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6924070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十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则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二、重点、难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三、自学提纲1、解决生字词读音论语 说 愠 三省 罔 殆 女 凋 恕 亦 矣 已 己 是知也2、查阅资料,了解作品及孔子。3、熟读课文,并实行示范

2、朗诵。4、关键字词理解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而: 时: 习: 之: 亦 说 :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日三省吾身 (吾: 日: 三: 省: 吾身:E、交: 不信: 传: F、温故而知新 (温: 故: G、能够为师矣 (可: 以: H、罔: 殆: I、诲女知之乎 (诲: 女: J、是知也 (是: 知:K、见贤思齐焉 (贤: 齐: 焉: L、必有我师焉(必:M、善者: 从之: 改之: N、士不能够不弘毅(士: 弘毅: O、仁以为己任(仁: 以为: 己任: P、死而后已(已:Q、岁寒: 凋: R、行之者乎: S、其恕乎(恕:5、自行翻译前五则论语。四、自学测评1论语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

3、主要是记录_的言行。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课堂测评自选翻译下列语句:(三则以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评估测试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吾日三省吾身() 二、解释

4、句中加粗的词。 有朋自远方来( ) 人不知而不愠( ) 传不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士不能够不弘毅() 吾日三省吾身()是知也() 诲女知之乎()三、本文的“而”字有两种用法:顺接和转接。下列句子中的“而”: 表顺接关系的有_,表转折关系的有_, 表并列关系的有_。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温故而知新D.任重而道远 E学而不思则罔F择其善者而从之 四、填空。 1论语主要是记录_及其_言行的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 五、

5、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有朋自远方来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 3_,思而不学则殆。 4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 6任重而道远,_,不亦乐乎?_,不亦远乎? 7岁寒,_。 8其恕乎!_,_。 六、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 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 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 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并阐述为_,_。 七、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八、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_ 学习态度_品德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