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89016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时 解决问题(1)课题解决问题(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用分数除法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法解这 类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效利用线段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因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所以能否弄清题 中的数量关系是正确列方程的关键。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不但生动、形象,而且题里存在的数量关系也令人一目了然。2.适时引导,鼓励解法多样性。对用除法 解决问题的同学,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清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方程法和算术法两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学习目标1

2、.使学生掌握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直尺课时安排1课时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

3、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学环节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

4、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导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7分钟)复习: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kg,

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先确定题中的单位“1”确定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计算,并汇报解答过程。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1.读题分析。课件出示教材37页例4,指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2.画图分析。(1)指导学生画线段图。(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法来解答应用题。3.指名列式计算。1.认真读题,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的含义。2.(1)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根据条件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2)借

6、助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质量。(3)比较例题与复习题的区别。(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找到题中的单位“1”,即所求问题,设其为x,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5)小组讨论算术解法,并汇报解题思路。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质量,推导出:体内水分的质量4/5=小明的体重。3.独立列式并解答,汇报解答过程。3.六(1)班有三好学生7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6,全班有多少人?71/6=42(人)。答:全班有42人。三、训练深化。(9分钟)教材第39页第13题。(第2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

7、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1.借助画线段图解决问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2.独立思考写在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并进行评价。4.一本书看了45页,刚好看了这本书的35,还有多少页没看?4535=75(页)75-45=30(页)答:还有30页没看。四、总结收获。(5分钟)1.老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疑问: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一内容,在具体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处,本节课还涉及列方程、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已经遗忘,而这一知识又是进行本节课教学的基础,故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去回忆旧知学习新课,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点评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