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694126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2、项目单位: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3、项目内容:根据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发展规划,项目内容主要为整合与完善全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完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区、乡镇村、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它信息服务站,规范统一接口,畅通信息屏障,带动终端用户、计算机信息化的设备配置、信息机等。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项目总投资329万元其中,申请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9万元。(2)完善县级信息基础平台、疏通建立130个信息服务站(3)完善现有网络,统一规范的对接。(4)完善基础数据库4个,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点128个。

2、二、市场分析(一)市场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说明中央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来,电子政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从政府到公众、媒体到企业,大家都在谈论电子政务,期盼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

3、交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 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我国打造透明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愈来愈清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被提到了关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成功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度,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抓手电子政务建设,已被党和政府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

4、紧迫而重要的工作。某县耕地面积200万亩,辖11个乡镇,140余个行政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规模生产企业800余家,全县人口110万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740余家,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2700余家,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5000余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4000余家。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发区和乡镇村各级政府部门、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各类批发市场、专业户、社会稳定信息、特色农产品基地、农村干部以及其他。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5、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其实质是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政府行政活动的领域,使得政府活动从原先单一的实体环境延伸到电子信息环境,增加了政府行政活动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通过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促进政府行政能力、管理体制持续不断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获得

6、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可以使用的形式、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电子政务外在表现为政务手段的改变,其实质却是政务内涵的深化。前者是“面”上的变革,后者是“质”上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特点为:一是电子政务必须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应用。二是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事务原封不动搬到网络上,而是需要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甚至于政府组织架构的重组等,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管理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深化,

7、电子政务必定是渐进式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也就是说电子政务的需求市场是逐渐增加的。(二)市场竞争电子政务的实质和特点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作用。电子政务反映的是一个过程,表现的是政府组织的一种形态。通过电子政务这样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使得政府组织形态从现有的以实体形态为主向电子形态为主转变。其作用概括为几点: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务公开的途径。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首要条件是信息的平等、公开。行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与社会公众相比,具有明显得不对称性。如何减少和缩短这种信息差距,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映了一个地区文明开放程度。与传统的信息渠道相比,电子政务具有

8、相对稳定、获取主动、成本低廉的优点;二是推行电子政务是便民服务的具体体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需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实现的,而规则的制定就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让社会公众以快速、简便的方式获得政务信息,从而达到社会管理成本最低、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的目的,推行电子政务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三是推行电子政务是信息共享的便捷渠道。现代社会越是发展,社会分工越是精密,专业化越强,选择行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的科学方法日益突出。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要想共享社会信息,离开电子政务,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构建诚信社会的今天,网络在信息的传递中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上更是无可比拟的。四是推

9、行电子政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有效手段。社会公众通过电子政务获取的信息越多,就可以更多地减少与公务人员的非公务性接触,也就将政府公务中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更小的比例。公众在行政机关花最少的时间停留,便可完成所办事务,这是标本兼治的有效手段。对于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表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体系来表达。根据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划分: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电子政务和面向知识处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第一代电子政务以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建设为主要特征,重点强调对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能力,完成公务员个体工作的自动化。第二代电子政务以网络技术为基础,连

10、接政府内部的业务系统,应用领域逐步延伸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第三代电子政务目前方兴未艾,主要目标是建立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政府结构,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提高政府的决策和服务能力。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大多都建立起电子政务建设,例如上海市和山东省、浙江省、广东、江苏等省大部分县市区都实现了部门内部及部门网上协同办公、网上审批、视频会议等功能。我省的大部分市县区也进行了电子政务建设,或正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某县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交付使用,初步实现了电子公文的网上流转、短信通知、视频会议等功能,电子政务建设成为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要建立电子政务专网和外网,相互之间

11、物理隔离。电子政务的特点是政务专网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机关为核心的千兆主干网,向下连至县委各部委、县政府各部门、开发区及各乡镇村、各居委会、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向上通过某市专网连至全国专网体系;协同办公系统有一套大型综合通用一体化办公支撑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办公门户、网上流程、公文管理、行政事务、公共信息、个人办公、文档中心、公文交换、信息采编、督查督办、会议管理、辅助办公、政研管理、档案管理、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领导活动安排、电子签章、短信服务、系统管理等20个子系统。据有关部门测算,某县委、县政府的两个文电科每年各处理的公文约200份,每份分发80150个单位不等,全年大概

12、总计4万份。两大班子的信息科每周各发布“信息”23次,全年处理的“信息”总量约3万份。再加综合科的各种工作通报、其他科室的文件、局委之间发文及各种上行文,某县党政两大班子每年至少有10万份以上的文件实现了“无纸化”。这背后更有因办公效能提高而节约的大量无形成本。推行电子政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具备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技术性表明,它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政务先行,资源整合”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是有效推行电子政务的策略之一。“政务先行”,就是电子政务建设要以行政管理创新为目标,以行政管理为核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首先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务管理问题,再进行信息系统的

13、建设,避免技术与行政行为分离的局面,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质量与效用的发挥。 根据我县互联网发展现状、财力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县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及制约条件,积极吸收周边县市区成熟的经验,选取适合我县县情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和方法。结合当今国内县级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我县可选择“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三集模式”发展电子政务,建立一个整合一体、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电子政务平台,逐步走出一条建立节约、规范、统一的平台和面向应用的基层电子政务发展道路。推行 “三集模式”,要坚持统筹规划、集中建设的思路,逐渐实现资源集约,形成数据集中,最后实现业务集中的目标。(三)项目内容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14、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之处。目前,政府信息系统大多建立在独立封闭的体系中,从而造成了信息服务落后、办公业务事务处理迟缓、信息和技术屏障等问题,这就需要一个无缝的、协同的技术形态,从而建立能够沟通、联动、兼容的电子政务平台。我县电子政务工作虽然启动较早,但受到县级财政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为了高效高质量的提高服务水平,某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打造透明、公开的效能政府,促进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现实要求,形成了开展电子政务的内在需求;二是随着我

15、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电脑拥有量飞速膨胀,大家对信息共享、网上办事抱有很大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众对电子政务的市场需求;三是目前已经有网通、移动、电信、铁通、联通等五家电信运营商,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城区基本上能实现光纤覆盖,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的通信线路得以保证;四是某政府网站的访问量逐年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基本形成,全县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从业务流程的要求上形成对推进电子政务的需要;五是我县县直单位全部购置了计算机,据最近不完全统计,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拥有计算机5186台,(不含网通、金融、电力等上挂部门),且大部分县直单位平均每个科(股)至少拥有一台计算机,多数单位达到人均一台。县

16、检察院、公安局、开发区、发改委、财政局、人劳局、统计局、审计局、工商局、水务局、气象局、某镇等单位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部分实现了资源共享。随着单位计算机利用率的提高,公务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六是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0万人,开展电子政务将大大减低这些人员的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某的良好形象。七是服务招商引资的需要。电子政务的开展,使办事程序、行政许可、办结时间等事项全部公开、透明化,使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从根本上优化了我县的招商引资环境;八、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化已经列入很多单位和部门的年终考评目标,如果各个部门和单位单独上信息化平台项目,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从节约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面也形成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外在要求。虽然我县存在推进电子政务的一些先决条件和要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些制约因素。如信息量少、实用性差、缺乏交互性、更新不及时等。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县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