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695142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335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5页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5页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5页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5页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道路桥示方书_抗震设计规范中文版(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目 录V抗震设计篇第1章 总那么51.1 适用围51.2 用语的定义5第2章 抗震设计的根本方针72.1 抗震设计的根本72.2 抗震设计的原那么82.3 划分桥梁的重要度10第3章 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123.1 抗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载荷和其组合123.2 地震的影响12第4章 设计地震运动144.1 一般144.2 1级地震运动154.3 2级地震运动174.4 按地域区分的修正系数204.5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种类254.6 抗震设计上的地基面26第5章 抗震性能的检查295.1 一般295.2 对于抗震性能1的桥梁的界限状态315.3 对于抗震性能2的桥梁的界限状态315.4

2、对于抗震性能3的桥梁的界限状态365.5 抗震性能的检查方法385.6 防止上部构造掉落的对策41第6章抗震性能的静态检查方法426.1 一般426.2 适用静态检查法的情况的载荷计算方法4343434856606.3 检查1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64646572746.4 检查2级地震动的抗震性能76767777818485909191第7章 抗震性能的动态检查方法927.1 一般927.2 用于动态解析的地震动937.3 解析模型以及解析方法9494967.4 检查抗震性能98第8章 地震时不稳定的地基的影响1018.1 一般1018.2 被判断为抗震设计上的极松软土层或产生对桥梁造成影响的液

3、状化的砂质土层的土质常数1021021021021058.3 有确认会造成对桥梁产生影响的流动化的地基存在时的抗震性能的检查107107109第9章 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1129.1 一般1129.2 抗震桥的抗震性能检查1159.3 抗震支承的模型化1171171171189.4 抗震支承的根本性能1219.5 期待可以减小地震的影响的其他构造122第10章 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12310.1 一般12310.2 破坏形态的判断和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12410.3 水平耐力及水平变位的计算12710.4混凝土的应力度变形曲线13210.5 抗剪耐力1361

4、0.6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韧性而需要注意的构造细目13910.7 轴向钢筋之分段14610.8 钢筋混凝土Rahmen桥桥墩的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及容许塑性率14710.9 上部构造等的死载荷导致的偏心力矩起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桥墩156第11章 钢制桥墩的反响值和容许值16011.1 一般16011.2 通过动态检查法进展检查16111.3 构造细目16711.4 锚栓部位的检查171第12章 桥墩根底的反响值和容许值17312.1 一般17312.2 计算桥墩根底上产生的断面应力、地基反力及变位17612.3 根底的屈服17912.4 计算考虑桥墩根底的塑性化时的桥墩根底反响值18012.

5、5 桥墩根底的容许塑性率及容许变位18212.6 桥墩根底的部件的检查183第13章 位于产生液化状的地基的桥台根底的反响值和容许值18413.1 一般18413.2 用于桥台根底检查的设计水平地震烈度18513.3 计算桥台根底的反响塑性率18713.4 桥台根底的容许塑性率18813.5 桥台根底的部件的检查188第14章 受到地震影响的上部构造的容许值和上部构造端部构造18914.1 一般18914.2 钢上部构造19019019014.3 混凝土上部构造19119119314.4 上部构造端部构造194194197198第15章 支承部的检查20015.1 一般20015.2 用于支承

6、部检查的设计地震力20215.3 支承部检查20515.4 支承部位的构造20815.5 变位限制构造209第16章 落桥防止系统21216.1 一般21216.2 横梁结合长度21516.3 落桥防止构造22316.4 高度差异防止构造22616.5 变位限制构造226第1章 总那么1.1 适用围本文章适用于桥梁的抗震设计。明确抗震设计篇的适用围。适用的桥梁和操作与共通篇1.1适用的围一样。1.2 用语的定义本文章中使用的用语的意义如下。1抗震性桥梁承受地震影响的性能2界限状态桥梁整体及各局部能满足抗震性的界限的状态3液状化土壤间隙中的水压因地震运动急剧上升,导致饱和砂土层失去断裂强度,对土

7、壤的构造产生破坏4流动化伴随着液状化产生,地基向水平方向移动5抗震设计上的地基类别按照地震时地基的振动特性而进展的工程分类的地基类别6抗震设计上的地基面在抗震设计上的地外表和假设的地基面7抗震设计上的根底面针对对象地点具有共同的宽度围,处于在抗震设计中被看作是振动的地基下方存在的非常坚硬的地基上方8地震烈度法把由于地震的影响对结构物及地基产生的作用置换成用地震烈度表示的静荷载,进展检查抗震性能的方法9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法在结构物的塑性围地震时的保有水平耐力和变形性能,考虑能量吸收的静态抗震性能检查方法10静态检查法用静态的分析进展检查抗震性能的方法11动态检查法用动态的分析进展检查抗震性能的方

8、法12设计振动单位在地震时被看作是做同一振动的结构系列13塑性化部件由于地震力产生的变形超过了部件自身的弹性界限14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结构部件在塑性围反复受到地震力时发挥出的水平耐力15塑性变形性能结构部件在塑性围反复受到地震力时能够稳定地保持地震时保有水平耐力而变形的性能16塑性铰在钢筋混凝土部件里,受到正负交替的反复变形时限定发挥塑性变形性能的部位。为算出最终水平变位而设定的塑性铰部件沿轴方向的长度称为塑性铰的长,塑性铰长度的断面围称为塑性铰围。17地震时水平力分散结构地震时为了让量大的下部结构分担上部结构的惯性力,把上部结构和量大的下部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上下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用在

9、橡胶支撑,免震支撑等弹性固定方式的场合和用固定支撑的多点固定方式的场合等。18抗震桥随着适度延长使用免震支撑的固有周期,具有以增大衰减性能,拥有预期能够减轻地震时的惯性力的结构的桥梁。19防止上部构造掉落系统以防止上部结构因地震而掉落为目的而设置的结构系统,由横梁连接、防止上部构造掉落结构、限制移位结构及防止高度差结构组成。第2章 抗震设计的根本方针2.1 抗震设计的根本1桥梁的抗震设计的目的在于,根据设计地震运动的级数和桥梁的重要性,确保桥梁具有必要的抗震性能。2在进展抗震设计时,除了考虑地形、地质、地基条件、布局条件等,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构造形式外,还必须注意构成桥梁的各种部件以及桥梁的整

10、个体系均须具备必要的抗震性。1桥梁在地震后作为避难道路及通往救助、急救、医疗、消防活动及向受灾区输送紧急物资的运输道路等担任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上,必须有确保地震时的桥梁平安观念的同时,按照桥梁的重要度,尽可能控制因桥梁的功能下降而导致的对地区社会生活造成的障碍。根据桥梁作用的重要性,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的根本在于根据设计地震运动的震级和桥梁的重要性来确保桥梁必要的抗震性能。2通过考虑地形、地质、地基条件、布局条件等后,选择具有适当地抗震性的桥梁构造形式是很重要的。另外,必须以在增强构造部件强度的同时提高变形性能,以建造桥梁整体可以抵抗地震构造系统为目标。据此观点,将抗震设计

11、上较好的构造形式与抗震设计上欠妥的构造形式记述如下。1为确实防止上部构造的掉落,最好选择尽可能大的跨度连续构造的桥梁构造形式。大跨度连续构造的支承条件有单点固定方式和地震时水平力分散构造等,通常在单点固定方式的大跨度连续构造中,因为支撑固定支承的下部构造的负担容易变得过大,所以这时最好选择地震时水平力分散构造。另外,假设有山丘部的高桥墩的桥梁等、桥台部的地基条件良好时,因位从此时的构造来看,由桥墩负担地震时水平力比使用桥台负担更为合理,所以为了提高桥梁整体的抗震性,最好根据桥梁的构造条件和根底地基的支撑条件等恰当地选择支承条件。2在可能产生软质粘性土层的滑动性和沙质地基的液状化、及其伴随液状化

12、的流动化等地基变化的填拓地基和冲积地基上,选择水平刚性较高的根底、和多点固定方式和Rahmen桥形式等,上部构造和下部构造的接点尽可能多的构造体系。3地基条件良好、固有周期短的大跨度连续形式的桥梁最好采用抗震设计。4在可能因局部的损坏导致整个体系崩溃的构造系统中,必须考虑如何限定该局部的损坏。5对大的地震而言,必须区分容许非线形反响的构造部件和即使在其状况下仍限制在根本弹性域的必要构造部件,适当地构成构造系统。另外,最好不要采用受几何学的非线形性影响较大的构造和因死载荷而受到大的偏心力矩的构造这样的在受到大的地震运动时容易变得不稳定的构造。6在地基条件和构造条件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必须充分探讨将

13、上部构造从桥墩处切离更有利还是采用连续构造更有利。2.2 抗震设计的原那么1在桥梁的抗震设计中,一般将设计地震运动区分为桥梁的使用期间发生概率较高的地震运动以下称“1级地震运动和桥梁的使用期间发生概率较低但强度较大的地震运动以下称“2级地震运动这两个级别。在此,2级地震运动包含预计的板块部位型大规模地震类型I的地震运动以及预计陆直下型地震的类型II的地震运动这两种。2根据道路类别和桥梁的功能、构造桥梁的重要度分为重要度一般的桥梁和重要度特别高的桥梁以下分别称为“A类桥梁和“B类桥梁这两种,其区分方式请参考2、3。3基于桥梁整体的状态,桥梁的抗震性能如下。1抗震性能1即使有地震,桥梁仍然可以完好

14、无损的性能。2抗震性能2地震仅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桥梁能够被快速修复的性能。3抗震性能3地震不会对桥梁造成致命性损伤的性能。4根据设计地震运动的级别和桥梁的重要度,桥梁的抗震设计如下:1请进展抗震设计,确保对于1级地震,A类桥梁和B类桥梁均为抗震性能1。2请进展抗震设计,确保对于2级地震,A类桥梁为抗震性能3,B类桥梁为抗震性能2。5请注意,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即使因抗震设计中未预料到的举动和地基破坏等造成构造系统破坏,也可以防止上部构造的掉落。1抗震设计中考虑的地震运动可分为桥梁使用期间生概率较高的地震运动以下称“1级地震运动和桥梁的使用期间发生概率较低但强度较大的地震运动以下称“2级地震运动这两个阶段的地震运动。经此次修订后,将这两个阶段的设计地震运动称为1级地震运动及2级地震运动为。在此,1级地震运动指,发生可能性较高的中等规模程度的地震导致的地震运动。另外,2级地震运动指,发生频率较低的板块境界型大规模地震造成的地震运动类地震运动和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