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学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696998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相学实验指导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偏光显微镜的认识、调节和校正一、实验目的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很多,但其主要构成部件大同小异,下面以实验室现有型偏光显微镜 为例,对照实物做逐一介绍。镜座:支持显微镜全部重力的基座,其外形一般为马蹄形或圆台形。 镜臂:连接镜筒与镜座的弓形臂,可向后自由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宜过大,以防显微镜 向后翻倒。反光镜:一个具有平、凹两面的的小圆镜。可以任意转动,以便对准光源,把光反射到 显微镜的光路中去。一般进行中、低倍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若进行高倍观察,应使用凹 面反光镜使光线少许聚敛,增加视域

2、亮度。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方 向固定的偏光。下偏光镜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振动方向。锁光圈:在下偏光镜之上,可自由开合,用以控制进入视域的光量。 聚光镜:在锁光圈之上,可以把下偏光镜透出的偏光聚敛成锥形偏光。用以观察晶体的 干涉图。聚光镜可自由推进或拉出光路系统。载物台: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平台。边缘有0360的刻度,并附有游标尺,可以读出 旋转的角度。有固定螺丝可以固定物台。物台上有一对弹簧夹,用来夹持矿物薄片。镜筒:联结在镜臂上的一个长形圆筒。转动镜臂上的粗动螺丝或微动螺丝可使镜筒上升 和下降,用以调节焦距。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

3、中间有试板孔、上偏光镜和勃 式镜。物镜:决定显微镜成像性能的重要构件。每台显微镜上至少有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物镜上均刻有放大倍数、数值孔径(NA)等。一般显微镜通常备有低倍(4x),中倍(10x、 25x)和高倍(40x、63x)等物镜。目镜:一般有5x、10x两个目镜,目镜中带有十字丝或分度尺,并附有测微尺和网格尺 作定量分析用。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上偏光镜:其构造和作用与下偏光镜相同。但使用时上偏光的振动方向应与下偏光的振 动方向垂直。上偏光镜可以自由推入或拉出。勃式镜:位于上偏光镜与目镜之间,用于观察干涉图。根据需要可推入或拉出。 除了以上一些主要

4、部件外,显微镜还附有物台微尺和测定薄片矿物光率体椭圆半径名称及光 程差的补色器、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和石英楔等。2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1)偏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从木箱中取出显微镜时,必须先取出镜头盒,再取出显微镜,且必须稳拿轻放。镜 头盒放在显微镜的前方。 工作环境应清洁、干燥、光亮和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严禁工作台上堆放书包等杂物。 使用和调节时,要细心缓慢进行,切勿用力过猛。 擦拭镜头时用擦镜纸。 如有故障,立即报告教师。使用完毕后应清点零件,恢复原样,放回木箱。(2)偏光显微镜使用前的调节 安装镜头a. 装目镜:将选用的目镜插入镜筒上端,目镜上的齿头应嵌入镜筒上端切口内,使十字 丝固定在

5、东西-南北方向。b. 装物镜:因显微镜的类型不同,物镜的安装有如下几种情况: 弹簧夹型:将物镜上的小钉夹于弹簧夹的凹陷处;或将弹簧拉杆尖头对准物镜上的凹缺口即可将物镜卡牢。螺丝扣型:将选用的物镜装在镜筒下的螺丝扣上,拧紧为止。 调节照明(对光) 装上物镜和目镜后,推出上偏光镜和勃式镜,打开锁光圈,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直至 视域最亮为止。对光时注意不要把反光镜正对太阳光,不要把窗或窗外树枝映入视域。光线 的强弱可通过锁光圈调节。 调节焦距(准焦) 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了使物象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a. 将欲观察的薄片至于物台上,使盖玻片朝上,薄片中的矿物正对物镜,并将薄片用夹 子压紧在载物台上。b.

6、 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下降到几乎与 薄片接触为止)。c. 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象清楚为止。如果物象 不够清楚,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d. 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因放大倍数的不同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距离 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焦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面而下降镜筒,这样 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 校正中心 偏光显微镜镜筒的轴应与载物台的旋转轴相一致,这样,视域中心的被测矿物才不至于 在旋转物台后离开原来位置,甚至跑出视域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偏光显微镜 在使用前应进行中心校正,

7、使镜筒轴与载物台转轴相重合。校正中心的具体步骤如下:a.b.c.移动薄片转物台360转物台180d.e.f.扭动矫正螺丝移动薄片转物台360图 2 偏光显微镜校正中心步骤示意图a. 准焦后,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a置于十字丝交点,如图(a)。旋转物台360,若 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重合,中心已校 正好。若在物台旋转过程中小黑点离开十字丝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这时 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做圆周运动,如图(b)。b. 若偏心不大,转动物台小黑点在视域内旋转出现时,这时应将小黑点 a 由十字丝中 心旋转180至图(c)中的a,处。c. 双手捏住中

8、心校正螺丝手柄分别套在物镜上的中心校正螺丝上,并同时注意观察视 域内的小黑点a,当转动时的移动方向。利用中心校正螺丝的转动,将小黑点由A沿图(d) 中的a a,连线方向位移至偏心o处。d. 移动薄片,将小黑点由o移至十字丝交点(或重新找一小黑点放在十字丝交点),如 图(e)。旋转物台并观察小黑点是否已在十字丝交点不转动,如图f)。如旋转物台时小黑 点已在十字丝交点不动,表明中心已校正好;若旋转物台时,小黑点仍离开十字丝交点旋转, 则仍需按上述步骤继续调整,直至旋转物台时,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不动,中心才算校正完 好。e. 若偏心很大,旋转物台时,小黑点由十字丝交点旋出视域之外,这时需根据小黑点移

9、 动情况估计偏心圆中心点的方位。调整偏心圆中心点在视域内,再按上述步骤校正即可。 偏光镜校正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偏光显微镜有上、下两个偏光镜,一般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已固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可调。偏光显微镜使用前,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可用典型的 有色矿物黑云母来确定,具体步骤如下:a. 将上偏光镜推出光路。在薄片中找一解理清楚的黑云母移至视域中心。旋转物台, 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此时黑云母解理缝的方向即为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此振动方向不一 定与上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b. 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的判断与调整。 取下矿物薄片,将上偏光镜推进光路,如果视域最黑(最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

10、动方向正交。若视域不黑(不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未正交。这时需转动下偏光镜 调整。转动下偏光镜时,先用左手将偏光镜托住,再用右手将下偏光镜固定螺丝稍微放松, 下偏光镜即可转动。转动下偏光镜,使视域达最暗,上、下偏光镜正交。这时应将下偏光镜 固定螺丝旋紧以防下偏光镜脱落。正常使用的偏光显微镜,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应正交,并且应平行于目镜的十字丝。 通常按下列步骤可一次将偏光镜校正好。c. 调整目镜十字丝位于东西南北方向上。 将上偏光镜推出光路,放上薄片,使薄片中黑云母的解理缝平行于某一十字丝方向。转动下偏光镜,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此时与目镜十字丝平行的黑云母解理缝方向就是下偏光 的振动方

11、向,目镜十字丝之一已平行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将上偏光镜推入光路,检查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是否正交。若取下薄片时视域最暗, 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已正交。若视域明亮,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不正交,这时应重 新放上薄片,将黑云母解理缝平行于另一十字丝,转动下偏光镜,使黑云母颜色达最深,这 时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必定与上偏光振动方向正交。四、实验步骤 将偏光显微镜按上述实验步骤调整校正好,并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五、思考题1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为什么必须校正中心?在校正中心时,转动校正螺丝,为什么 只能使小黑点移至偏心圆中心,而不能移至十字丝交点?2当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平行时,偏光显微镜光路中有什么现象?

12、当上下偏光镜振 动方向正交时,偏光显微镜光路中有什么现象?实验三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检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偏光镜的使用特点。2观察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3掌握晶体在单偏镜下观察晶体的方法。二、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光性特征1晶体形态及显微结构晶体的形状、大小及结晶完整程度不仅与晶体的组成、结构有关,而且与其形成条件、 析晶顺序有密切关系。所以,研究晶体的形态既可帮助鉴定矿物,又可推测它们的形成条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晶体,其形态上是晶体的某一切面。根据晶体的结晶习性,切片中的晶体常以某些固定的形状出现,如水泥熟料中的C3S晶体常以不等边的六角形或长 方形出现,B -C2S晶体常以

13、圆形出现,Y -C2S晶体常以长条形出现等。这些由于结晶习性 所形成的固定形态常常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根据晶体边棱的规则程度,晶体形态可分为边棱规则完整的自形晶、部分边棱规则完整 的半自形晶、无规则形状的他形晶及一些特殊形态的晶体。通常呈针状、柱状、条状、板状、 粒状、纤维状、放射状、叶片状、树枝状、包裹状、花环状、气孔状等。这些不同形态的晶 体聚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显微结构,如等粒状结构、斑状结构、玻璃状结构及气 孔状结构等。根据晶体的形态及所表现的各种显微结构,就可推知晶体的形成工艺和判断产 品的质量,使显微结构分析服务于生产。2颜色和多色性薄片中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光中七色光

14、波选择吸收的结果。如果矿物对白光中七色 光同等程度的吸收,矿物呈无色透明。若矿物对七色光中某些色光吸收多,对另一些色光吸 收少或不吸收,则光通过薄片后,未吸收掉的光相互混合形成矿物的颜色。颜色随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变化而变化,称多色性。薄片中晶体的颜色和多色性用 光率体轴名表示。一轴晶矿物光率体有两个主轴,对应有两种主要颜色,用Ne、No表示。 这两种主要颜色可在平行于光轴的切面上观察。二轴晶矿物光率体有三个主轴,对应有三种 主要颜色,用 Ng、 Nm、 Np 表示。观察这三种主要颜色至少要找两个切面,一个平行于光 轴面的切面观察Ng、Np代表的主色,另一个垂直于光轴的切面观察Nm代表的主色

15、。3轮廓、贝克线、糙面与突起 轮廓是矿物的边界。贝克线是矿物轮廓边缘附近出现的一条细亮线。升降镜筒时,贝 克线会移动,其移动规律是:提升镜筒时,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矿物移动;下降镜筒时,贝 克线向折射率小的矿物移动。糙面是由于薄片矿物表面具有一此显微状的凹凸不平,致使光波通过时集散不一,明暗 不均而使矿物表面呈现粗糙感。突起是由于物质的折射率与树胶的折射率不同而呈现的矿物高低不同。以树胶的折射率1.54 为标准,突起分为六个等级,各个等级所表现的折射率变化范围是:表 5 突起等级划分表突起等级折射率值突起等级折射率值突起等级折射率值负突起1.78利用贝克线的移动规律可以判断矿物突起的正负:提升镜筒贝克线向矿物移动时,为正突起矿物;提升镜筒贝克线向树胶移动时,为负突起矿物。 晶体的突起高低、轮廓、糙面、贝克线的明显程度,都反应了晶体折射率与树胶折射率 的差值;差值愈大,突起越高,轮廓、糙面越明显,贝克线也愈清晰。突起的高低随晶体方位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称为闪突起。双折射率大的矿物平行于光轴 或平行于光轴面的切面上个有明显的闪突起,可作为矿物的鉴定特征。4解理及解理角 晶体在外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