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85036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98抗洪精神之弘扬(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98抗洪精神之弘扬.九八抗洪精神之弘扬关键词:九八抗洪救灾弘扬抗洪精神精神财富时代精神论文摘要:在1998年夏,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在抗洪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一、 洪灾产生的背景l 1.1洪灾爆发的背景1998年夏季,南方普降罕见暴雨。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加上东北的松花江、泛滥,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湖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

2、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面对罕见的世纪洪水,数百万抗洪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顽强拼搏,团结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保住了三江大堤,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征服自然灾害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l 1.2洪灾爆发的原因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180万平

3、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之后的又一条“悬河”。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媲美”。另一方面,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洪水泛滥的原因。(摘字百度百科)二、抗洪救灾l 2.1洪灾引发的灾情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

4、新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湖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受灾最重。l 2.2抗洪救灾纪实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灾区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国务院决定动用总理预备费,增拨抗洪抢险资金数十亿元。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民政部及时下拨资金、物资。铁道部门安排抗洪救灾军用专列278对,运送部队官兵12万余人,紧急运送

5、救灾物资5万多车皮。民航系统安排抗洪抢险救灾飞行1000多架次,运送救灾物资和设备560多吨。交通部及时决定在长江中游江段实施封航,以利大堤安全。通信部门保证了防洪抗洪的通信畅通。电力部门保障了抗洪抢险的电力供应。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大力加强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新闻宣传部门及时、全面地报道汛情和抗洪抢险情况,大大激励了抗洪军民的斗志。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各地民政部门收到的各界捐款35亿元,捐物折款37亿元。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人士、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十分关心受灾群众,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友好国家、国际机构、外国企业以及国外友好人士也热情支

6、援中国的抗洪救灾。三、抗洪精神l 3.1抗洪精神内容简介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九八抗洪精神”,他强调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我们的党魂、国魂,是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并大力发扬这种精神。3.1.1抗洪精神的内容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3.1.2抗洪精神的现实意义(一)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斗争,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历史

7、罕见特大的严峻挑战面前,江河大堤在经受着严峻考验,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堤也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精神文明的巨大力量,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效,证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大有可为。(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释放,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升华,其间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革命精神和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一样,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财富。世世代代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我们就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三)斗争不仅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生与死

8、的考验,风雨同舟的经历还形成了党心、民心、军民的空前凝聚。党群、干群、军民、军政关系的空前密切,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再次显现,为精神文明建设昭示了前进方向;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量。l 3.2抗洪精神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质九八抗洪精神”的实质是,以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坚韧不拔、自尊自励等传统美德为血

9、脉为营养。3.2.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民族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越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全国人民就越是充分显示出这种非凡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3.2.2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困难、顽强拼搏,这是由人水相搏,两相对峙的严酷格局所决定的。一方面是水大势猛、南北为害,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严重威胁;一方面是,抗洪军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卫改革开放成果,不怕困难,不

10、畏艰险的英勇抗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浊浪排空,惊涛击岸,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考验。这是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更是英雄辈出的时刻。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2.3坚忍不拔,敢于胜利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洪水涨一尺,斗志

11、高一丈。越是情况危急,广大军民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显示了抗洪军民的“韧”性和“刚”性。这次特大自然灾害是对人的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的最大挑战。也正是在迎击这种挑战中,形成了抗洪精神的最强音。这次特大,为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人被累乏,堤被泡软,物资一次又一次被用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没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把握,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就很难面对凶猛的接踵而来的八次冲击波,始终坚持严防死守,沉着应战,夺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里的关键是,党中央的敢于胜利,善于胜利;党中央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党中央的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指挥若定、决战决胜,将大家的信心和力量高

12、度凝聚起来,集中成一个战无不胜的铁拳。l 3.3抗洪精神产生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识一个事物、一种精神现象的本质,不能从事物本身去寻找解释,而必须到产生这一事物和精神现象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活动中去寻找。毫不夸张地说,这场特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威胁以及为了战胜这场特大灾害所进行的殊死搏斗,是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事件就是历史,就是舞台。重大事件,特别是发生在一个伟大国家的重大事件,是成就英雄、伟人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正是抗洪抢险这一伟大的斗争,空前地把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把我们的精神和精锐集中起来,把我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品格集中起来,涌现了一大批顶天立地的英雄,形成了拔山贯

13、日、气壮山河的精神奇观。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同时集中同时增长同时发挥威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激发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空前集中、高度集中,是建筑在社会主义制度适合集中力量集中优势办大事的优越性上;建筑在党和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前途上;建筑在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并且抓出了成效,抓出了巨大的精神储备、队伍储备、综合国力的储备上。还因为,这场抗洪抢险斗争发生在一个伟大的具有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我们的人民饱经忧患,历尽沧桑,拥有抗击一切灾难,战胜一切邪恶力量的韧性、伟力和根基。这种空前的“集中”和事态发展,加上新闻媒

14、体的广为传播,使抗洪抢险斗争成为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情绪场”,就像“磁场”、“电场”、“生物场”能够发生巨大的“场”效应一样,抗洪抢险斗争让人感奋,让人激动,让人投入,让人勇敢和高尚。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面前,人们最美好最强健的思想、感情和品格得以发扬和升华,分散的被集中起来,弱小的被强化起来,潜在的被激发、培育出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为各族人民所自豪的浩然正气。这场抗洪抢险斗争对于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进行了一次新的检阅,使人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形象,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整体形象,中国人民的整体形象。进一步看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解放军好,人民群众好

15、,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l 3.4抗洪精神的意义3.4.1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与升华这次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得力于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加强,为防汛抗洪斗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证;而且更有赖于民族精神的强有力的支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饱经磨难而从来就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民族。从为民治水的大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许多可贵精神:前仆后继、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刻苦耐劳、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勇于探索、坚韧不拔、身先士卒、万死不辞的英雄气概。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求生存求发展,历经磨难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1998年的抗洪抢

16、险斗争中,中华民族的这种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时代的公而忘私、舍生忘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共产主义精神交汇融合,陶冶锤炼,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党历来提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这次抗洪抢险斗争的实践说明,我们的民族精神经过社会主义的升华,更加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经过这场斗争的人们都会受到这种民族精神的陶冶和净化,都会深深领悟到我们民族凝聚力的伟大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能够使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励坚韧不拔的斗志,焕发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定克敌制胜的信念;就能够排除万难,不断创造出人间奇迹。我们的民族凭着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