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6942102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治县*水库工程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施工方案1=编制:审核:批准:二。一五年八月目录一、工程概况21.1工程简介21.2库区工程地质21.2.1基本地质条件21.4气象41.5主要工程量5二、编制说明52.1编制依据52.2编制原则52.3适用范围6三、施工布置63.1施工道路布置63.2施工用水63.3施工用电73.4临时房建及仓库73.5砂石生产系统(包括临时储备料仓)83.6混凝土拌和系统83.7其它8四、总体施工程序、施工措施、主要技术控制要点和施工过程中质量保障措施94.1施工程序9养护。94.2主要施工工艺流程94.3施工准备94.3.1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9原材料质量检测94.3

2、.2常态混凝土配合比104.4主要施工措施104.4.1常态混凝土工艺流程104.4.2常态混凝土的浇筑104.5大坝常态混凝土基岩面及施工缝处理134.5.1基岩面处理方法134.5.2施工缝面的处理134.6预埋件施工144.6.1 止水止浆片施工144.6.2横缝排水槽、坝体排水孔及冷却水管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4.6.3填缝板错误!未定义书签。4.7大坝基础填塘、断层回填浇筑方法及措施154.8模板工程164.9钢筋工程174.9.1钢筋的采购与保管174.9.2材质的检验174.9.3钢筋的制作174.9.4钢筋的安装184.9.5钢筋工程的验收20五、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保障措施20

3、1)施工仓内的运行组织与管理204)原材料控制225)施工配合比试验226)过程中质量控制23(11)试验检验24六、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措施28(7)表面保护及养护29七、施工进度计划安排30八、资源配置30九、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31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县*水库枢纽工程建筑物主要有:拦河坝、溢洪道、放水底孔、取水 口、灌区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机电设备及安装、房屋建筑工程、大坝安 全监测工程及施工导流等临时工程组成。大坝为常态砼重力坝,最大坝高53.2m,坝顶宽6m。坝体从上至下依次为 C20二级配变态砼区、C20二级配常态防渗砼区、C15三级配常态砼区、C15三级

4、 配变态砼区。溢流表孔、放水底孔兼导流孔布置在左岸,取水口布置在右岸。坝顶结构:坝顶宽度根据规范、稳定计算及考虑交通要求,取6m,坝顶高 程1319.2m,长142.35m,溢洪道处设连接两岸交通桥,宽度6.0m,为保证行人 安全,坝顶上、下游均设栏杆,右岸坝顶与上坝公路相连接。1.2库区工程地质1.2.1基本地质条件1.2.1.1地形、地貌拟建水库拦蓄*上游河段而成库,库区为一长条型谷地,主轴方向与构造 方向基本一致。库盆狭长,两岸坡坡度均较陡,山高谷深,冲沟发育,有季节性 溪水和上层滞水出露的补给,地形条件适宜建库。汇水区南起川草坡,北止坝址,西至姨妈坡,东抵廖家坡,南北长3.4km, 东

5、西宽1.5km,水库地表集水面积4.38km2,枯季迳流模数3-3.3L/s - km2,最 枯补给径流14L/s (2002年12月5日实测)。汇水区最高点为西端马鞍形,海拔 高程1529m,最低在拟建坝址沟谷处,海拔高程1280m,相对高差250m,河谷纵 横交错,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水库位于侵蚀地貌的浅切中山区,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沟峰相对高差 150-250m,库区地势北高南低,从地表分水岭到坝址,地形呈一向南倾斜的缓坡, 库盆底部高程1280-1335m,河床平均坡降5.6%。岸坡坡顶高程1400-1500m,地 形坡角40-65,基岩裸露,河谷深切,为不对称的“V”型斜向谷。1.2

6、.1.2地层岩性拟建水库整个库、坝区,分水岭均为三迭系中统边阳组(T2b):黄褐色粉 砂质泥岩、钙质泥岩、钙质粉砂岩、泥页岩;含基岩裂隙水,透水性弱,为相对 隔水层。1.2.1.3地质构造水库区位于北东向构造带内,集雨区内发育了 F1、F3、F4三条断层,F1为 正断层,发育高程1400-1500m,对水库蓄水无影响。F3、F4为压扭性断层,属 阻水断层,F3发育高程1400m,对水库蓄水无影响。F4发育于库首,无破碎带, 断裂面紧闭,无充填物,为阻水断层,对水库蓄水亦不会产生影响。水库区位于F1正断层上盘,受断层影响,表现出呈水平挤压的应力区,在 岩层中形成一系列的短轴褶皱,岩层倾向发生变化

7、。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 烈,岩石较破碎,遇水易软化。1.2.1.4库区岩容水文地质条件库区出露地层为T2b碎屑粘土岩,无岩溶发育,岩石透水性弱,水文地质 较单一。从出露的地层来看,大致为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三迭系中统边阳组 (T2b):黄褐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钙质石英砂岩夹泥页岩,含基岩裂隙 水,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库区地表河流大致为南北向,库区为可溶岩,地 下水的发育严格受地层岩性的控制,由于受岩性的影响,地下水在该区较为匮乏, 埋深较深;地下水通道以层间裂隙为主,地下水以层间裂隙水为主。库区地下水 以沿层运动为主,各含水层地下水位自成一体,在沟谷中排出成泉,展布高程一 般在139

8、5m以上,流量多在0.51.5L/s,且高于河床高程50m以上,地下水补 给河水。1.3流域概况海子河流域位于贵州省西部,界于东经106 05,106 06、北纬25 46,25 50之间,南北长10.7km,东西宽2.5km,全流域面积27.26km2。海子河流域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红辣河左支洗鸭河支流,发源于* 县北面的歪头山,发源处高程1689m,由北向南经*、坡脚、田坎寨、海子、 农科所、在干桥进入伏流板母,在板母的马坡脚南面上洞出水,明流3km后注入 洗鸭河,最后向西流入红辣河进而注入北盘江。海子河分水岭高程1689m,伏流板母河河口高程1145m,河总长11km,落 差544m

9、,平均比降49%。,全属*县松山镇。海子河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北东端,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云贵 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势险峻,山高坡陡,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 程1100-1600m,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相对高差多在300-500m,区域最高点 为拟建水库的东北面分水岭,海拔高程1689.4m,最低点为坝址河床,海拔高程 1280m,相对高差400m。区内发育三级剥夷面,分水岭地带海拔高程1550-1650m,为大娄山期剥夷 面;山盆期第I亚期剥夷面海拔高程1300-1350m,表现为峰顶面及小台地;山 盆期第II亚期剥夷面海拔高程1150m左右,表现为等高的溶谷、溶洼和缓丘

10、,库 区处于大娄山期与山盆期第I亚期剥夷面之间的斜坡上发育的*河谷之中。工程区域非可溶岩与可溶岩皆有分布,非可溶岩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受岩性 的控制,地貌类型以侵蚀地貌的浅切中山为主,主要岩性为三迭系中统边阳组砂 页岩,地表水系发育呈数枝状,沟谷交错,山高谷深,切割强烈,山脉走向与构 造线基本一致,山顶呈圆形。1.4气象区域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暖夏热,相 对湿度大,日照时数低。流域内气候温和,无酷暑寒冬,由*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 15.3C,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7.1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C,极 端最高气温33.6C (1966年8月17日

11、),极端最低气温一7.3C (1977年2月9 日),年平均最高气温大于30C的日数有8.5天,日最低气温小于0的日数有 14.5天,平均气压880毫巴,无霜期288天,年均日照时数1468小时,多年平 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9%,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83%。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夏季平均风速2.5m/s,冬季平均风速2.1m/s,多 年平均最大风速10m/s,极端最大风速15m/s,其风向为SW (1971年3月1日), 全年以SW风向为主;据*气象站资料分析,多年平均降雨量 1297毫米 (Cv=0.18, Cs=2Cv),水稻生长期(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952毫

12、米(Cv=0.22, Cs=2Cv),占全年降雨的73.4%。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形成冬季少雨而春季 干旱的特点。最大年降雨量1738.6毫米(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780.9毫米 (1989 年)。1.5主要工程量本标段大坝垫层常态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工程量约6700余方。二、编制说明为了 *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大坝工程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施工能 保质、保量、安全、如期完成。根据“安全、耐久、经济”的原则,使本标段大 坝工程整体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满足有 效控制大坝常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特编写本施工方案。2.1编制依据(1)*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大坝工程

13、施工组织设计;(2)设计施工蓝图;*水库工程施工合同(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5)水工常态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9);(6)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7)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8)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10)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11)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1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14、32-1992);(13)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T5207-2005);(14)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1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10-1995);(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2.2编制原则(1)科学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5 / 34(2)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大

15、坝工程符合设计质量要求;(3)优化资源动态配置、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提高机械化施 工程度;(4)大力推行项目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达 到合同约定目标;(5)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2.3适用范围本项施工方案,适用于本标段大坝工程坝基垫层混凝土施工。三、施工布置3.1施工道路布置本工程大坝基础垫层混凝土水平垂直运输,主要采取以汽车入仓为主。下基 坑施工便道,采用已形成的进坝道路生活营地下方转弯侧沿河床上游向直接进入 仓面方式。下基坑道路长约250余米,宽6.2m、坡度7.1%,与上坝公路相交处 形成一个回转平台,拌合站至仓面约550m。满足1270.00-1272.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