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96994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教案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力主备人:梅炳灵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自主学习,学生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检测题,弹

2、簧,磁铁,气球,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时间2分钟)二 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二.先学后教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3、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 ;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_,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_。活动四:阅读书本第42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

4、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五:力的图示。阅读书本第42页,完成下列问题: 教师适当提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活动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样受到另一

5、个气球作用力)(2)演示:两个带相同电荷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排斥。(一个通草球排开另一个通草球时,自己也被排开了,说明两个通草球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3)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4)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拎书包手同时受到书包向下的拉力)(5)看课文第33页图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

6、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成下列问题:课堂小结:(约4分钟)(可师生共同小结本科收获)当堂训练(15分钟)(学生学案)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单位 3、力的三要素: 4、力的图示:教学反思: 7.1力一、学习目标1:掌握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用示意图表示力 4:认识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观察教材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中有那些共同的地方?2、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哪几个物体

7、?3.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是否必须接触吗? 活动二:自学课本第126页的内容并自己根据现有器材演示,完成下列问题。(时间5分钟) (1) 用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思考问题: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_(2)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4)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力可以 练一练: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其中图(a )表示力可以使物体 ;图(b )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

8、变。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活动三:阅读课本42页你能说说力的单位及符号吗?活动四:阅读书本第42页“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成下列问题:(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_;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_;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_。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_。这说明:力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_;用力压弹簧,弹簧会_;司机师傅向左打方向盘,汽车会向_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_拐弯。这说明:力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如右图: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当手距门轴越远(

9、点A)时,越 _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_力。(省费)(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叫力的作用点)这说明:力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_、_ 和_有关。活动五:力的图示。阅读书本第42页,完成下列问题: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_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_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_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_或_表示力的_:在同一图中, 越大,线段应越长。活动六:阅读书本43页探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 ,桌子是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 ,此力的施力物

10、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 ,右手是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合作探究: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小组讨论交流)当堂检测:1、力一般用字母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2、人推车时,是_和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_,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_。3、力的_、_、_称为力的三要素。4、

11、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5、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 B、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C、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C、只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大。7、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 F1

12、=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A、图(a)和(b) B、图(a)和(c) C、图(a)和(d) D、图(b)和(d).8、完成下面力的示意图(1)用5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箱子。(2)用80牛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沿左斜向上拉小车,画出拉力 第2节 弹力主备人:阮红梅 审核人 : 梅炳灵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弹力 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3、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教 学重 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 学难 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教 学准 备: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自主预习一、引入新课( 做一做)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试一试: 将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钉上以此固定弹簧的一端,另一位同学稳固木架以免倾倒,合作完成以下实验和填空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