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055685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一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导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编写人:刘洪强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4年3月11日班级: 组别: 姓名: 组评: 师评: 1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求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2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试验装置如图所示,试验主要过程如下:(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3)做出W-v草图;(4)分析W-v图像。如果W-

2、v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W 、W 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室,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

3、,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2质量为1kg的重锤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运动过程,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为6V、50HZ的交流电源,如图所示,纸带上O点为重锤自由下落时纸带打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A、B、C、D、E、F、G依次间隔一个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O点距离如图所示,单位为mm,重力加速度取9.80m/s2,则求出B、C、D、E、F各点的速度并填入下表:计数点BCDEF速度(m/s)求出物体下落时从O点到图中各点过程中重力所做功:计数点BCDEF 功(J)适当选择坐标轴表示所要表示的物理量,在图中找出重力的功与速度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4、通过观察根据上表中数据,你认为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较合理。通过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一个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认为是大小不变的,试根据人骑自行车这一运动过程,研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和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要求写出探究思路、所需器材及探究结果。1、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2、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

5、图1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_运动;C、D之间为_运动,应选_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图13、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4、在课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但可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5、在“探究力对物体

6、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保持不变,这样每次()A做的功一样B每条橡皮筋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同C产生的动能相同D产生的重力势能相同6、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具体做法是()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x、2x、3x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

7、持一致,当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F作用下移动的距离x,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7、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m,使用橡皮筋6根,每次增加一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填在下面表格中.Wv/ms1v2/m2s20001.000.800.642.001.101.213.001.281.644.001.532.345.001.763.106.001.893.57(1)试在图763中作出图象(2)从图象可以得

8、出的实验结论是_图763高一物理7-3-2答案1、D 2、加速匀速直线CD段 3、AC 4、D 5、B 6、C 7、解析 (1)将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在图763甲、乙所示的两个坐标系中,然后在图甲中用平滑曲线连接,在图乙中用斜直线连接,并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曲线上或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下图甲和乙所示(2)从乙图看出Wv2答案(1)见解析图(2)Wv2七、动能和动能定理编写人:刘洪强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4年3月11日班级: 组别: 姓名: 组评: 师评: 1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以5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

9、墙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动能变化分别是( )A.v=10m/s B. v=0 C. EK=1J D. EK=0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肯定要变化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肯定不变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D.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其动能要变化3一个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

10、力所做的功为( )A0 B8J C16J D32J4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v-t图像如图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摩擦力为f,全程牵引力做功为W1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 ,则( )AF:f=1:3 BW1:W2=1:1 CF:f=4:1 DW1:W2=1:35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阻力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底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A1/4mgR B1/3mg

11、R C1/2mgR DmgR6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段为1/4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段长度为R,一小物块质量为m,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为,当它从轨道顶端A由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点静止,那么物体 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A B C D7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的距离为s0,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下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的下滑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动能损失,求滑块总共经过的路程有多长。8如图,物体从高处地面H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沙坑表面后又进入沙坑h停止,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h 、倾角为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10质量为50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60kw恒定功率从静止开始启动,速度达到24m/s的最大速度后,立即关闭发动机,汽车从启动到最后停下通过的总位移为1200m,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变,求汽车运动的时间。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