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教育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956849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儿童教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儿童教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儿童教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儿童教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儿童教育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儿童教育观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 所以对儿童要有正确的教育观。 儿童就是儿童,他们不是小大大, 亦不属于较小的成人, 他们就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与需要, 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觉得儿童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才能正确的教育儿童。首先,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行为举止, 教育方式对儿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家庭能够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时一个充满压抑的家庭, 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受

2、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必须有着榜样的作用, 对待自己的要求要和对待孩子一样,这是最基本的。在我看来,家庭的教育对一个儿童性格,品行,心理素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认为,一方面要对孩子给予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具体来说,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不扼制儿童的特长取向, 也不强加给儿童他们所不愿意的兴趣培养。 任何一个儿童都有着好奇心,他们会对这个全新的、 陌生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会使他们对这一世界形成属于他们的不成熟的看法, 家长应该给他们发表看法的机会,即使他们的想法会幼稚,天真,但却是给了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观点的机会,长期以来也让他们能够分析与判断

3、事情。同样地,在他们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们会对某一事物有自己的偏爱,也就是他们的兴趣爱好, 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对未来没有什么帮助,就强制他们按照自己所认为有用的来学习, 从小送到各个补习班, 培训班,觉得如果不学这些,就会觉得不如其他的孩子。 而我认为, 这种做法并不合理, 儿童他有自己的爱好, 暂不考虑对将来的影响, 既然他有这方面的爱好, 那么他就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所在, 它能够在这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信.心,家长不应该制止,而是鼓励。至于所谓的严格要求,例如,在初期的认字,学习,习惯等要严格。一个孩子,他好动,或许在做事,学习的时候容易分神,这很正常,但适当的给他们指导,引导他

4、们,我相信他们会更乐于接受新事物。 对于品格,习惯,礼节等事情上要严格,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修养。 对于家庭教育, 我认为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应该说,儿童的知识和能力都从经验中获得,有间接经验,也有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固然重要, 但直接经验也不容忽视。 只有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印象才最深刻。 有句俗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其空洞的讲解,不如让孩子亲自动手。例如,吃饭,穿衣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儿童自己独立完成,而不是自己替他完成,告诉他要如何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完成的,就要他自己做。 ”而且,儿童天性好动, 迫切希望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 父母应该满足他们,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

5、步 ,而儿童也会在客观接触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事情越做兴趣越浓, 能力也越做越强。 而不是像有的父母,心疼孩子,怕在游戏中受伤,就对他们多方保护,不给他们独立动手做事的机会。其次,是学校教育。我觉得现在的学校的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很多的儿童带着好奇心, 疑问走进学校, 而等到毕业之时, 都变成了一群没有兴趣, 没有激情的孩子。 学校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 多设一些课程,以适应儿童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另一方面同一课程的内容也可深浅不一, 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 在教学方法上, 应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活动, “爱护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自由” 、“注重儿童的创

6、作” ,由此而引发儿童的兴趣,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 再者,学校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空洞的理论知识的讲解, 正如家庭教育中提到的, 给他们自己实践, 对于他们掌握知识更加容易。 我觉得,大自然,大社会更是儿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好机会, 儿童本就喜爱野外生活, 如果他们走进自然, 走进社.会,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会被勾起, 而自然、社会这广阔的课堂,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的、生动形象的、富有生命力的活教材,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千奇百怪的自然界是儿童的知识宝库, 变化多端的社会现象是儿童的生活宝库。所以,学校的教育不该只是课本,更应该与自然、社会连接。另外,对

7、儿童来说,刚进入学校,他们一开始都只会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模仿老师,以老师的话为“真理” ,所以,就要求老师不仅教学突出,品格修养上更要担得起为人师表。最后是社会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孟母三迁”也很好地说明了着一点, 所以,在对儿童教育的同时, 也要关注周围的社会风气,为儿童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 这不仅对儿童的学习有益, 对儿童身心健康也有助。我认为,对儿童的教育,既要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要考虑到社会环境。 父母,学校在对孩子寄予美好期望的时候, 也在为孩子选好了未来的道路。 愿望是美好的, 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走那样一条路。 与其生硬的将一切往孩子身上套, 不如贯彻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个理念,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 为孩子量身订造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