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9425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细完善的基坑监测技术设计方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商务大厦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工程基坑监测技术方案2013 年06月20日目 录1、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场地周边状况21.3方案编制的依据及目的22、技术方案32.1.监测准备32.2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72.3 基坑边坡竖向位移监测102.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22.5 锚杆索拉力监测162.6支护构造内力监测192.7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192.8周边道路管线及地面沉降监测202.9地下水位监测223、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233.1 质量管理体系233.2 质量目标243.3 测量过程控制243.4 质量分析和改良244、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254.1 必要标识及警示254.

2、2 安全保证措施254.3 环境保证措施265、工程组织及设备配置275.1 工程部组织机构275.2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275.3人员配置275.4设备配置286、成果文件编制286.1 成果文件组成286.2成果文件的编制要求296.3成果文件主要内容291、概况本工程为*商务大厦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工程,由*股份投资建立。位于包头市建立路与建华路穿插口西南角,建筑面积约25.5万,西南侧为科技馆建筑高度25.1m、西北侧为会展中心建筑高度31.5m、东南侧为建华路、北北侧为城市绿化带。拟建基坑图1.1拟建工程地理位置图1.1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为1栋27层总部办公楼、1栋11层金融交易楼、

3、1栋15层五星级酒店、5层酒店配套设施及5层商业楼,场地整体设4层地下室,根基埋深为-20.0米左右。其中27层总部办公楼采用筏板根基,框架核心筒构造;其余建筑采用筏板根基,框架剪力墙构造。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整体上采用桩锚支护构造,具有放坡条件的部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土钉墙+桩锚支护形式。根据场地地层和水文条件、基坑深度以及基坑边坡的周边环境不同,将基坑边坡分段进展支护,共设计5个剖面,预留肥槽1200mm。1.2场地周边状况基坑周边有建筑物和市政道路及管线:基坑东南侧建华南路距离基坑约20.0m,红线内的高压电线杆距基坑约9.5m;基坑西南侧距离基坑约为5.1m为燃气管线,红线围挡外侧有消防、雨

4、水管等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为准,距离基坑约为12.0m为科技馆,建筑高度25.1m、地上4层,地下1层;基坑东南侧距离基坑5.0m左右有电缆,距离基坑约12.0m市政道路,距离基坑约41.0m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基坑东北侧是市政绿化带。1.3方案编制的依据及目的1.3.1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方案编制的依据如下: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093?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T 12897-20065?*商务大厦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工程设计资料?6委托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3.2

5、方案编制的目的在基坑开挖期间对支护构造工程及周边环境变形实施监测,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用以评定支护构造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丰富设计人员和专家对类似工程的经历,以利于专家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工程难题。2、技术方案2.1.监测准备本工程共有9个监测分项。其中包括:1) 基坑护坡沉降、水平位移监测:桩顶位移-沉降观测沿基坑四周冠梁布置,间距约为15.00m,共布置39点,编号为:D-1D-39。2)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周边建筑物楼体上布设沉降

6、观测点14个,科技楼12个、会展中心2个,编号为:K-1K-16。3)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沿基坑西南侧燃气管线共布置9个点,编号为:GX-1GX-9。4)路面沉降监测:基坑东侧的建华南路和基坑西侧的经二路上共布置了16个监测点,间距大约30m左右,编号为:LM-1LM-16。5)地面沉降监测:根据现场条件,在土层外表或柔性地面上共布置了12组,每组有5个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垂直方向,共60个监测点,编号为:DM-1DM-60。6)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桩身测斜,沿基坑共布置12组,钢筋笼内埋设测斜管,编号为:CX-1CX-12。7) 锚杆拉力监测:基坑13组锚杆内力监测断面,同一剖面上每层设置在锚杆

7、的锚头位置,设置锚头拉力计,监测锚杆拉力的变化。共52个监测点,编号为:Z-1Z-52。8)支护构造内力监测:支护构造内力监测采用应内力变计,护坡桩主筋基坑内外侧各一个安装在受力变形最大处,竖向间距4m,每一桩安装4个断面,共112监测点,编号为:GJ-1GJ-112。9)地下水位监测:根据基坑情况和场地条件,距止水帷幕约5m左右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水平间距大约50m布置,共有15个监测点,编号为:W-1W-15。2.1.1监测范围按监测对象划分,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主要为基坑支护构造监测、周边环境监测。本工程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布点数量见表2.1。表2.1 监测内容及布点数量序号布点数量监测工程

8、类别139个基坑护坡水平、竖向位移围护构造212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352组锚杆拉力414组支护构造内力514个周边建筑物沉降周边环境69个地下管线沉降716个路面沉降860个地面沉降915个地下水位2.1.2 监测频率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进展观测,在施工的关键线路上应增加观测次数。本工程基坑开挖后,基坑现场的监测频率按表2.2进展。表2.2基坑监测频率表施工状况监测频率备注开挖深度H5m1次/2天5mH10m1次/1天10mH2次/1天底板浇筑后时间17天2次/1天714天1次/1天1428天1次/1天大于28天1次/3天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以上表中各项数据,当基坑开挖后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

9、当降低监测频率;当出现异常现象和数据,或临近报警状态时,应增大监测频率。2.1.3监测仪器及其精度各项监测内容使用的仪器及精度见表2.3。表2.3各项监测内容所用监测仪器和精度序号监测对象监测工程监测仪器监测精度1围护构造体系基坑护坡水平位移全站仪1.1mm+2ppm2基坑护坡竖向位移水准仪0.3mm/km3深层水平位移JTM-U6000测斜仪0.05mm/1m4锚杆索拉力锚杆测力计0.1F.S5支护构造内力应变计0.1F.S66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路面、地面沉降水准仪0.3mm/km7地下水位水位计5mm2.1.4监测控制值及预警值本工程基坑各项预警值见表2.4、2.5。支护表2.4边坡位置

10、报警值mm周边建筑、道路、管线变形报警值地面变形报警值水平沉降基坑支护303030mm或变化速率3mm/d35mm或变化速率3mm/d表1.5编号监测工程报警值累计变化量mm变化速率mm/d1深层水平位移5032锚杆拉力、应变内力70F注:F为承载构件设计值地下水位累计变化量1000mm,变化速率500mm/d。2.1.5监测控制网系统本工程基坑工程监测采用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和独立的高程系,现场施工监测时场地外设立3个稳定、可靠的点位基准点。2.1.6监测前准备1监测前准备为保证控制网外业观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并到达预期的精度要求,首先组织实施人员熟悉测区环境、现场踏勘,初步确定基准点位置、制定切实

11、可行的外业观测方案,确定观测人员、记录人员、司尺人员等。然后,根据监测内容及其精度要求,选择适宜的监测设备,确保其监测能力满足测量要求。2仪器的检校方案为基坑工程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即水准仪、全站仪等均应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展检定和校准,并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2.1.7基准点维护为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有效性,安排定期对基准点点位的完好性和数据的可靠性进展检查,检查周期不超过1个月。当监测点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较大震动、渗漏水、坍塌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立即对基准点进展检测。2.1.8监测点的维护现场监测点种类较多,包括: 1基坑护坡顶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2支护桩深层水平位

12、移监测点;3路面沉降监测点;4锚杆拉力监测点;5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6地面沉降监测点;7地面管线监测点;8支护构造内力;9地下水位监测点。在施工期间,数量众多的监测点难免有丧失或人为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监测点进展保护,措施如下:1) 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使之配合做好监测点标志的保管,防止人为破坏;2) 现场监测前对监测点的位置进展巡视,了解各类监测点的使用现状;3) 对丧失、破坏的监测点,应及时重新埋设、补测,以保证监测资料、成果的连续性,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2.2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采用?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中的二等水平位移

13、的要求执行。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见表2.6。表2.6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mm等级沉降测量水平位移测量适用范围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二等0.50.33.0变形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构建物、古建筑、工业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测等。三等1.00.56.0一般性的高层建筑、高耸构建物、工业建筑、滑坡监测等。2.2.1基准点的埋设和观测2.2.1.1基准点的埋设在认真考察现场监测环境的根基上,选择适宜的地方布设基准点。基准点的埋设应遵循以下原那么:a) 基准点必须稳定,便于保存;b) 通视良好,便于观测及定期检验。为提高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

14、控制点应采用观测墩形式,顾及基坑周边实际状况,在基坑四边以及其延长线上,地面相对稳定的位置埋设3个观测墩做为柱顶水平位移观测的控制点,在基坑附近的建筑物上埋设4个点作为检查方向场外基准点为根基。水平位移基准点的规格如图1.5和1.6所示。在相对稳定的地面上设置基准点时按图2.1所示的埋设方法进展,在周边相对稳定建筑物上设置基准点的方法如图2.2所示。图2.1水平位移地面基准点示意图图2.2水平位移监测墙基准点埋设示意图2.2.1.2基准点检查基准点是水平位移监测的根基,但各基准点受温度、地质、水文条件等综合影响,可能会产生变形,为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每次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实施前,必须对工作基准点间的距离、角度进展检查。当变形监测点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测区受到较大震动、渗漏水、坍塌等外界因素影响,或工作基准点间的距离、角度检查超限时,应对工作基点重新进展测定,并对基准点进展检查。2.2.2监测点的埋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于基坑长短边等分点及基坑阳角处,约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