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08988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树木修剪的方法与技术一、修剪的时期绝大多数树木以冬季和夏季修剪为最好。1. 冬季修剪落叶树从落叶至春季萌发前修剪称冬季修剪或休眠期修剪。特点:树木生长停滞,树体内养料大部分回归根部,修剪后营养损失最少,且修剪的伤口不易被细菌感染腐烂,对树木生长影响较小。作用:对观赏树种树冠的构成,枝梢的生长,花果枝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注意事项:冬季严寒的地区,修剪后伤口易受冻害,以早春修剪为宜,但不应过晚。 有伤流现象的树种,应在伤流期前修剪。2. 夏季修剪夏季修剪在生长季节进行,故也称为生长期修剪。注意事项:此期若剪去大量枝叶,对树木,尤其对花果树的外形有一定影响,故宜尽量从轻。二、 修剪的方法1. 短

2、截又称短剪,即把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轻截剪去枝条的顶梢,也可剪去顶大芽,以刺激下部多数半饱芽萌芽的能力,促进产生更多的中短枝,也易形成更多的花芽。此法多用于花、果树强壮枝的修剪。中截剪到枝条中部或中上部(1/2或1/3)饱满芽的上方。因为剪去一段枝条,相对增加了养分,也使顶端优势转到这些芽上,以刺激发枝。重短截剪至枝条下部3/4至2/3的半饱满芽处,刺激作用大,由于剪口下的芽多为弱芽,此处生长出12个旺盛的营养枝外,下部可形成短枝。适用于弱树、老树、老弱枝的更新。极重短截在枝条基部轮痕处,或留23个芽,基本将枝条全部剪除。由于剪口处的芽质量差,只能长出12个中短枝。重剪程度越大,对剪口芽的刺

3、激越大,由它萌发出来的枝条也越壮。轻剪,对剪口芽的刺激越小,由它萌发出来的枝条也就越弱。所以对强枝要轻剪,对弱枝要重剪,调整一、二年生枝条的长势。2. 回缩、截干回缩又称缩剪,是指在多年生枝上只留一个侧枝,而将上面截除。修剪量大,刺激较重,有更新复壮作用。多用于枝组或骨干枝更新,以及控制树冠、辅养枝等,对大枝也可以分两年进行。截干对主干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等进行的回缩措施称为截干,调节水分的平衡,逼发隐芽,更新复壮等。3. 疏枝疏枝又称疏剪或疏删,即从枝条基部剪去,也包括二年生及多年生枝。 一般用于疏除病虫枯枝、过密枝、徒长枝等,可使树冠枝条分布均匀,加大空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树冠内部

4、枝条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花芽的形成。特别是疏除强枝、大枝和多年生枝,常会削弱伤口以上枝条的生长势,而伤口以下的枝条有增强生长势的作用。4. 折裂防止枝条生长过旺,进行艺术造型5. 扭梢、折梢、曲枝、拧枝、拉枝、别枝、圈枝、屈枝、压垂、拿枝等这些方法都是改变枝向和损伤枝条的木质部、皮层,从而缓和生长势,有利于形成花芽、提高坐果率;在幼树整形中,可以作为辅助手段。6.摘心、抹芽、疏花、疏果等摘心是摘除新梢顶端的生长点,可促使侧枝生长,增加分枝及树冠的早日形成。抹芽是去除多余的芽体,可改善留存芽的养分状况,增强长势。疏花和疏果,通常在早期进行,目的是减少营养消耗,有效的调节花果量,提高留花果的质量 ,

5、及来年的花果量等。三、 修剪技术1. 剪口的处理疏截造成的伤口称为剪口。修剪小枝可不进行伤口的保护处理,而修剪中大枝时(一般伤口直径在2-3 cm以上),必须在修剪后做好伤口的保护处理, 即使伤口平滑,消毒后涂抹保护剂。 疏枝时必须保证剪口下不留残桩,正确的方法应在分枝的结合部隆起部分的外侧剪切, 要剪口平滑,利于愈合。剪下的枝条,特别是病虫害枝条要及时处理,防止病虫害蔓延。2. 大枝去除法大枝通常枝头沉重, 锯切时易从锯口处自然折断,将锯口下母枝或树干皮层撕裂,为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具体方法如下:从待剪枝的基部向前约30cm处自下向上锯切,深至枝径的1/2,再向前3-5 cm自上而下锯切,深至枝径的1/2左右,这样大枝便可自然折断,最后把留下的残桩锯掉。3. 截口保护措施保护腊、液体保护剂、油铜素剂。4.常用修剪工具及机械剪刀、锯子、刀子、斧头、梯子。5.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修剪;.整形修剪必须符合树木的生长习性。一般地可分为:干性强、干性弱、蔓性树木;.主枝配置;.冬剪与夏剪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