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696179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术后康复护理【摘要】 目的 提高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6例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手术后的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包括术后的早期观察护理、心理康复指导、肢体功能训练、腰背肌及腹肌训练、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 1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2年,均能进行一般的生活自理。结论 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腰椎外伤性骨折 完全脱位 康复护理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该病多由严重创伤所致,脊柱三柱结构严重破坏及失稳,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

2、受损。我科于2000年2月2007年5月,用GSS系统与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16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的康复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1例。腰椎均为完全脱位或侧方移位,L1椎体3例,L2椎体7例,L3椎体5例,L4椎体1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评定采用Frankel法进行分级:A级5例,C级7例,D级3例,E级1例。2 康复护理2.1 术后早期的观察护理2.1.1 一般护理 术后按麻醉常规进行护理,去枕平卧6h,吸氧3L/min,2448h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全

3、身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2.1.2 体位护理 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翻身时患者双下肢屈曲,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双手协同用力更换卧位,保持椎体平衡稳定,防止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患者躯干成一线1。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换卧位,主动做好配合。2.1.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和衣被,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压迫、脱出,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1.4 伤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伤口疼痛是必然结果,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可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使用止痛剂。如果手

4、术72h后,伤口出现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体温增高至38以上,应警惕伤口感染的危险,及时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周围有无波动感,并通知主管医师采取措施。2.1.5 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由于手术牵拉,椎弓根螺钉直接固定于胸腰椎椎体上,易造成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手术后2472h须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情况,嘱患者做足趾运动,并与手术前做比较,观察双下肢肌力的恢复程度,若患者出现双下肢活动及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应警惕发生瘫痪的可能。2.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2.1 肺部并发症 (1)常规每2h翻身、拍背一次,并协助病人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

5、;(2)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3)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2.2.2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1)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次/d,每次20 min;(2)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纳肛;(3)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香蕉、蜂蜜等,以增加肠蠕动。2.2.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清洗和消毒尿道口2次/d;膀胱冲洗2次/d。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约3000

6、ml,增加尿量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作用;术后3d内开放尿管,3d后实行夹管,每2h4h开放一次,防止膀胱挛缩。2.3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详细讲解疾病过程,介绍成功的经验及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患者在康复锻炼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日亲自协助患者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完成锻炼动作予以支持和鼓励,树立信心。2.4 术后功能训练 无肢体瘫痪者,术后35d行直腿抬高及双下肢屈伸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具体方法为:(1)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后再放松,两腿交替进行。(2)屈肌训练:病人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以上训

7、练均为23次/d,开始时每次做1020个,逐渐增加锻炼次数。术后1214d拆线,拆线后23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训练的基础上行腰背肌锻炼,具体锻炼方法为:(1)“5点支撑法”: 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坚持锻炼10次/d,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下地站立和行走。2周后改为3点支撑法:双肘屈曲贴胸,以双脚及头枕为3个支点,使整个身体离开床面,坚持锻炼10次/d,最少坚持46周。(2)“小燕飞”: 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下床后仍应继续坚持锻炼,最少坚持半年以上。 有肢体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关节于功能位,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d,每次30 min

8、,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术后1周鼓励患者端坐,同时带腰围或支具保护,折线23d后坐轮椅户外活动;指导和协助进行穴位按压、肌力锻炼,促进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肌力练习:肌力01级时: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同时配合按摩,被动运动肢体;肌力23级时:可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负荷运动和助力运动肢体,但需注意助力不可太大,强调靠患者主观用力;肌力4级时进行抗阻运动2。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锻炼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度。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2.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回家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休息至骨性组织

9、愈合,36个月内需带腰围或支具进行活动,半年内避免过度弯腰、提重物和负重,避免坐软椅,防止腰部极度屈曲或扭曲,遵医嘱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不适及时来院检查;指导患者多摄滋补肝肾食物,如牛奶、猪蹄、排骨、虾类等,促进骨折早期愈合。3 小结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术后的康复护理为患者以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压疮、感染、螺钉断裂或再度移位等并发症,出院以后均能进行一般的生活自理,提高了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周 艳,肖 丽,王存香.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完全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西南军医,2008,10(4):144145.2 宁 宁.骨科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