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694250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火灾事故分析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地铁火灾的发生率及严重的损失同样令人担忧。地铁火灾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且还会造成城市的大面积交通堵塞,因此对地铁火灾事故的分析及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国内外地铁火灾案例的基础上,从扑救难度大、疏散难度大、火灾烟雾中的潜在危险性三大方面剖析了地铁火灾特点,从地铁管理、列车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地铁火灾的成因。通过对国外预防地铁火灾措施的学习,再针对我国地铁现今存在的消防问题,从控制可燃材料、加强消防设施、保证火灾时地铁的通风以及地铁火灾预案的设计、地铁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地铁

2、预防火灾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地铁火灾;事故分析;预防对策 地铁火灾事故分析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MTR as a means of transport people to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people.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subway fire and severe loss of the same cause for concern.Subway fire ac

3、cident will not only result in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but also resulted in large cities, traffic congestion, subway fires and therefore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subway fi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

4、acteristics of a subway fire from three aspects: difficult to fight, difficult to evacuation, and the potential risk in fire smoke ; analyses the cause of a subway fire from two aspects such as subway management and the train materials. By learning from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aboard, and aimed at

5、the existence fire safety problems at home today, this pape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it such as the control of combustible materials, the strengthen of fire Facilities,the assurance of Subway fire ventilation, as well as MTR subway fire plan design, and the MTR management system etc.Key words

6、: Subway fire; 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ve measures目 录绪 论 1第一章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 21.1地铁发生火灾时的特点 21.1.1疏散难度大 21.1.2氧含量急剧下降 31.1.3发烟量大 31.1.4排烟排热差 31.1.5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 41.1.6人员疏散困难 4第二章 地铁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 52.1地铁火灾的原因 52.1.1人的因素 52.1.2物的因素 52.1.3环境的因素 62.1.4管理的因素 62.2我国地铁存在的消防问题 72.2.1地铁设计方面 72.2.2地铁消防安全管理方面 72.3国内外地铁火灾

7、事故统计分析 82.3.1国内外各城市地铁火灾事故统计 82.3.2地铁火灾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9第三章 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对策 113.1硬件设施方面 113.1.1内部建设与装修选用不燃材料及新型防火材料 113.1.2设置防火防烟分区及防火隔断装置 113.1.3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 113.1.4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123.1.5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标志 123.2软件管理方面 133.2.1教育因素 133.2.2管理因素 13结 论 15致 谢 16参考文献 17绪 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北京

8、、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国内大城市,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协调发展的目的出发,分别修建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为城市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种更为快捷的交通方式,它以其大的运量、舒适的环境及快速运行等特点备受城市人民的青睐。但是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地区地铁相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群死群伤的严重灾害。如2006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96人死亡、147人受伤的惨剧;1995年10月28日,一场火灾的悲剧发生在阿塞拜疆巴库地铁,这场火灾导致了289名乘客丧生,265人严重受伤。当今各国对地铁火灾的特点都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在防排烟设计方面更是尤为重视,但现今关于地

9、铁火灾的研究中对地铁火灾事故成因的研究是少之又少,要想更好地防范地铁火灾就要从火因调查出发,通过以地铁火灾特点的研究为基础对火灾成因进行分析,达到消除地铁火灾隐患,预防地铁火灾发生的目的。第一章 地铁火灾事故的特点1.1地铁发生火灾时的特点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与大气连通,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人口。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结构,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疏散难度大(1)客流量大上海己建成运营的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和明珠线,全长65 km,日均客流总量为100万

10、人次,其中,地铁人民广场站日均客流量为25万次,地铁的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在地铁突发火灾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组织有序疏散很难,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2)逃生条件差垂直高度大:世界上仅考虑商业运营配地铁,一般建在地下15M左右,如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垂直深度为地下7一25M。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抉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除安全疏散通道处,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设计上仅考虑残疾人专用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另有检票机等障碍物挡道,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列车若在隧道内发生火灾

11、,乘客逃生的唯一通道是列车首尾一扇宽度仅为80cm的直通式紧急疏散门,其后果可想而知。逃生距离长:以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大例,该站共有12个出人口,其中5个直通地面,7个通道连通地下商场(4个通道设有中间防火卷帘。12条疏散通道中有10条距离在100M以上,最远路线的距离达260M。(3)火灾烟雾中的潜在危险大由于地铁系统的特殊性,使其在遭遇火失时烟雾不易扩散,特别是地铁系统中使用的有机高分子装饰材料,一旦遇到火灾,很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另外,火灾发生后也会造成局却区域缺氧。由于烟雾粒子对光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可使光强度明显减弱,房间变暗,甚至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容易使人处于惊慌状态,很

12、难在黑暗中找出逃生的目标1。1.1.2氧含量急剧下降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一14%时,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一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1.1.3发烟量大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住,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CO等有毒有烟气

13、体的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点是,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经过专家分析,原来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至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3。1.1.4排烟排热差被岩石和土壤包裹的地下隧道,热交换十分困难。发生火灾时又不像地面建筑那样有80%的烟可以通过破碎的窗户扩散到大气中,而是聚集在建筑物内,无法扩散,易使温度骤升,较早的出现“爆燃”,烟气形成的高温气流会对人体产

14、生巨大的影响。这些流动性很强的烟和有毒气体,若不加以控制或不及时排除,则会在地下通道内四处流窜,短时间内充满整个地下空间,给建筑内人员和救灾人员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1.1.5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地铁的火灾比地面建筑的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难度,相当于扑救超高层建筑最顶上一层火灾的难度。地面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直接在建筑外从产生的火光、烟雾判断火场位置、火势大小。而地铁发生火灾时,究竟发生在哪个部位,无法直观火场,需要详细询问和研究地下工程图,分析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作出灭火方案。同时出人口有限,而且出人口又经常是火灾时的冒烟口。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

15、难以展开。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讯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讯联络困难,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1.1.6人员疏散困难首先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正常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切断,依靠事故照明,人的视觉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保证。如果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再加上浓烟,使疏散人员的可视距降低,疏散极为困难。火场中产生的一些刺激性气体也会使人睁不开眼睛,看不清逃离路线。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逃生的出口和路线比地面建筑少,只能通过站台出口逃生。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相反,人往下逃离就可

16、以脱离烟气的危害。而在地铁里发生火灾时,人只有往上逃到地面上才算是安全的,而人员的逃生方向与烟气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烟的扩散速度一般比人步行快,所以人员疏散很困难4。第二章 地铁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2.1地铁火灾的原因2.1.1人的因素“人”是指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场人员。人是事件推动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人的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1)乘客乘车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这些不安全行为包括就乘人员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破坏行为,如携带违禁物品进站、乱扔烟头、故意纵火以及由于个人精神失常而无法自我控制的破坏举动等。(2)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指地铁工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包括违章操作、设备不按规定定期进行检修等。(3)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