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94281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课(设计吉祥物)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初一上人美版第13 课 ( 设计吉祥物 ) 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的:1、通过吉祥物的设计培养创造性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 创造意识 )2、训练使用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完成吉祥物的创造。( 双基 )3、培养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 德育 )4、感受夸张造型的情趣和明快的色彩关系。( 审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创作吉祥物的构思。教学难点:吉祥物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三】课前预备学习材料:除本课所用白板纸造型之外,还可选择泥塑、布料填充棉胎、纸偶、聚苯板雕塑等多种材质和多种手段去表现。【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了解部分闻名吉分组

2、合作,讨论吉祥物的请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资祥物的造型、色彩和年代、 造型特点,找出他们的可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吉国度、代表哪个重要活动。 爱之处。祥物的造型特点,引导学并设计吉祥物的造型和色生查找资料。彩,完成创作吉祥物的构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吉祥物思。的了解。观赏吉祥物作品。 讲解吉祥物知识,吉祥物学习吉祥物的设计制作方的历史、吉祥物的制作方第二课时进行吉祥物的制法。设计有创意的吉祥物。 法。重点讲授创作吉祥物作展示、体验、交流。的构思及吉祥物的造型和自选媒材,自定手段设计色彩设计。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吉祥物。正确引导学生评价【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问答法、演示法( 二)

3、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什么是吉祥物?讨论法。(1) 学生自由回答; (2) 看书; (3) 学生总结发言; (4) 教师小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2、研讨吉祥物的造型要求:观赏教师和学生预备的吉祥物资料, 充分讨论他们的造型特点, 找出他们的可爱之处。(1) 形象可爱:夸张、活泼、幽默、憨厚。(2) 色彩特点:对比鲜亮、色彩亮丽。3、吉祥物设计构思方法:(1) 确定一个主题。 ( 主题班会、爱鸟日、劳动周、校运动会、艺术节等。 )(2) 选定一个原形。 ( 小动物、文具、器皿等。 )(3) 对原形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变

4、形:形体、动作、表情、服饰、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4) 色彩的设计:要求大胆、鲜亮、明快、有特点。4、作业要求:(1) 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清晰,色彩的鲜亮。(2) 干后用剪刀剪下所画形象,注意留白边,衬托效果,也可将作品裱在黑板纸上。(3) 在背后加支撑,使其能够在桌面上稳定摆放。5、课堂小结教学建议:(1) 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将吉祥物有关形象及资料下载在班上公开展示, 引发创作兴趣和热情。 作业完成后, 由学生编写一小段台词,让自己的吉祥物用第一人称口吻做自我介绍, 点明主题。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会加深对本课的印象。(2) 在条

5、件不同意的地区,学生信息较少,对大形赛事及活动的关注没有太多条件,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一些吉祥物和卡通造型, 在课前分给学生传阅, 使他们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在课上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针对学校或社会的一些活动设计吉祥物。六、教学点评 ( 教学反思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 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过于强调学科中心, 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验,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妨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进展。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 它不仅有美术学科的设计与应用知识, 还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的综合内容,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因此确定主题,启发创造性思维,扩展想像空间, 进行大胆的拟人化的夸张概括变形, 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和依照自己设计的需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创造出生动的吉祥物形象, 并赋予它鲜亮的艺术个性,是本课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