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969841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 心理学精品(包括缩印版和详细 知1.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 心理学分支。2.(美国所著的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3. 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一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只是传授向注重学 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二具有 崇高的师德形象(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4.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51.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

2、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2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二观察更具持久性(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四观察的系统性和 概括性增强4.记5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二有意 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五中学 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6.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 式。7思维的品质包括:8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请 教的思维有质的飞跃(四思维品质的矛盾

3、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9.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10.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二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三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1.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二情感两极性明显(三情感不断深刻(四情感逐渐稳定(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2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的性质(3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五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 向理性化2.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一性生理发育的提前(二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主要原因(三性教育的忽视(四学生的个人原因3.中学生的

4、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自我显示4.中学生早恋的教育(一早恋弊多于利(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三加强性教育1.是有意识的支配、 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二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四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3.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在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2在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3在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4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

5、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取 营养 (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1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 个性的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积极性3. 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4. 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4. 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1逐渐克服

6、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 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5. 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1. 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2.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当稳定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5. 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6自我意识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 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7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本质属性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4自我意识的同一性5自我意识的独特

7、性8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 的特点1.成人感2自我评价能力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2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不平衡 性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闭锁性6.社会性9.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10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11 价值观特点:1.稳定性和发展性2. 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主观性和选择性4系统性5导向性12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一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一一理想主义与现实 主义并存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一一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第四,

8、人格价值的冲突一一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13.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14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他的新颖性和独创性15.创造力的构成(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 理解知识的能力(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 容16.创造力的特征: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17.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9、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四 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18.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 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三创设合适的环境1. 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3对学生进 行肯定性的评价(四 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想象2.利用文章途径, 引导想象3.在 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景(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 型(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八开展 第二渠道”教学(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十考试模 式综合化(十一评价

10、激励标准科学化20.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2思维有了预计性(3思维 的形式化倾向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21.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力方式的统 一体。2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 情感居核心地位23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独立性(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

11、易于 激动(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 时期。24.高中生平等发展的特:3点:(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 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 有不稳定性。25.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2消极的倾向体验(3人际 关系的不正 常(4不良行为习惯(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特点 26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3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4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5

12、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6合理运用惩罚。1.是直接 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力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2.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3. 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成 就动机、归因、交往动机。4.归因即指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 。5.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一坚持 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 问题情景”激发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正确引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六注意个别差异。6. 影响学习迁移的

13、因素:(1个体因素。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 的学习太多、学习定势。(2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有效指导。7.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 生的影响。8. 为迁移而教:(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三教授有效学 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9. 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三 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五教师的教学方法。10. 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充分 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

14、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 性(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11. 中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一及时复习(二合理分配复习时(三反复阅读与尝试 重现向结合(四复习方式多样化。12. 中学生知识的应用形式有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13. 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三课题的性质。16.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17.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 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

15、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管理3.学习努力管理4.他人支持的利用18.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 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19.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一内源性因素1.遗传素质2.认知评价能力3.知识准备4.应试技能(二外源性因素1.期望2.教师的评估3.考试情境的知觉20.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一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二往最好处做,不计较最后结果(三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1. 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一班干部的选拔(二班干部的培养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四、树立良好的班风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2. 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1 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易操作性原则3. 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的几项工作(1制定活动计划(2落实组织准备工作(3出来活动的偶发事件(4活动总结。1. 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一内隐性和 外显性(二稳定性与易变性2. 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有:注意力集中、认知活动积极、师生情感和 谐融3.组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