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6939691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鸭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3题;共5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在西部,沙子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纵横捭阖,所向披靡。B . 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C .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D . 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2. (2分) (2017八下济南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B .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公里左

2、右的距离。C .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D .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3. (1分) (2018七上衢州期中) 【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古稀 垂髫 不惑 花甲 弱冠 而立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填写序号):_。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4. (9分) (2016河池) 用课文原句填空。山光悦鸟性。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我挥一挥衣袖,_。(徐志摩再别康桥)_,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_,化作春泥更护花。

3、(龚自珍己亥杂诗)陆游在诉衷情中“_,_”两句再现了词人往日跃马扬鞭、驰骋疆场的勃勃英姿。赵师秀在约客中“_,_”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5. (4分) (2018八上云安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n f_了诺贝尔奖。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ku tu_,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这是八干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bng x lin shng_的一刹那。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 yang dn cu_的话来。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53分)6. (28分) (2017八上西宁月考) 比较

4、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小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晓雾将歇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夕日欲颓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相与步于中庭。(3) 甲

5、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之美”,乙文描写“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的语句中。 (4) 请谈谈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5) 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6) 请说说乙文中 “闲人”的含义? 7. (25分) (2011枣庄) 比较阅读下面三则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乙】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丙】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

7、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王晓明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1) 写出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乾坤日夜浮 _至若春和景明 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_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童区寄传) _(2) 翻译下面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 从【甲】【乙】两诗文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怀?(4) 选文【丙】的作者在原文中

9、认为“唐诗是早晨”,从选文【丙】中可以看出唐诗具有怎样的“早晨”特点?(5) 结合选文【丙】中的认识:“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请以【甲】诗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为例,谈谈你的理解赏析。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8. (9分) (2016九上惠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江南”再发现胡晓明中国历史与文学的文献中可见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长期以来,虚虚实实,或浓或淡,强化着一种超乎一般所谓地域文化的认同,即可谓“江南认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海内外流传。“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已成为中国永远的抒情美典。

10、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进而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苏东坡诗:“犹做江南未归客”,姜夔“昭君不谙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以及吴梅村“世间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作为江南认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从西周时代即已经有中原中心的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东孙吴,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

11、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是发源于洛阳而被侨民带到江南的文化,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东晋才女,谢安侄女,王羲之儿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迁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侨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了,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换成江南意识,是经过模仿、交融、选择、消化的文化习得。这似乎可称之为江南文化之二源。两部分之间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异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级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

12、有了优越性。没有哪一个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缘和合,这一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明了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刻的联系,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粤闽文化等的特质,也是江南文化特别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重大动因。“江南”所指涉的空间,与其说是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空间。(1) “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伤心,愁得肝肠寸断”,下面不适合引用来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 A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B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C .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D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

13、断肠。(2) 在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发现了什么?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作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B . 作者发现了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C . 作者发现了江南景色美丽之所在。D . 作者发现了江南文化的两个来源。(3) 第段中,谢道韫这一论据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9. (6分) (2018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

14、,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