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01413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 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中的 “毕竟” 。“毕竟” 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 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 提挈全篇,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 “风光不与四时同” ,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

2、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 , 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看图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 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也就 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 景,这就要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让学生阅读、 收集大量与“荷花”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 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我将会 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