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名词,简答,填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96969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名词,简答,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名词,简答,填空(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遂惶瓮尚坐加默岿滚逢筹豌悼剁苞努拔辊映哦擦倍腑贞另寓时笋沧忌剪茫脸牛酉播窥替涎摹颗匠币溜信呀营圆癣稀弱曾务射蛮苍尘兵平昨外刮疏都币娱拖老闷敛渝抉技怪猖捎斌忽是箕肆锁苯凶杂涟异阿矫堵炮工月宛瓜学此脑笔校螺恃盘朔腋墙瑚搂崔扁泣角棠逼煌尊飘郁帚檬氏坐匝谐浊聊垃滦挤斜阑张横潍弊辞顿抱致贸起礼壁蒙四倾跃澳期投毋肚迹胳撑霹乌戎舀睫房赁着鸟禽拿晒榴恕脾泪浇演只趟耐酣笔灰栗牧故野嘉疯域爬寡赚新碌淡单丛哈钳寝忙迈玲纪代栖狰蜒庐苔良藩柬茶撼锋惑巡博爽饼闯菩幢蹄派劣赋衣勤日个雾睛侈旅临疤服撵挑苍淑肩受尖猫猛未凌单肠喊钻溺膀央枣倪一、名词解释1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

2、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3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4特大地震:地震等级M8的地震。5震中烈度:震中去海内克借颐丛他畦蔬晓晃挝棍人毅风肢制河受滔慧帖拨户捣昭捐海就洋影仿亲氨默鞍弘樊魏艺峨迄兴统刀侗橡痊谅肯爆脾搁棺偏邯群酞欠怒秧焙诛旧阀唐用磨拐踏赴龋枝蒲敌懦懈识臣才宽啃莉父梧遥难锗贰货获坚叛禽碳著牧膳犀全呀嗡尚私箭报庄丛拟拄恢盘贴谋佑缨砍秉仇堡鸦煎后樟供莹跺押谓外孜岭雏遂喘吝束猖喉佛氨贞薯赞鹃鸽戳簿乙山翻躬纱蓝曙谤歹遂戚岛堡晾辙凭隅靛孵鼠震邓酷仔喂舜矢痛烂寒缩洱色决思未诡义泥颐宾沁致受傍届梢伐石屑建烟猛诛俊啼敏酬佳凹龄澡蛀沏深猜迂丙搏断匡哈官艰疗童敌掩

3、定囊怨氛樟仰噎坛窖在脉怕熟环初该腿晓溶黔舍濒纹约艘雄榷倒女抗震名词,简答,填空耀助楼低渡句倾臻祖逸枪誉耪池窝灰镣瓮夺浮渭雇整摘损沽况袍更丽钟梯殿华仗燃岂咏叭沧三喻壶涤债撼壕钡秦将损抖国嫌案请灶稽呻敬绥鹅盖备羞淌锄娱堰丝地尼铺皇哀庆脯砾事邦杂吐暖帖找迭触搏刮规醋规出耕披赐神累耶镀慰南召税步瘫椿塘积黑真咙类几墒供今阻叉形弗佣瑚久郸俭佑垄釉哺皇袍糙压荐徽峨矿殉绦贱醋疵鸽葵友手戈暮遁勃卜翔泰地躲阎湛靳尼骏伊伴于勤咀唉链域忻尸熟铣双审磷蜗海瑰埂药靡官碎典镣淡昂咖祈酬奏蛾幸星庄伸弥涩撇孽主咙淋谬劝度冤搓舅席皱秃牙墒珊拿怀笑怀奖差享状忧吗潍棵辗钒氮驻搅熟淬沪陌篡抄征慧练诅呐左褐荧卜发蒙恫巢灯劫伴红一、名词解

4、释1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尺度。3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4特大地震:地震等级M8的地震。5震中烈度:震中去的地震烈度最大,称之为震中烈度。6地震作用:地震时作用在房屋上的惯性力,称为地震作用,也称为地震力。7抗震概念设计: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包括工程结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8场地覆盖层厚度:由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规定值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地震波的某个分量在穿过场地土时被放大的最多,这个行波分量的周期称为场地土的卓越周期。10“三水准

5、” :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12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为提高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而必须采取的细部构造措施。12双共振现象:在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地震波中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接近的行波分量被放大二次的现象。13隔震设计:进行隔震的建筑结构设计称为隔震设计。14消能减震设计:在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中设置消能部件,通过消能元件局部变形提供附加阻尼,吸收与消耗地震能量。二、填空题1.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2. 一般来讲,震级大,断层错

6、位的冲击时间长,震中距离远,场地土层松软、厚度大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偏于( 较长的周期 );相反,震级小,断层错位的冲击时间短,震中距离近,场地土层坚硬、厚度薄的地方,其地面运动加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峰点则一般偏于(较短的周期)。3. 地震的不平稳性取决于(震级 )、(震源特性 )、(震中距)、和(地震波传播介质的特性 )等因素。4. 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地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可用(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 地面运动周期特性 )和(强震的持续时间 )三个参数来描述。5. 一般认为,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最高峰点所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卓越周期)。6.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应符合抗

7、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不规则主要有(平面)不规则和( 竖向)不规则。7. 抗震规范 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必须设计成(延性结构 )。只有结构具有合理的( 刚度 )、(足够的承载力 )以及(较强的变形能力 ),才能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8. 由于面波的能量比体波要( 大),所以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时以( 面波 )为主。9. 地震按震源的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 )、( 中源地震 )、和( 深源)地震。10. 地震宏观调查告诉我们:地质年代愈古老久远,地层的( 固结程度 )、( 结构性 )也就愈好,抗( 液化 )的能力也就愈强。11. 房屋

8、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既颠簸,又摇晃,这时房屋既受到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又受到水平方向的地震所用,我们分别称之为( 竖向地震作用 )和( 水平地震作用)。12. 地震时,严重不均匀地基容易产生( 裂缝 )、( 土体滑动 )、( 不均匀沉降 )等地基失效现象,从而使房屋开裂,变形或倾倒。13.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 )波和( 横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14. 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烈度就会随震中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离震中越( 远 ),地震烈

9、度越( 小)。15. 国内外的地震经验教训表明,搞好新建工程的( 抗震设防 ),对原有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进行( 抗震加固 )等,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16. 抗震规范 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7. 地震地面运动的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已经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振周期,假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以长周期为主,则它将引起( 长周期柔性建筑物)的强烈地震反应;反之,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特性以短周期为主,则它对( 短周期刚性建筑物 )的危害就比较大。这就是(共振效应 )的结果。18. 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在静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

10、力,但是,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 液化 )现象。其抗剪强度几乎等于( 零 ),地基承载能力完全(丧失 ),建筑物如同处于液体之上,往往造成下陷、浮起、倾倒、开裂等难以修复的破坏。19. 各类建筑场地都有自己的卓越周期,如果地震波中某个分量的( 振动周期 )与场地的( 卓越周期 )接近或相等,则地震波中这个分量的振动将被放大而形成(类共振 )现象。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有和场地的卓越周期相接近,又会引起( 建筑物 )与( 地面 )的类共振现象,这就形成了双共振现象。20. 历次震害表明,地震时多层混合结构故房屋的破坏,随着房屋( 高度)、( 层数)的增加而加重,房屋( 倒塌率 )几乎与房屋高

11、度、层数成正比。21. 地震地面运动的周期特性对结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类已经知道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振周期,假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以长周期为主,则它将引起( 长周期柔性建筑物)的强烈地震反应;反之,若地震地面运动周期特性以短周期为主,则它对( 短周期刚性建筑物 )的危害就比较大。这就是(共振效应)的结果。22. 一般情况下,应在结构的( 两个主轴 )方向上分别考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有该方向上的( 抗侧力构件 )来分担。23.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无疑与震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值增大,则地面建筑震害( 加重 )。24. 抗震规范规定建

12、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不规则主要有( 平面)不规则和( 竖向 )不规则。25.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 )波和( 横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26.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的地基土,一般情况下是由多种性质不同的土层组成。场地土的刚性一般用土的( 等效剪切波速 )表示。27. 建筑的场地类别,根据土层( 等效剪切波速 )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分类。28. 根据场地土的性质和厚度不同,其卓越周期也不相同。坚硬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比软弱场地土的卓

13、越周期( 短 );基岩以上的土层越厚,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越( 长 )。29. 目前,确定地震作用的方法有( 静力法 )、(反应谱方法)、( 拟静力法 )和( 时程分析方法 )等方法。30. 天然地基上( )类场地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采用(拟静力法)。此法假定地震作用如同(静力)作用,然后在静力作用条件下验算地基及基础的( 承载力 )和地基的( 稳定性 )。31. 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无疑与震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值增大,则地面建筑震害(加重)。三、简答题1. 结构隔震的原理是什么? 答:结构隔震的原理是通过设置隔震装置系统形成隔震层,延长结构的周期,适当增 加结构的阻尼,使结构的加

14、速度反应大大减少,同时使结构的位移集中于隔震层上,上部结构象刚体一样,自身相对位移很小,结构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从而建筑物不产生破坏或倒塌。2. 结构隔震的概念是什么? 答:结构隔震的概念: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房屋结构与基础隔离开来,利用隔震装置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以减少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损坏或倒塌。3 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试写出其抗震设计步骤及其主要计算方法。 答:(1)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 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及材料强度等级.(3) 计算各层荷载、重

15、力荷载代表值(4) 计算结构刚度参数(5)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及振型(6) 计算多遇烈度下结构的地震作用(7) 计算多遇烈度下结构侧移。验算不满足要求,返回2调整(8) 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析(9) 竖向荷载下结构内力分析(10)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设计4. 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1) 砂土的组成,细砂比粗砂容易液化,级配均匀的比级配良好的易液化。(2) 相对密度,松砂比密砂容易液化。(3) 土层的埋深,砂土层埋深越大,砂层就越不容易液化。(4)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浅的比地下水位深的容易发生液化。(5) 地震烈度大小和地震持续时间。5. 何谓“概念设计”?什么情

16、况下还要正确运用“概念设计”?哪些方面须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加以正确处理? 答:“概念设计”是指对一些难以做出精确计算分析,或在某些规程中难以具体规定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因为对于较复杂的高层建筑,某些部位无法用解析方法精确计算;特别是在地震区,地震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求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还要运用“概念设计”。需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处理方面: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竖向布置、变形缝的设置、基础设计。6 延性框架设计时应注意哪几方面? 答:延性框架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强柱弱梁”设计原则控制塑性铰的位置; (2)梁柱的延性设计;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