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6760690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防雷装置的检测程序检测前应对使用仪器仪表与测量工具进行检查, 保证其在计量认证有效期内与能正常使用。首次检测应按GB/T 21431第 4.2条中的全部检测项目实施检测。对受检单位的定期检测,应查阅上次检测的记录,并现场勘查受检单位防雷装置有无变化。 在受检单位防雷装置无较大变化时, 可不进行 GB/T 21431第 4.2条中a)、b)中的接闪器保护范围、e)与f)项的检测。现场检测时宜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进行,将检测结果填入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对受检单位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项目出具整改意见书。3.3 防雷装置检测内容及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如下: a) 建

2、筑物的防雷分类; b) 接闪器; c) 引下线; d) 接地装置; e) 雷击电磁脉冲屏蔽; f) 等电位连接; g) 电涌保护器(SPD) 。3.3.1 接闪器的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材料规格,布置范围,架设方式,支架间距、支架高度、网格密度、锈蚀程度,接闪器焊接长度、面积,防腐措施,引下线连接情况。1) 首次检测时, 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GB/T 21431标准表 1 的要求,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被保护建筑物、风帽、放散管等之间的距离应符合GB50057-2010 中第4.2.1 条中的规定。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或测高仪与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

3、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首次检测时, 检测接闪器的材料、 规格与尺寸是否符合GB50057-2010 中第5 章的规定。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 GB50057-2010中第4.2.4条第7款、第4.3.9条与第4.4.8 条的规定。2) 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屋面设施应处于直击雷保护范围内,并应符合GB50057-2010 中 4.5.7 的规定。 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屋面设施的等电位连接。3) 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 焊接

4、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 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 1/3 以上。 接闪带是否平正顺直, 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 固定可靠,接闪器固定支架间距与高度是否符合GB 50057-2010 中 5.2.6 的要求。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相关要求。4) 当低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 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 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除低层与多层建筑物外, 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器。5) 检测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 别用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6) 检测接闪器的材料、 规格与尺

5、寸是否符合GB50057-2010 中第 5 章的规定。7) 检测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8) 接闪带在转角处应按建筑造型弯曲其夹角应大于90 ,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 10 倍、扁钢宽度的 6 倍。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将接闪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100mm 弧形。9) 当树木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保护范围外时,应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净距,其净距应大于 5m 。10)烟囱的接闪器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4.4.9条的规定。3.3.2 引下线的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引下线数量、位置、尺寸、材料规格、焊接连接处的跨接电阻等。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

6、蔽工程记录。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 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 1/3 以上。 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3) 首次检测时,应用卷尺测量每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

7、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 Q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与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与电子线路的距离是否符合GB50057-2010中第4.3.8条的规定,应不小于1m。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GB50057-2010 中第 5.3.6 条的规定。测量接地电阻时,每年至少应断开断接卡一次。8) 检 查 专 设 引 下 线 近 地 面 处 易 受 机 械 损 伤 处 的 保 护 是 否 符 合 GB50057-2010 中第5.3.7条的规定。9) 采用仪器测量专设引下线接地端与接地体的电气连

8、接性能,其过渡电阻应不大于0.2 Q10)检查防接触电压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2010中第4.5.6条的规定。3.3.3 接地装置的检测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与安装位置; 校核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 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 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应符合GB50057-2010第 5.4 条的规定。2) 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5) 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

9、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管道、 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否符合GB/T 21431标准 5.4.1.2条的规定。6) 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为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 GB/T 21431标准第 5.4.1.1 条规定的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第 5.4.1.2条规定的独立接地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使用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 如测得阻值不大于1Q,判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大于1Q,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注:接地网完整性测试可参见 GB/T 17949.1的第 8.3条。 )7)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极法与使用接地

10、电阻表法, 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 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按GB/T 21431标准附录C的规定进行换算或使用专用仪器测量。8) 每次检测都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 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见附录D。 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参见附录E。9) 测量大型接地地网(如变电站、发电厂的接地地网)时,应选用大电流接地电阻测试仪。10) 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应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11)检查防跨步电压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2010中第4.5.6条的规定3.3.4 雷击电磁脉冲屏蔽的检测1) 用毫欧表检查屏蔽网格、金属管、 (槽)防

11、静电地板支撑金属网格、大尺寸金属件、房间屋顶金属龙骨、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金属门窗、金属格栅与电缆屏蔽层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值不宜大于0.2 Q首次检测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GB/T 21431标准 5.6.1.4条的规定。2) 计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设置的屏蔽网的屏蔽效率,计算方法见GB50057-2010中第6.3.2条的规定。3) 用仪器检测电磁屏蔽效率的方法参见 GB/T 21431标准附录F。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按图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5) 3.5等电位连接的检测1) 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测。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

12、、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2) 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的检测。对于第一类与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 构架与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 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跨接情况。 如已实现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3) 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等连接物的检测。对于第一类与处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测量长金属物的弯头、 阀门、 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当过渡电阻大于0.03 Q时,检查是否有跨接的金属线,并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

13、。4)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测。检查由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 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 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5) 低压配电线路引入与连接的检测。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穿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 如全线采用铠装电缆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有困难,检测电缆埋地长度,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及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性能,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 埋地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安装的电涌保护器性能指标与安装工艺。6)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测。检查架空金属管道进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 25m 接地一次,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7)

14、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测。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 如已实现连接, 应 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8)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的检测。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均应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9)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测。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均应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 如已实现 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10) 电子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检测。检查电子设备与建

15、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与尺寸。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带(或等电位端子板)之间的电气连接情况: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 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 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 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 线缆的金属屏蔽层; 光缆屏蔽层与金属加强筋; 金属线槽; 配线架; 防静电地板支架; 金属门、窗、隔断等11)检查等电位连接网络形式,连接要求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6.3.4条第 5、 6、 7 款的规定。12) 5.11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的测试采用空载电压4 至 24V, 最小电流为0.2A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过渡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0.2 Q3.3.6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4.3.6.1 检查a) SPD 运行期间,会因长时间工作或因处在恶劣环境中而老化,也可能因受雷击电涌而引起性能下降、 失效等故障, 因此需定期进行检查。 如测试结果表明SPM化,或状态指示指出SPDfe效,应及时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