为腔隙韧带,含股血管,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十、食管后间隙:食管胸部上1/3段位于气管和脊柱之间,稍偏正中线左侧,前方与脊柱之间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形成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十一、膈下间隙: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纵行的镰状韧带又分肝上间隙为左右肝上间隙。右肝上间隙位于镰状韧带与右冠状韧带之间;左肝上间隙位于镰状韧带与左冠状韧带之间。冠状韧带右侧局部前后两层,其间称肝裸区,与膈形成膈下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