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01052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8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体育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XX市XX体育馆建设地点:XX市XX路XX村、河西村1.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XX市建设局办公地址:XX市XX路XX号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4研究依据及范围1.4.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XX市XX体育馆工程项目的咨询服务协议书;(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3)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XX省XX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5)XX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6)XX市XX风光带规划;(7)XX市人民政府关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决定;(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定额;(11)XX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XX体育文化广场建筑设计方案;(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4.2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和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以及场馆工程的总图规划、主要工程技术方案、环保及节能、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等进行分析研究,供建设单位和项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1.5项目概况1.5.1建设规模与内容(1)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按乙级体育馆标准建设。其主要内容为:可容纳3000席观众的主体育馆、四泳道室内游泳训练馆、900座室外八泳道游泳池

3、及与场馆比赛配套使用的管理中心、动力中心、新闻中心等。(2)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13339.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81.5,地下建筑面积1758。1.5.2主要建设条件项目选址于XX市XX XX村、河西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XX村规划为城市文化体育、居住用地。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已取得XX市规划部门的认可,项目建设用地有保证。拟建场址位处城市核心城区,距城市主干道仅200m左右,次干道旁边交通便利,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已敷设到了距建设用地场址边沿约200m处,城市公用配套设施条件较好。1.5.3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499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948万元,流动

4、资金为50万元。建设投资构成:建安工程4197万元,其他工程费用516万元,基本预备费23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全部由XX市财政安排。1.5.4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15个月。2008年11月动工兴建,2009年12月底以前竣工。1.5.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 据备注1征地面积28761.1含代征道路及水渠7025.52用地面积21735.63建筑面积13339.53.1地上建筑面积11581.53.2地下建筑面积17584建筑基底面积61905建筑密度%26.036容积率0.567绿地率%6.38停车位数量辆639层数地下一层地上两层10项目总投资万

5、元499810.1建设投资万元494810.2流动资金万元5011劳动定员人252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XX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XX市位于XX省东部,是XX的“东大门”和沟通江浙沪的交通要道。距省会XX95、距XX市45、湘潭市83、衡阳市180,距江西省萍乡市41。XX市既是湘赣两省之间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华东与大西南之间的连接要冲。XX市总面积2157km2,总人口103万。市区面积22km2,人口20万人。2007年,全市实现GDP162.09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3:58.6:26.1。该市因盛产陶瓷和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综合经济

6、实力居XX省县级第5位,中国中部百强县市第38位。XX市的交通十分方便,国家运输大动脉浙赣铁路干线在城北通过,XX*潭高速公路和G320、G106在境内通过,并有XX*浏、XX*昭等省内公路干线。湘江一级支流XX纵贯市区长达63.73km。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确定的城市性质定位为长株潭都市区以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次中心城市,国内重要的陶瓷花炮出口基地,湘东赣西的现代物流中心。按照城市规划,到2010年市区人口规模将达到27万人,建成区面积规模达到27km2。到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建成区面积规模达到35km2。规划期末,全市人口将达到11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166

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000元。2.1.2XX市体育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XX人民具有热爱体育、关心体育、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好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XX的体育工作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游泳项目,先后为国家、省运动队输送了近百名优秀运动员,共获省级以上金牌500多枚,国际性比赛获金牌9枚,一人破亚洲纪录。虽然XX市体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却十分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与现状体育基础设施不相适应,尤其是多功能、高档次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要。XX市体育设施及其分布如下表:运

8、动场体育馆训练房小运动场固定看台灯光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排球场轮滑场体操训练场总计体育系统工矿系统农业系统学校中专2117718中学3913310311035158小学721385656322其它系统合计11314138416611665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XX市的体育基础设施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学校里,而市体育系统、工矿系统都没有。而学校系统的体育设施一般不对外开放,供市民使用的公共体育设施非常缺乏。学校系统的体育设施标准和档次也差距较大,示范性学校一般较好,其他学校相对较差。从横向比较上看,XX市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与省内同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市(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XX市在XX

9、省的地位极不相称。2.1.3项目提出的过程体育基础设施是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人们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XX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现状文化基础设施不相适应,尤其是多功能、高档次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要。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包括体育活动设施在内的公益设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以达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早在1982年,当时的XX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研究和规划体育中心的建设。1984年,XX体育中心规划选址在X

10、X以南的XX村,规划用地170亩,拟建400m跑道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室外标准游泳池、带看台灯光球场、射击场、体育运动学校等体育设施。之后,先后建起了游泳馆、简易的田径场和一所体育运动学校。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XX体育中心进一步发展的工作进展缓慢。按照XX市“一中心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中心组团在功能分区上,主要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功能为主,其中,XX北岸以旧城区为主的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居住功能区以及XX南岸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技文教、居住为主的功能区。2005年,对城区XX两岸进行了风光带规划,该风光带规划以XX为轴,东起XX大桥,西至西山大桥,全长

11、2.4km,规划范围24.3公顷。规划南岸以市民文化体育广场为中心,成为XX市重要的公共休憩活动空间。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快建设一座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体育广场,一直是市政府的设想和广大市民的愿望。因此,2007年,XX市委、市政府从“以人为本”出发,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出发,把建设XX市XX体育馆作为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2007年6月,XX市文化体育管理部门分别向XX市、XX省政府提交建设XX体育广场的报告,并承诺于2008年正式起动工程建设,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项目目标。为此,XX市建设局委托XX高盛工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编制XX市XX

12、体育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文化体育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XX市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XX市群众的体育设施还相当缺乏,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13、,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XX市政府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实施XX体育馆建设,以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2.2.2适应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生活的需要体育基础设施是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和人们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体育设施建设是发展体育事业的物质基础。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都离不开必要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所。目前,XX市的群众体育设施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档次上都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

14、建设XX市XX体育馆,有利于加强地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方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地方体育事业,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的需要。2.2.3改善全市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布局的需要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市未来市级体育中心将布置在XX北岸的丁家坊村一带,占地约30公顷,建成后将成为XX省长、株、潭地区重要的综合体育运动中心,创造竞技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日常使用经营的良性循环,并将XX村体育馆用地规划成为以市民休憩为主的体育文化广场。而城市规划XX南岸为城市核心区,未来重要的居住、商业和服务中心,规划人口将达到15万人。因此,XX市政府为了合理布局地方体育基础设施,决定仍在现状的XX村体育中心用地建设一座体育馆,以满足XX南岸市民对体育运动场所的需求。同时,在XX南岸核心区建设具有标志性特征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体育场馆,在满足人们的体育和健身活动需求的同时,将对城市品位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3.1建设定位和目标XX市XX体育馆定位为县(区)级体育馆,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