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94245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路中学2021-2021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方案 李春秀一、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要求1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下册。2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开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2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开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一、教学进度表章节题目课时时间5.0中国地理的差异22月19日-月25日6.1自然特征与农业12月26日-3月4日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3、23月5日-月11日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23月12日-3月18日6.4祖国的首都-23月19日-3月25日章节复习226月日-3月31日7.1自然特征与农业14月1日-4月7日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4月8日-4月14日7.3东方明珠-*和澳门14月15日-4月21日7.4祖国的神圣领土-*省14月22日-4月28日章节复习24月29日-5月4日8.1自然特征与农业15月5日-月11日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5月12日-5月18日9.1自然特征与农业15月19日-5月25日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5月26日-6月1日10.0中国在世界中16月2日-6月8日章节

4、复习26月9日-6月15日7年级上册复习 27年级下册复习 28年级上册复习2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单元知识构造本章主要主要讲了两局部内容第一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差异尤其是较为详细地*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第二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做为本册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本章内容刚好处于八年级上下册的交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的上册知识列举我国各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2.试运用地图简单我国东西部、南北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3.指导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限,会列表比价该线南北两侧的诸多差异,理解其形成的原因4.了解划分区域的一句,知道

5、依据不同,划分的区域也不同,掌握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能合作探究出分界限的主导因素。过程与方法5.通过看图、读图,进一步稳固、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学习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地理差异并探究其成因,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技能7.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记住秦淮一线,比较秦淮一线南北差异,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依据教

6、学难点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3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2本章内容涉及了上册有关气温、江水、地形、气候及交通方面的知识,因此注意让学生课前复习这几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的 本章的内容。第六章 北方地区1单元知识构造本单元主要介绍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3.阅读*、*和*的的气温和江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阅读课文并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4.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的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开展的优势和缺乏5.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特征

7、,了解该地区的农业开展变化、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和在我国的地位,知道该地区是我国的最大的重要工业基地6.读图,认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地貌,形成原因7.了解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未来开展趋势,识记重要的历史古迹。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读图,用图的方法,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稳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2. 通过本区工农业的学习,体会本区是北方乃至全国重要的地理区域。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整理能力。情感目标1. 通过分析开展农业的优势与缺乏,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培养学生正确的

8、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开展观念。重点:读图描述、了解、知道并识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等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难点: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稳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3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6.1自然特征与农业16.2东北三省26.3黄土高原26.42章节复习2合理的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第7章 南方地区1单元知识构造本单元主要介绍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2.掌握本区优越

9、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3.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4.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5.读图使学生了解*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并能简单评价*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6.记住中国政府对*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正确时间,了解该地区的人多地狭的特点。7.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开展的强大后盾。8.能够运用地图说出*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情况,明确*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

10、一时和学习地理兴趣3. 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4. 通过全面比较港澳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5.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开展的理念。2. 通过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开展的观念。3. 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1. 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根本特征及优势缺乏和农业生产特征及人们的生活特征2.

11、 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3. 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开展的强大后盾。4. 明确*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7.1自然特征与农业17.2长江三角洲地区27.3*和澳门17.4*省1章节复习2合理的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第8章 西北地区1单元知识构造本单元主要介绍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

12、旱的原因。3.分析本地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4.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5.能看图说明本地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6.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2. 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谐运用。3. 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4.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

13、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开展的观念。2.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2. .能看图说明本地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谐运用。2.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学措施及课时分配8.1自然特征与农业18.2塔里木盆地1合理的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第9章 青藏地区

14、1单元知识构造本单元主要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 通过相关图文资料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3. 结合有关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妒忌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4. 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构成和它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5. 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6.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初步掌握分析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2. 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的文字资料,进一步熟练和稳固读图方法,从资料总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3. 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治理生态环境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开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和因地制宜开展经济的意识。2.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