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93914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医程莘农的养生之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医大师程莘农的养生之道专家观点:我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 八个字”即豁达生活、认 真吃饭。在生活上,要求很简单,一床一桌一电视、两椅两窗两字画、 三面书墙三把针,这就是全部了。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合五味 平素饮食不要过于单一,不要过于偏好,要五谷、五果、 五畜、五菜,多种食物,混而食之,这样才能营养均衡,补精益气,为 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在日常饮食中,我没有特别嗜好或忌吃的食物,日常餐桌上的蔬菜、 肉食,我都悉数笑纳,这正符合中医饮食调养中 合五味”的原则,即食 不可偏,杂合而食。合五味”并不是简单地五味杂食

2、。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有 故心 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意思是说,五脏之中,心需要苦味食物来滋养,肺需要辛味食物来滋养,肝需 要酸味食物来滋养,脾需要甘味食物来滋养,肾需要咸味食物来滋养, 这是由于苦、辛、酸、甘、咸五味分别与心、肺、肝、脾、肾五脏彼此 相宜的缘故。而要想做到五味与五脏相宜,还需要考虑五脏的虚实、五 行生克补泻以及时令节气的变化等诸多因素。清,对应着油腻;淡,对应着咸和重,过食油腻或口味过咸过重, 都会损伤脾胃一一宜清淡我的口味素为清淡,老年后更不喜欢肥甘厚味之品,日常以粗茶淡饭为主。此外,我非常注重情志的 清淡”中医重视七情致病这类内因,在 情志上

3、,清与淡分别代表着清心寡欲和淡泊名利,换句话说就是欲望不 要太多,挫折不要看得过重,正所谓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养心 为重。脾胃容易被寒气、湿气所伤,因此,常吃暖食可温暖脾胃,增强其 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 吃暖食 所谓暖食,即热不灼唇、冷不冰齿。在日常饮食中,我从 不吃生冷食物(不仅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冰淇淋、冰棍,还包括未煮熟的 食物、凉拌的菜肴和寒凉食物)。此外,我还喜欢喝热茶,甚至夏季消暑解渴,也是以热”制 热”养成饮食规律固然重要,但没有食欲时,勉强进食,或过分强食, 会使脾胃受伤一一饿才吃我们要分清楚到底是哪里饿,眼睛饿了看一看,舌头饿了舔一舔,肚子饿了,才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现实生

4、活中,吃饭这件 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仔细想一想,我们现在有哪一顿饭是真正为了肚子而去吃的呢?不是眼睛饿了就是舌头饿了, 聚会、应酬、商务会谈、工作餐等接连不断。正确的做法是吃下一餐时, 摸摸自己的肚子,问问它:你真的饿了吗?在工作忙、用脑过度时,两餐之间有时会感觉到有些饿,这时可吃 一两块豆腐干或小点心,垫一垫。注意了,不是大吃一顿,而是垫一垫, 强调的还是以三餐为主餐,加餐只是垫餐,既然胃发出了要进食的信号, 就吃一点,不能对此不闻不问,不能因为规矩、场合,甚至某些精神因 素(比如减肥)的影响而拒绝回应身体的要求,这正符合中医饮食调节 中的食饮有节”的原则。我们经常忽视

5、自己吃饭时的心境,是专心于食物,还是忙乱于其他专心用餐用心去体会,简单的食物也会带给你美味、营养和享受,也许这正是食物要告诉你的,食物也有性格,需要你用心来倾听,也需 要你用心来搭配。在用餐过程中需要注意食不言”即吃饭专心、心平气和,脾胃才能不受过怒、过喜、过思、过悲、过恐的负面情绪影响, 而专心发挥它消化食物、运化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说到吃饭时生气致病,不能不提到一次生气事件。 我一生治学严谨, 对学术问题更是较真儿,非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即使上了年纪,这个 脾气也始终没改。记得大约5年前,一次在大学里举行一个项目论证会, 邀请我和几位专家组成论证专家组, 会上与另外一位资深专家在一个学

6、术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到了午餐时间也不罢休。 于是从会场一路争执辩论到餐厅, 谁知一进餐厅坐下吃饭,就一言不发 了,大家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我说道:食物有食物的灵性,它们不喜欢我吃饭时不专心;我的脾胃也有灵性,它们也不喜欢吃下带情 绪的饭菜!哈哈! ”一句话,逗乐了大家,也让学术争鸣不伤朋友和气, 也许这就是我坚持的 不生气的大智慧”吧!有句俗语说的好, 欲得小儿安,需得三分饥与寒”其实成人也是 一样,太饱伤胃,太饥伤脾,吃饭以七分饱为宜,不仅为了体型的美,更为了健康七分饱 我在进餐时虽然对各种食物都不挑剔,但每类食物都适 量而止,绝不多吃,每餐只吃七分饱。如果一不小心吃

7、多了,就按摩腹 部,以促进运化。腹部按摩能保健养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我国唐代名医百岁老人孙思邈也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摩腹可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增强,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改 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防止和消除便秘。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利于 人体保持精神愉悦,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 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促进血脉流通。除了吃什么、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到什么程度外,我在饮食养生中还强调要注意节气的规律一一按照节气选择食物在不同的节气,应注重不同的饮食养生原则和饮食搭配方法,如 春生”之时多甜少酸,以呵护肝气;夏长”之时

8、多进粥汤,以清凉解暑、呵护脾胃;秋收”之时多食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养阴润肺;冬藏”之时少食生冷,以养藏阳气等。像陀螺般的作息规律,我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一一不轻易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所有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没有一样的,有人吃素,有人吃肉,最重要的就是不轻易改变这些已经形成的习 惯。鉴于以上原则,我的一日三餐很简单。早餐通常是一碗白薯粥、萝卜丝咸菜1碟,或是喝杯牛奶、豆浆,外加两块点心;午餐少不了炒青 菜、鸡蛋羹,米饭1小碗,有时以芋头、山药作为主食;晚餐主要是稀 饭或白菜汤饭,做法是用白菜做成菜汤,再加入米饭。经长期总结、摸索,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手法,医界同仁称之为程氏三才法”一一进针快穴

9、位准见效快在过去,中医扎针的方法有百余种,学起来非常麻烦,而 三才法”则是把针灸简单化了。天、地、人叫 三才”, 天在上面,地在下面,人在中间,把扎针叫天、人、地,天就是浅,人 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就是 浅、中、深”,从而轻巧利索、准 确迅速地将点穴、押指、穿皮、进针等融合为一体,在一两秒钟内快速 完成,让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此外,针灸还有一大特点,即有双向性,穴位既可以升血压,又可 以降血压;既可以止大便,又可以通大便。并且,针灸也讲补和泻,顺 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则是泻。在取穴方法上,应以大、小、 缓、急、奇、偶为原则,取穴的多与少则应以证为凭、以精为准、以适 为度、以效

10、为信。针灸大夫指力要求很高,持针强调 手如握虎,伏如横弓”,运针讲 究指实腕虚,气随人意。得气就是扎针后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专家简介程莘农 生于192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1990年受到世界文化理事会表彰,荣获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著有中国针灸学概要等。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等。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1年1月13日第7版 中医保健”国医大师贺普仁:经络导引养生健体导语:贺普仁,1926年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1、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贺老坚持练习自创的经络导引养生功和做眼睛保健操,长期保持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贺普仁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是他根据气功原理,在经络循行的基础上自创的一套祛病健 身的功法,坚持锻炼能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弓I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 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法共分为六步。第一步:练功前准备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舐上腭,全身放松, 思想安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开始上入毛际,沿任脉的关元、神阙、膻中、天突、廉 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明经直下到内庭,走足心涌泉穴,再从 足三阴由下向上行经阴廉到气冲穴,右侧循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中府、俞府到肩井、巨醪、肩髃穴,再沿手阳明向下到阳池, 再分别下行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由下向上到极泉,经中府、 俞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与左侧运行路线相同。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舐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 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而终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