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处置工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694549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处理处置工艺(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污泥来源、特征、数量2第二章 污泥处理的必要性4第三章 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现状5第四章 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6第五章 污泥处理技术7第六章 污泥处置技术12第七章 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14第六章 污泥处理的相关标准18第七章 污泥处置所用设备18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第一章 污泥来源、特征、数量1.1 污泥处理处置概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分离或截留的固体物质称为污泥。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 产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或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物质,必须妥善处理,否则将出现 二次污染。污泥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污水中早已存在的,如各种自然沉淀池中截留的悬浮物 质;也可能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转

2、过形成的,如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中,由原来的溶解性 物质和交替物质转化而来的生物血蹄和悬浮物质;还可能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的化学药剂 带来的。当所含固体物质以有机物为主时称作污泥;以无机物为主时称之为泥渣。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理处置从技术 和操作层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污水厂内或采用集中方式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 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处理后的污泥外运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这一阶段主要是污泥 处理的范畴;第二阶段是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合理的安全处置,使污泥能达到无害化、资源 化的目的,这阶段主要是污泥处置的范畴。1.2 污泥来源 污泥的性

3、质恶化特征主要取决于污泥的来源,同时还与污水处理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按污 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污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初沉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的初沉淀;(2)剩余污泥:来自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二沉池或生物反应池;(3)消化污泥:经过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4)化学污泥:用混凝、化学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时产生的污泥。除以上污泥外,污水厂排出的污泥总还包括栅渣和沉砂池沉渣。栅渣呈垃圾状,沉砂池沉渣 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含量较高,所以这两者一般都作为垃圾处置。初尘池污泥和二沉池生 物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初尘池污泥总还含有病原体 和重金属化合物等。二沉池污泥

4、基本上是微生物集体,含水率高,数量多,更需注意。这两 者在出之前常需处理,处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含水率,时期变流态为固态,同时减少数量。稳定有机物,使其不容易腐化,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1.3 污泥的特性污泥的特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 污泥中的固体污泥中的总固体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物质两部分。前者叫溶解固体,后者叫悬浮固体。 总固体,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又可依据其中有机物的含量,分为稳定性固体和挥发性固体。 挥发性固体是指在600 r下能被氧化,并以气体产物逸出的那部分固体,它通常用来表示污 泥中的有机物含量(VSS),而稳定性固体则为挥发后的残余物。2. 污泥固体的组分污泥固体的组分与

5、污泥的来源密切相关,如来自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固体组成部分主要为蛋白质、纤维素、油脂、氮、磷等;而来自金属表面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固体组分则主要为各种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来自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固体则含有大量 的油。污泥固体组分不同,污泥的性质也不同,于此对应 的处理处置方法也不同。3. 含水率污泥中水的质量分数叫含水率。污泥中固体的质量分数叫含固率。很显然,含水率与含固率 存在以下关系:含固率+含水率=100%。不同的污泥,其含水率差异很大,对污泥特征有重要 影响。4. 污泥相对密度 污泥相对密度是指污泥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污泥相对密度主要取决于含水率与污 泥中固体组

6、分的比例。固体组分的比例越大,含水率越低,则污泥的相对密度也越大。城镇 污水及其类似污水处理系统排出的污泥相对密度一般略大于1。1.4 污泥的产生量污泥的产生量是指各种废水净化处理后所排出的污泥量。由于废水的水质和处理方法不同, 即使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产生的污泥量也不同,加之操作控制不同,污泥的含水率不定,推断 污泥的产生量极为困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泥产生的主要环节为:格栅、沉砂池、初尘池和二沉 池。前三个环节产生的污泥来源于废水原来含有的悬浮固体而成为初沉污泥,二沉池产生的 污泥则由废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经微生物代谢产生,一般称二沉污泥或生化污泥。污泥 的产率与多种因素有关

7、,如废水水质、处理工艺和处理要求等。第二章 污泥处理的必要性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 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污水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污水处理 的副产物污泥也大量产生。污泥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环境压力及经济负担。污泥不 仅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臭味,还含有病原菌、重金属物质及有害物质,如果得不到有 效的处理处置,经过雨水的侵蚀及渗透作用,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甚至直 接危害人体的健康。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污水处 理设计

8、、运行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如何高效处理处置日益增多的污泥,如何使污泥处理处 置做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已经成为深受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将直接关系 到我国环保事业以及污水处理的发展。由于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的起步较晚,许多城市没有将污泥处置场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造成 许多城镇污水处理厂难以找到合适的污泥处置方法和污泥弃置场所;我国污泥利用的基础较 薄弱,人们对污泥利用的认识不足,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最终处理问题缺乏关注,致使 污泥的处理处置及利用率不是很高,目前仍有一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只经贮存即由环卫部 门外运至市郊直接堆放。我国大部分污泥采用填埋处置,资源化利用率较低。面对我国污水

9、处理厂污泥产生和处置的 现状,随着城市污水污泥产生量及污水处理厂的逐渐增多,同事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已不能满足环 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应在综合考虑污泥特征、地 理位置、环境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无害化为目标,以稳定化为受邀 途径,稳定化的污泥以土地利用为首选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组件一批 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转和管理的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中心,以适应目前形势的需求。第三章 国内外污泥处理的现状3.1国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经几十年的发展,污泥

10、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已相对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规范已比较完善。欧洲污泥处置最初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和土地利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可供填埋的场地越 来越少,污泥处理处置的压力越来越大,欧洲建设了一大批污泥干化焚烧设施。由于污泥干 化焚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同时污泥中有害成分又逐步减少,使污泥土地利用重新受到重 视,成为污泥处置方案的重要选择。近几年总的趋势是土地利用的比例越来越高,欧盟及绝 大部分欧洲国家越来越支持污泥的土地利用。目前,德国、英国和法国每年产生的污泥(干 重)分别为220万t、120万t和85万t,作为农用方向土地利用的比例分别已达到40%60%和60%。 北美地区虽然土地资

11、源充足,但卫生填埋总体较少,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一直是农用为 主,且为污泥农用做了大量安全性评价工作。目前,美国6000座污水处理厂年产710万t污泥 (干重)中约60%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成生物固体,用做农田肥料。另外,有17%填 埋, 20%焚烧, 3%用于矿山恢复的覆盖。日本由于土地限制,污泥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是焚烧后建材利用为主,农用与填埋为辅。 近年来,日本开始调整原有的技术路线,更加注重污泥的生物质利用,逐步减少焚烧的比例。综上,欧美国家目前比较明确的将土地利用作为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土地利用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农作物、牧场草地肥料的农用;二是作为林地、

12、园林绿化肥料 的林用;三是作为沙荒地、盐碱地、废弃矿区改良基质的土壤改良。由于运输距离、操作难 度等客观因素,污泥农用量又远高于林用和土壤改良。另外,欧美普遍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 发酵技术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其中50%以上的污泥都经过了厌氧消化处理。美 国还另外建设了700多套好氧发酵处理设施。污泥的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为污泥的土地利用, 尤其是农用提供了较好的基础。3.2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 2009 年,全国 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992座,处理污水量280亿m3,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2005 万t。随着

13、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t。据不完全统计,目 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只有小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而大 部分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污泥含有病原体、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使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大降低。第四章 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4.1 污泥处理的一般原则 污泥处理处置与其他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一样,都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 为达到此目的,通过各种装置的组合,构成各种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1)减量化 污泥的含水率高(一般大于90%

14、),体积很大,不利于贮存、运输和消纳,减量化十分重要。 污泥的体积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且污泥呈现的状态和性质也有很大的变化,如含 水率在 85%以上的污泥可以用泵输送;含水率 70%75%的污泥呈柔软状;60%65%的污泥 基本上呈固体状态;34%40%时已成为可离散状态;10%15%的污泥则呈粉末状态。因此可 以根据不同的污泥处理工艺和装置要求,确定合适的减量化程度。(2)稳定化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60%70%,会发生厌氧降解,极易腐败并产生恶臭。因此需要采用生物好 氧或厌氧消化工艺,使污泥中的有机组分转化成稳定的最终产物;也可添加化学药剂,终止 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来稳定污泥,如投加

15、石灰,调节PH值,即可实现对微生物的抑制。但 化学稳定法不能是污泥长期稳定,因为若将处理过的污泥长期存放,污泥的 PH 值会逐渐下 降,微生物逐渐恢复活性,使污泥失去稳定性。(3)无害化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肠道病原菌可随粪便排出体 外并进入废水处理系统,感染个体排泄出的粪便中病毒达106个g-1 实验研究表明,加到污泥 悬浮液中病毒能与活性污泥絮体结合,因而在水相中残留的相当少。病毒与活性污泥絮体的 结合符合 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表明污泥絮体去除病毒是一种吸附现象。病毒与污泥絮体 的吸附很快。但污泥中还含有多种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这些物质

16、可从污泥中渗滤出来 或挥发,污染水体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必须充分考虑无害化原则。4.2.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很多,但最终目的是实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工艺流程见下图:由图可以看出污泥处置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浓缩一前处理一脱水一好氧消化一土地还原;(2) 浓缩一前处理一脱水一干燥一土地还原;(3) 浓缩一前处理一脱水一焚烧(或热分解)一灰分填埋;(4) 浓缩一前处理一脱水一干燥一熔融烧结一做建材;(5) 浓缩一前处理一脱水一干燥一做燃料;(6) 浓缩一厌氧消化一前处理一脱水一土地还原;(7) 浓缩一蒸发干燥一做燃料;(8) 浓缩一湿法氧化一脱水一填埋。决定污泥处理工艺时,不仅要从环境效益、社会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