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87115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地工作原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图文讲解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导读: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多做成三相对称星形接法,同三相异步电动机十分相似。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很多机电一体化设备上都有它的身影。什么是无刷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由电动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以自控式运行的,所以不会像变频调速下重载启动的同步电机那样在转子上另加启动绕组,也不会在负载突变时产生振荡和失步。中小容量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永磁体,现在多采用高磁能级的稀土钕铁硼Nd-Fe-B材料。因此,稀土永磁无刷电动机的体积比同容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缩小了一个机座号

2、。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它具有可靠性高、无换向火花、机械噪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档录音座、录像机、电子仪器与自动化办公设备中。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位置传感按转子位置的变化,沿着一定次序对定子绕组的电流进展换流即检测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绕组的位置,并在确定的位置处产生位置传感信号,经信号转换电路处理后去控制功率开关电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展绕组电流切换。定子绕组的工作电压由位置传感器输出控制的电子开关电路提供。位置传感器有磁敏式、光电式和电磁式三种类型。采用磁敏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

3、电动机,其磁敏传感器件例如霍尔元件、磁敏二极管、磁敏诂极管、磁敏电阻器或专用集成电路等装在定子组件上,用来检测永磁体、转子旋转时产生的磁场变化。采用光电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在定子组件上按一定位置配置了光电传感器件,转子上装有遮光板,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转子旋转时,由于遮光板的作用,定子上的光敏元器件将会按一定频率间歇间生脉冲信号。采用电磁式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是在定子组件上安装有电磁传感器部件例如耦合变压器、接近开关、LC谐振电路等,当永磁体转子位置发生变化时,电磁效应将使电磁传感器产生高频调制信号其幅值随转子位置而变化。看看这个工程师怎么说?首先给大家复习几个根底定如

4、此:左手定如此、右手定如此、右手螺旋定如此。别懵逼,我下面会给大家解释。左手定如此,这个是电机转动受力分析的根底,简单说就是磁场中的载流导体,会受到力的作用。让磁感线穿过手掌正面,手指方向为电流方向,大拇指方向为产生磁力的方向,我相信喜欢玩模型的人都还有一定物理根底的哈哈。右手定如此,这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根底,跟左手定如此的相反,磁场中的导体因受到力的牵引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让磁感线穿过掌心,大拇指方向为运动方向,手指方向为产生的电动势方向。为什么要讲感生电动势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把电机的三相线合在一起,用手去转动电机会发现阻力非常大,这就是因为在转动电机过程中产生了感生电动势,

5、从而产生电流,磁场中电流流过导体又会产生和转动方向相反的力,大家就会感觉转动有很大的阻力。不信可以试试。三相线分开,电机可以轻松转动三相线合并,电机转动阻力非常大右手螺旋定如此,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旋管的N极。这个定如此是通电线圈判断极性的根底,红色箭头方向即为电流方向。看完了三大定如此,我们接下来先看看电机转动的根本原理。第一局部:直流电机模型我们找到一个中学物理学过的直流电机的模型,通过磁回路分析法来进展一个简单的分析。状态1当两头的线圈通上电流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如此,会产生方向指向右的外加磁感应强度B如粗箭头方向所示,而中间的转

6、子会尽量使自己部的磁感线方向与外磁感线方向保持一致,以形成一个最短闭合磁力线回路,这样转子就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当转子磁场方向与外部磁场方向垂直时,转子所受的转动力矩最大。注意这里说的是“力矩最大,而不是“力最大。诚然,在转子磁场与外部磁场方向一致时,转子所受磁力最大,但此时转子呈水平状态,力臂为0,当然也就不会转动了。补充一句,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其中一个为零,乘积就为零了。当转子转到水平位置时,虽然不再受到转动力矩的作用,但由于惯性原因,还会继续顺时针转动,这时假设改变两头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如如如下图所示,转子就会继续顺时针向前转动,状态2如此不断改变两头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转子就会不停

7、转起来了。改变电流方向的这一动作,就叫做换相。补充一句:何时换相只与转子的位置有关,而与其他任何量无直接关系。第二局部:三相二极转子电机一般来说,定子的三相绕组有星形联结方式和三角联结方式,而“三相星形联结的二二导通方式最为常用,这里就用该模型来做个简单分析。上图显示了定子绕组的联结方式转子未画出假想是个二极磁铁,三个绕组通过中心的连接点以“Y型的方式被联结在一起。整个电机就引出三根线A, B, C。当它们之间两两通电时,有6种情况,分别是AB, AC, BC, BA, CA, CB注意这是有顺序的。下面我看第一阶段:AB相通电当AB相通电,如此A极线圈产生的磁感线方向如红色箭头所示,B极产生

8、的磁感线方向如图蓝色箭头所示,那么产生的合力方向即为绿色箭头所示,那么假设其中有一个二极磁铁,如此根据“中间的转子会尽量使自己部的磁感线方向与外磁感线方向保持一致如此N极方向会与绿色箭头所示方向重合。至于C,暂时没他什么事。第二阶段:AC相通电第三阶段:BC相通电第三阶段:BA相通电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就不一一描述CACB的模型,大家可以自己类推一下。以下为中间磁铁转子的状态图:每个过程转子旋转60度六个过程即完成了完整的转动,其中6次换相。第三局部:三相多绕组多极转子电机我们再来看一个复杂点的,图(a)是一个三相九绕组六极三对极转子电机,它的绕组连线方式见图 (b)。从图(b)可见,其三相绕组

9、也是在中间点连接在一起的,也属于星形联结方式。一般而言,电机的绕组数量都和永磁极的数量是不一致的比如用9绕组6极,而不是6绕组6极,这样是为了防止定子的齿与转子的磁钢相吸对齐。其运动的原如此是:转子的N极与通电绕组的S极有对齐的运动趋势,而转子的S极与通电绕组的N极有对齐的运动趋势。即为S与N相互吸引,注意跟之前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好吧,还是再帮大家分析一下吧,第一阶段:AB相通电第二阶段:AC相通电第三阶段:BC相通电第四阶段:BA通电第五阶段:CA通电第六阶段:CB通电以上为六个不同的通电状态,其中经历了五个转动过程。每个过程为20度。第四局部: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看完了转子无刷直流电机

10、的结构,我们来看外转子的。其区别就在于,外转子电机将原来处于中心位置的磁钢做成一片片,贴到了外壳上,电机运行时,是整个外壳在转,而中间的线圈定子不动。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较转子来说,转子的转动惯量要大很多因为转子的主要质量都集中在外壳上,所以转速较转子电机要慢,通常KV值在几百到几千之间。也是航模主要运用的无刷电机顺便啰嗦一下吧。无刷电机KV值定义为:转速/V,意思为输入电压每增加1伏特,无刷电机空转转速增加的转速值。比如说,标称值为1000KV的外转子无刷电机,在11伏的电压条件下,最大空载转速即为:11000rpmrpm的含义是:转/分钟。同系列同外形尺寸的无刷电机,根据绕线匝数的多少,会表

11、现出不同的KV特性。绕线匝数多的,KV值低,最高输出电流小,扭力大;绕线匝数少的,KV值高,最高输出电流大,扭力小。我先前测试过穿越机2204电机的极限电流,单电机能彪上25A,而2212系列电机15A都上不了。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分析方法也和转子电机类似,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根据右手螺旋定理判断线圈的N/S极,转子永磁体的N极与定子绕组的S极有对齐吸引的趋势,转子永磁体的S极与定子绕组的N极有对齐吸引的趋势,从而驱动电机转动。经典无刷电机2212 1000kv电机结构分析。图为DJI 2312S电机和XXD 2212电机的解剖图其结构如下:定子绕组固定在底座上,转轴和外壳固定在一起形

12、成转子,插入定子中间的轴承。图为xxd2212线圈拆解图图为12绕组14极即7对极,电机绕组绕发图。后面画出了6种两相通电的情形,可以看出,尽管绕组和磁极的数量可以有许多种变化,但从电调控制的角度看,其通电次序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外转子还是转子电机,都遵循AB-AC-BC-BA-CA-CB的顺序进展通电换相。当然,如果你想让电机反转的话,电子方法是按倒过来的次序通电;物理方法直接对调任意两根线,假设A和B对调,那么顺序就是BA-BC-AC-AB-CB-CA,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顺序就完全倒过来了。AB相通电AC相通电BC相通电BA相通电CA相通电CB相通电要说明一下的是,由于每根引出线同时接入两个绕组,所以电流是分两路走的。这里为使问题尽量简单化,下面几个图中只画出了主要一路的电流方向,还有一路电流未画出,另一路电流的具体情况放在后面进展分析,涉与到电路检测换相位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