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693987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4莱芜)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撷取(xi) 馈赠(ku) 谆谆教导(zhn) 恪尽职守(k)B . 默契(q) 迤逦(l) 戛然而止(ji) 如法炮制(po)C . 缄默(jin) 戏谑(n) 浑身解数(xi) 苦心孤诣(y)D . 喷薄(b) 阔绰(chu) 鲜为人知(xin) 鳞次栉比(zh)2. (2分) (2019九下重庆模拟)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恣意 喧哗 如法泡制 略胜一筹B . 衣襟 翌日 目炫神迷 自园其说

2、C . 诬蔑 迁徒 轻歌漫舞 强词夺理D . 雾霭 弥漫 历历在目 格物致知3. (2分) 选出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李白的诗歌,常如源泉奔涌,一泻千里。B . 外面没刮风,也没有人,这扇门莫名其妙的就开了,我们当时都很诧异。C . 本色当行的“舞蹈诗人”杨丽萍,在舞台上的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D . 阳春三月,花卉园内芳草葱茸,百花斗艳,此时他只希望尽快到医院看望病危的母亲,步履匆匆,目不窥园 , 与这满园春色擦肩而过。4. (2分)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

3、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同时又取决于思维的方式。 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思维方式是自己支配的。 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A . B . C . D . 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0分)5. (5分) 修改下列病句。 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过于冗长繁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4、。6. (15分) (2017新余模拟) 请你根据要求, 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 (1) 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中各得出一条结论。年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每天)纸质体术(本)电子书(本)纸质阅读(分钟)手机阅读(分钟)201243923515381652201347722813432170(2) 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

5、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3)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1湖州)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

6、过20个字)【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7九下简阳期中)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 默写绝句登飞来峰。_,_。_,_。(2) 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3) 梨自古就是文人志

7、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_, _”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9. (17分) (2018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_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

8、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

9、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

10、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

11、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1)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2) 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3) 请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 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

12、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B .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C .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D . 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10. (17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远 行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

13、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

14、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