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09046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基础题解题方法及要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础题: 一、语音: 1、考查形式:以词语、句子、成语等的形式出现; 2、考查内容: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3、复习方法:“中考测评”(白皮书)。 二、错别字: 1、考查形式:以成语或句子形式出现; 2、考查内容:成语错别字、形似错别字等; 3、复习方法:“中考测评”(白皮书)、成语错别字卷。 三、选词填空: 1、查内容: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 2、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一词多义:(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 词语的感情色彩:(选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 前后词语的搭配; 选项中各项近义词词义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 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否相符; 根据自己平时积累

2、的语感; 回忆自己平时看书看到的同一语言现象、语言环境或用到这些词语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 四、成语(词语)的运用: 方法:1、从词义上去判断(这个词、成语形容的对象是什么?它适用于什么范畴?) 2、关联词的搭配(熟记“中考测评”关联词表) 3、成语的感情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否相符; 4、成语与句子前后词语的搭配; 5、表意是否重复(成语用后与句子意思是否重复) 五、语病: 复习各张专题卷,注意各类病句的类型,懂得修改病句。 六、语言得体: 1、注意场合: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等; 2、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与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 3、注意礼貌用语及语

3、气表达; 4、各种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情况:否定句肯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反语。 七、语言的连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句式的连贯:句子衔接、句式特点的整齐一致、层次间的承转过渡、句子的前后呼应等; 2、内容的连贯:话题内容的一致、不东拉西扯,叙述的重点,表达的角度; 3、句序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顺序、游览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前后句子的内容呼应等。 l 语言的实际运用: 一、续写、仿写:(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 方法:1、判断例句的话题是什么? 2、判断例句的句式特点: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疑问句、反语; 3、判断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

4、划下例句中不可改变的固定格式,然后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填上要补充的内容; 5、组织语言作答(可先起草); 6、对照例句检查是否符合例句的特点。 二、拟广告词: 方法:1、根据要求确定广告词的主题(环保、亚运会、教育、亲情等) 2、所拟的广告词要简洁、易读、易记、琅琅上口; 3、要有创新(实在不能创新则写平时别人用过的、出现过的广告词)。 三、概括新闻标题:(用概括内容的方法) 方法:因新闻的导语基本将新闻的内容概括了,所以概括新闻的标题可在导语中将“谁干什么”这些重要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四、图表解读 1、根据图表说内容(先判断图表的主题) 2、概括漫画讽刺的意思(将漫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现象联系

5、得出漫画的讽刺意义) 五、对对联:(从词性到颜色等) 六、配话诗 1、给出一句诗,用自己的话丰富诗的内容 方法:先翻译诗句,然后补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内容。 2、给出一幅话,为这幅话配上一句诗, 方法:将画的内容与我们所学过的诗对照,用学过的诗配上。 l 课外阅读步骤: 1、先看问题摸底; 2、通读全篇断文体,理思路(分段、段意); 3、划重点,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主题; 4、看准问题归类,按类型方法、在文中选信息答题; 5、答题要找依据,紧扣主要内容和中心主题。 l 课外记叙文、散文阅读(主观题): 一、考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时间、地点、人物:按课文

6、内容找,但时间地点要具体详细、人物要扣紧主人公 起因、经过、结果:先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段,然后概括内容(谁干什么,谁怎么样) 二、考点:线索 1、种类:一人、一事、一物或感情(注意感情的变化过程) 2、方法:文段中经常出现的字、词、句或文段中能表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三、考点: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用了什么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像面对面说话,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更亲切; 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 四、考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作用) 顺叙:让人清楚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7、倒叙: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插叙:为中心服务,为展开情节作铺垫。 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作用:点明中心 六、从人物的各种描写中(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概括或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类型的人物用所学过的类型的词语概括,自己积累一些描写各类人物的词语。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中心思想来判断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社会环境:交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中心服务(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写时代背景的句子,然后判断交代了什么时代背景) 八、分段及概括段意(或按要求分层并概括层意) 1、分段方法:找时间、空间的标志性词语,按

8、时间、空间顺序分;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 2、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要注意简洁、不漏内容。 九、过渡、照应(找过渡或照应的句子并说明作用) 过渡:一般是单独一句成一段的或在文段开头完整的一句话。作用是承上启下。 照应(伏笔):文章有两处地方提过这件事或这样东西;两句间有因果关系;(前面提过后面有所交代)。作用是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十、代词的指代内容(这、此、这样、那样、这些、那些) 步骤:在前一个句子里找;通读上下文的意思;找到内容后将指代内容代入原句看意思是否通顺) 十一、句子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开篇点题,总

9、领全文,开门见山,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引出后文;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十二、修辞手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会考指导书)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2、拟人:把物当人写,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3、夸张:强调或突出了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了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4、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琅琅上口,易读、易背; 6、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8、反问:(能够把意思表达的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

10、的印象更深刻);鲜明地强调了某个意思或感情。 十三、详写、略写(哪些地方用了详写或略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通过内容篇幅判断详写或略写;作用为中心服务(答题时:详写部分更好地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即可) 十四、找原因(如:父亲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在该问题所在句子的前后句子找;没有则找出下文或前文与该问题照应的句子或前后找;有时文中有直接的一句话说明原因,没有则需自己通过筛选信息重新概括。 十五、词语的理解: 方法:1、不能把词语单独拿出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应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2、单音字翻译成双音字。 3、回忆出现过这个词语的语境,与本文语境比较理解词语。

11、 十六、句子含义的理解: 方法:1、句子语言的感情色彩:褒、贬、讽刺、赞扬等; 2、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反语等; 3、结合该句子上下文的内容; 4、结合文章的中心主题。 十七、语言特色:(分析这段话或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方法:1、一般从以下几方面鉴赏:(结合文段的语言例子) 词汇丰富多彩(表达同一个意思用了几个不同的词汇);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这个点从修辞手法方面谈,先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谈修辞手法的效果) 句式的特点:整齐而有节奏感;或灵活多变。 2、记住几种文体的语言特点: 记叙文:生动、形象,委婉、含蓄; 说明文:准确、科学、严密; 议论文:准确、说理性强、逻辑性强。 十八、开放性题: 方法:1、自己的观点;分析说理;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例子。 2、所答内容不能脱离文段的中心主题,而是由文段主题而延伸的观点。 十九、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方法:找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通常在每一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开头;如找不到这两类词语则是逻辑顺序。 二十、描写方法: 1、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肖像; 2、场面的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二十一、本文段是写这件事或这个人,却也写了其他人或其它事物,有什么作用? 1、正衬:与本文段事物或人一样或相近; 2、反衬:与本文段事物或人相反或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