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693101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娟(化名),女,21 岁,因为和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怀抱梦想进入大学校园,却被纷繁复杂的问题困扰,成绩优异却不懂 得人际交往,智慧过人却不懂得情绪控制,博览群书去不了解自己, 渴望步入社会却又屡屡碰壁,曾经的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因为无法和同学正常的交流,被迫退学, 以在街头捡破烂为生,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心理咨询案例 (1)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 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 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 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

2、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 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 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 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 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 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 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 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 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 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

3、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 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 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 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 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 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 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 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 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

4、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 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 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 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 心理问题。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 50% 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 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 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 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 不免感到孤独和无

5、奈。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 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 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 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 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 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 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 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 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 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

6、,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 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 50 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 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 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 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 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 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 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 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

7、上课也 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 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 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 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 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 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 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 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 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

8、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 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 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 多有意义的活动。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 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 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 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 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 高达 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 下几

9、种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 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 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 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 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 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 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 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 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

10、我封闭的 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 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 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 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 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 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 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 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 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 小

11、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 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 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 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 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 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 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 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 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 性。而一旦这种

12、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 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 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 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 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 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 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 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 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 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

13、持 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 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 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 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 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 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 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 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

14、,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 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 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 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 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 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 浪静。调查显示,有7 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 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 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 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7、面子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 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

15、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 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 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 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 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 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 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 的因素: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 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16、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 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 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 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2、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 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 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 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 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 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3、社会的影响;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 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 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 人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