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942645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2讲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阳二中教师备课教案八年级语文学科第五单 元第25课第二课时2017年2月13日课题首诗词曲五主备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 诵读并默写赤壁、过零丁洋和山坡羊潼关怀古。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歌的语言,能从情感、 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 名句。3 感受作者的爱国忧民情 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1.诵读并默写 赤壁、过零丁洋和 山坡羊潼关怀古。2 理解作者的 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 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 等角度赏析名句。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的爱国忧 民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及指导备注、新课导入咏史感今、爱国忧民是古诗词中的常见题材,今天让我们感 受一下杜牧的 英雄

2、之志”,文天祥 的 爱国之情”,张养浩的 爱民之 心”。二、自主预习1 .走近作者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他的诗,往往立 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 丽。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将深 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 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字 履善,号文山,吉安人。南宋 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 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 容就义。作品有文山先生全 集。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 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长诗文。曾 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 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 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职归 隐,屡召不起。2 .背景资料赤壁是东汉末

3、年周瑜大败曹 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 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 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 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过零丁洋是一首咏志 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 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 统帅张弘范一再强迫文天祥招降 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 杰,文天祥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 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 天祥被押解燕京,于元世祖至元 十九年(1283年初英勇就义。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 令是元文宗天历二年 (1329,关中 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 中丞的途中所作。表现了作者对 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诗人致 力救灾,劳瘁而死。3 .反复诵这几首诗,读准节 奏,初步感

4、知词的大意和作者复 杂的思想感情。明确:赤壁:一支折断 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 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 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 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 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了。过零丁洋:自己由于熟 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 选拔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 斗中已度过四年。大宋国势危亡 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 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 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 心用来光照史册。山坡羊潼关怀古:群峰 众峦像是在这里会合,黄河中汹 涌的波涛好像在这里发怒,(潼关外

5、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 路途真是险要。遥望古都长安, 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 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 作了泥土。唉! 一朝兴盛,百姓 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三、合作探究(一品读赤壁1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 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 作用?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 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 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 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 后文对历史的咏叹。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 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 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他敏锐 的历史眼光和独到

6、的见识:不以 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 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 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 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 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 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 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 逼人的豪气与自信。3 .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 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 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 法?明确: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 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 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 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 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二品读过零丁洋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了什么修 辞?有何作用?明确:运用

7、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 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 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中的惶恐”零 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明确:惶恐”零丁 ”反复出 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 险恶和境况的危苦。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明确: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 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 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 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 现了民族气节。(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 古1.全曲由所见所想到所感, 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

8、了一个怎 样的历史主题?蕴含了作者的什 么思想感情?明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 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表达 了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2 .请自选角度品析 峰峦如 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 路。”明确: 聚”字形容潼关在重 重山峦包围中, 怒”字形容黄河之 水的奔腾澎湃;用 聚”怒”将山的 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 关的地势险要。3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 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 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 感慨,最后

9、发表议论,得出结 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 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四、板书设计赤壁(杜牧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利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过零丁洋(文天祥叙事一一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抒情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忧虑国计民生凭吊写景山:峰峦如聚(视水:波涛如怒(听怀古抒情望:西都意:伤心秦汉一经行处宫阙万间一做了土主旨议论兴亡百姓苦作业反馈及补缺1 背诵这三首诗词。2 杜牧、文天祥、张养浩 的诗作,洋溢着饱满的爱国热 情,请你也以爱国情”为主 题,写一段话。示例:爱国是一种魂,是 擎天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 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 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 哪里都魂牵梦绕的精神召唤, 更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 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 月争辉的魂。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