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96994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创示范基地汇报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区情简介高新区拥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区、国家产城融合示区等一批国家级“金字招牌”,是转型跨越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开放发展的先行区、营商环境的示区、产业新城的样板区。高新区拥有东山科技创业园、猇亭工业园、工业园、白洋工业园、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园、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服务产业园等七大核心园区及部分拓展区,总面积360平方公里。2016年,全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10.2%;工业总产值1732亿元,同比增长14.1%。2017年4月1日,以高新区东山园区和生物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正式揭牌,标志着高新区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

2、、双创工作基本情况(一)主要成绩高新区创新孵化生态环境已基本形成,孵化器建设规模、孵化能力、孵化绩效等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第一,双创载体建设成果显著,孵化培育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高新区引进中国科技开发院等国知名孵化运营机构,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14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共6家。第二,双创主体不断涌现,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与“十一五”末相比,在孵企业总数从300多家增加到2300多家,增长了7倍多。第三,双创氛围日益浓厚,新动能快速成长。“十二五”以来,全区双创平台共转化科技成果36项,其中省级以上15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200多项,其中1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领先水平。(

3、二)主要做法1. 建立三项机制,推动双创平台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高新区在全省率先推进孵化器年度目标考核,促进了各孵化器、众创空间运营主体交流合作、提质增效。二是建立分类指导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自愿、联盟约定”的方式,促进创业孵化载体提升功能、分层分类发展。例如,引导和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基地、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支持物联传感孵化器创建省级智能装备产业示基地,建设区域工业设计中心等。三是建立产业孵化机制。依托双创支撑平台,建立高新区六大产业培育示基地,通过政策资源整合和纵向再分配,牵线搭桥组建由园区、院校、大型企业与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构成的创业联合体

4、,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无缝对接产业孵化机制。2. 完善三大链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一是完善创新主体培育链条。对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产品推广等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完善创新创业供需链条。引导龙头企业开放科研资源,共享优质供应商资源。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持股孵化,为产业链上在孵企业提供零成本、零风险、全要素、多方位、专业化的孵化服务。三是完善创新成果转化链条。鼓励和引导双创平台与专业机构、科研院校、龙头企业等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成果转化合作。3. 强化五个支撑,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双创平台”建设的意见等专项扶持政策,同时,将政

5、策支持与考核结果挂钩,形成了引导双创支撑平台提升服务能力的激励机制。二是强化金融支撑。设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资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基金,创建了“保证保险贷款”融资模式,构建起了政府、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小贷、中介“七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三峡英才”工程,招引高端科技研发、海归创业、经营管理、产业人才。四是强化改革支撑。在省率先学习对接自贸区先进经验,全面推进供给侧、行政审批、营改增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创客“创新创业不出园区”。五是强化双创文化支撑。通过科普教育、创新创意大赛、项目路演、创业论坛和创业培训、技能比武等形式,加大双创宣传力度,培育创

6、业创新精神。三、开展国家双创示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一)体制机制完善1. 组织保障有力一是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体制。分设了高新区将科技创新局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两个副县级单位,分工协作推进双创工作。2. 政务服务环境优异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实现“网上一表式申报,网上一办到底”“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并联协同办理”,行政审批时限较改革前压缩80%。二是政务服务实现线上办公。建立了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信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商事服务网上竞价系统。截止2016

7、年底,累积访问量达4475人次,关注人数2130个;企业发布需求186件,已成交56件。三是综合执法实现“四个一”。2014年2月,高新区成立了综合执法局,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份清单明权责”、“一套流程优程序”、“一个平台提效能”。3. 支持政策体系完备近年来,市和高新区分别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创的政策文件,通过细化完善了政策措施,实现了各级政策的叠加效应。二)产业特色鲜明第一,以军民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基地。第二,以安琪集团、人福药业等上市公司等核心企业为依托,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第

8、三,以循环化绿色发展为导向,力推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支撑项目,延伸与完善了磷、煤、盐、硅化工产业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共生模式。(三)产融合作密切市作为省唯一的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投融资环境优势独特。一是金融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规模、银行机构总数均位居省同等市州首位。二是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是第一批金融IC卡推广试点城市。在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进入产业投资领域方面作了很有尝试。前不久,建设银行三峡分行组建了科技支行,专注探索知识产权融资、科技贷款、投贷连动等业务。三是科技金融先行先试。高新区在科技金融方面大胆创新,设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

9、发展资金,发行了省首支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创建了“保证保险贷款”融资模式,构建起了政府、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小贷、中介“七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底,累计为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小额贷款36.8亿元。(四)双创生态良好1. 孵化器建设井然有序,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强化对孵化器建设的引导,形成了孵化器(众创空间)各具特色、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格局。例如,市传感物联孵化器以智能装备创业者为主要孵化服务对象;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大力推进中科院高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艺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打造电子商务和广告创意两大产业集群。2.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为双创提供有力

10、支撑(1)企业研发创新平台。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新建各类研发平台,并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放研发资源兴办开放性众创平台,例如建立中科海洋信息联合中心、三峡云大数据中心等。已建成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室和众多省级研发创新平台。(2)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现已建成两个较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分中心。二是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心。(3)行业交流平台。高新区大力推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引导组建了一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有力推进协同创新,如市智能装备创业联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等。3. 知识产权示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充分激

11、发创新创业热情高新区全力开展知识产权示城市建设,实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2016年,黑旋风锯业、南玻显示器、海声科技等多家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省知识产权相关荣誉称号。目前,高新区正在着手建设市知识产权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四、创建国家双创示基地的初步思路(一)总体思路把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双创政策措施、扩大创业投资来源、构建创业创新生态、加强双创文化建设五个重点;结合中国()自贸区片区、全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城市建设,将高新区打造成为“转型跨越的引领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开放发展的先行区、营

12、商环境的示区、产业新城的样板区”。(二)发展目标有效整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将高新区双创示基地打造成“立足高新区、辐射全”的双创新引擎。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实现双创培育孵化能力显著提升,区具有市场活力的国家级双创支撑平台达到10个以上;创新资源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更加合理,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更加突出,区在全国细分市场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达到10个左右;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国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三)主要任务第一,以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着力推进面向重点产业的创新创业。一是以在宜军工企业的技术研发资源为支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装备等

13、领域的创新创业。二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第二,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双创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知识产权融资,有力支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进一步发挥中国()自贸区片区在金融创新领域的政策优势,支持创业创新。第三,以国高端平台为依托,着力提升双创培育孵化能力。深入对接中科院分院、中国科技开发院、启迪之星等,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第四,以专利导航为抓手,着力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对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专利导航,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支撑重点产业创业创新。(四)保障措施第一,加强组织保障。第二,加强政策保障。第三,加强人才保障。第四,加强资金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