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6956121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阿房宫赋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唐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王的覆辙。 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像,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平板单调的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基础梳理一、字词梳理1.典型字字音囷囷焉(qn) 媵嫱(yn)

2、鼎铛(chn)锱铢(zh) 逦迤(y) 椒兰(jio)参差(cn) 燕赵(yn)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蜂房水涡(“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未云何龙(“云”,出现云;“龙”,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出现彩虹) (2)数词用作动词 四海一(“一”,统一) (3)动词用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收藏多年的金玉珍宝;“经营”,经营的金玉珠宝) (4)名词作状语 辇来于秦(“辇”,乘辇) 骊山北构而西折(“北”,向北;“西”,向西) 廊腰缦回“缦”,像缦(丝绸) (5)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4.古今异义 钩心斗角 古义:原

3、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倾轧。 气候不齐 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可怜焦土 古义:可爱、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二、特殊句式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结构后置句)三、文学常识1.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追求“高绝”,不学“奇丽”,不满“习俗”,所谓“不今不古”,正是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风之外自具面目,

4、但他的风格不像李贺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隐比也能各树一帜。著有樊川文集。2.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四、名篇名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5、不霁何虹?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段部析一、疑难妙句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剖析:这句的翻译为“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蜀郡的山林砍光了,阿房宫出现了”。作者起势雄健,涵盖全文。乍看似乎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并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

6、下根子。起笔极言秦兴之骤,实为下文议秦亡之速埋下伏笔。“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六王”之“毕”,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统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这两句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剖析:这句的翻译为“(它)覆盖绵延三百多里地,(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一直到达咸阳”。“覆压三百余里”,言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

7、其依山傍水,峻伟壮观。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剖析:这句的翻译为“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哪里来的龙?(两层)通道跨跃天空,不是雨过初晴,哪里来的彩虹?”这句是写阿房宫的局部。长桥如龙,是写低处风光。复道似虹,写高处景象。整句运用比喻,形象贴切。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剖析:这句的翻译为“台上传来温柔的歌声,像春光一样暖融融;殿里舞袖拂动,(犹如)风雨降临般地冷飕飕。一天之内,一宫之中,天气却不相同”。这是写阿房宫的内部。宫内处处轻歌曼舞,气候因此发生变化。作者用夸张、比喻等手法烘托宫殿之多,并为下文美女之众铺垫。

8、“暖响”“冷袖”,运用通感手法,引人遐想。5.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剖析:本句的翻译为“唉,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呀!秦始皇喜爱豪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呀。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滴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像用泥沙一样呢?” 本句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之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9、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二、重点语段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至“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剖析:本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辞”一“下”一“辇来”,写出六国君臣的不甘和无奈。“明星荧荧”,有光;“绿云扰扰”,有色;“渭流涨腻”,有形;“焚椒兰也”,有味;“雷霆乍惊”,有声。作者用夸张、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用行云流水般的语句和美妙和谐的韵律,从各个角度铺陈宫中美女生活的细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汉代大赋的铺张和杜牧的高超写作技巧可见一斑。写美女望幸,竟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烘托出秦始皇的极尽奢侈和荒淫无度,为后文的议论张本。2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剖析:本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从珠宝陈设写穷奢极欲,揭示秦始皇的抢掠行径。这是无情的揭露。“千万人之心”,言人同此心;“人亦念其家”,讲心同此理。这是诚恳地忠告。连用六个“多于”,构成排比,使文章气势充畅,意在表达:百姓的多少血汗,多少枯骨,才换来这富丽堂皇的宫殿!这是血泪的控诉。大兴土木,鱼肉百姓,奢侈荒淫,招致人民的起义反抗,使金碧辉煌的阿房宫成了秦始皇自掘的坟墓!前面是宏大巨丽,这里却是“可怜焦土”。盛衰之变,何其巨也,又何其速也!与开头遥相呼应,对照。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大胆的想像与夸张 杜牧的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阿房宫赋之

11、所以能流传千古,正是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的手法。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合

12、作探究 阿房宫赋运用了互文、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而以互文和比喻最为突出。下面就探讨互文与比喻在阿房宫赋里的运用。 导思:互文的运用。互文,即“互文见义”。有时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这种修辞方法就叫互文。 比喻的运用。阿房宫赋里的比喻都用得很贴切,很生动,很形象。特别是诘喻、强喻和本体与喻体倒置的暗喻更具有特色。 探究:第一步,熟读阿房宫赋,留意文中的修辞,重点是互文、比喻。 第二步,通过检索,把握互文、比喻的相关信息,加深对互文、比喻内涵的理解。

13、第三步,寻找阿房宫赋中运用互文的句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朝歌夜弦烟斜雾横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直栏横槛 第四步,寻找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第五步,交流讨论运用互文、比喻的好处。由于运用了互文,上面的语句都只能合起来理解,不能拆开理解。用了互文后,语句工整,别有韵味;彼此互补,凝练、含蓄。增加了内容的含量,增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运用了比喻,文辞很生动,很形象,有气势,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