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690436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学生渗透美育 摘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笔者感觉到,在教育中学生不但仅是对知识的接收,而且还有对美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老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学生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老师的扶持引领、参加调度。本文叙述了老师应怎样在语文课中对学生渗透美育。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美育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笔者感觉到,在教育中学生不但仅是对知识的接收,而且还有对美的体验。新课程改革后,老师角色的转换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任学生自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应无序,

2、不能盲从,不走形式,不为做秀。鉴于学生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还是需要老师的扶持引领、参加调度。怎样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需在教学意识上处理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所以,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觉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照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应在审美活动中,是从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此教课时又

3、必需遵照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尝试。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觉美画家罗丹说:“美四处全部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觉。”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觉美。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何不用“真”而用“疑”呢?这么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么就会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

4、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何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初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重复品味,才能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怎样引导学生入境,笔者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黄昏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因此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怎样再现自然美呢?我采取了“对文作画,

5、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其境、会其情。怎样作画,老师给作画提醒以下: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全部要和文字相吻合。课文前半部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和联想,给画面添上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把画图引入语文课,最少有两点好处:一是经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络起来,还能够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发明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经过评画,能够激发学

6、生学习课文的爱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2.演出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演出“荷花舞”。让全体女生全部饰荷花,其中一个看成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诵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演出。演出完成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演出更上一层楼。学生在演出中受到美的熏陶。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础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原因的课文,可设计部分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么做有利于

7、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丑、恶,什么真、善、美。另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判别美丑能力。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假如说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能够拓展和发明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书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因为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宽广的想象空间,所以,教课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么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

8、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详细提出三个问题: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你是怎样目送好友远离的?好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当初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的飞舞,然而这漂亮的一切我全部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好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了解和发明。在教学中,经过以上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发觉美、感受美,这么,学生就会有了学习的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