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6891301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数版初 中 地理初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部编人教版初中地理初一第一 单元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 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初 一地理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 生物等等学科。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初一地理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 看吧!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 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二6371千米;

2、赤道周长二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 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 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三、纬线和经线(重点)(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 六页(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

3、线、 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 七页(4)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180度经线、经度的分布规律、判断东西 经W/E、东西半球分界线(难点)。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特殊的经、纬线特殊纬线赤道一一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一一是低

4、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特殊经线0经线一一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 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一一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一一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一一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I6OE0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 格。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 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

5、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 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和难点)一、会画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填图册第7页(1)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1、地球的自转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约为365天)。特点:地球公转

6、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口 (12月22日前后)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H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春分:3月21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昼夜平分。夏至:6月22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秋分:9月2

7、3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秋季,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夜二、五带名称分界线、位置、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特征。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方向的判读: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例和注记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 称之

8、为地图的语言。常用图例:(P18中的图1. 25)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小详细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 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乂叫 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 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O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

9、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 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一一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3、(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课本第25页)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修路、爬坡水渠、水库选址)水库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甲处

10、)大坝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洼地、小盆地的狭窄出口 处(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如图中乙处)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如图中ABC)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

11、大);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三.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描点、引线、连线,注意处理好相同海拔的点之间是上凸还 是下凹参见课本28页的图)o1.我市某地理探究小组搜集到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利用其进行探究 活动。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参与到活动中。(10分)(1)甲居民点位于乙居民点的 方向,规划公路的直线距离约 千米。(2分)(2)甲居民点海拔大约为米,它与B点的相对高度约为米。(2分)(3)判断图中地形名称:A , B o (2分)答案:L (1)东北(1分)2(1分)(2) 100(1分)200(1分)(3)山谷(1分)山脊(1分)如何学好初中地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

12、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 生物等等学科。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 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 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然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当 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 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 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 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 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

13、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 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 四大洋的分布。(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 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 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 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 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

14、环境的面貌, 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 锻炼我们的才智。(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 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要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读图和学习绘图,用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 做到心中有图。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 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 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 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 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 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 么。? 第#页/总页数 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