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675605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 批 稿 )项目名称:温州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温州港集团 编制单位(盖章):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二OO九 年 二 月项目名称:温州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文件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单位: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法人代表: 周龙云项目负责人:李冰如 (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B20140040300号)责任与分工:评 价 人 员 情 况姓 名专 业职 称环评岗证号环评工程师登记证号分工内容签 名李冰如环境工程工程师B20140039B20140040300负 责钟良明生态学工程师B20140059编 写宋跃群化 学高 工B20140002B20

2、140050300审 核胡长敏环境工程高 工B20140014B20140010900审 定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州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温州港集团法人代表邵必武联系人王琦通讯地址温州市望江东路海港大厦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325000建设地点温州市望江东路海港大厦立项审批部门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温市计基2002151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正餐服务I6710建筑面积(m2)5929绿化率 /总投资(万元)1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5%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安澜亭地块开发的

3、安澜亭商住综合楼项目即海港大厦,委托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安澜亭商住综合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05年4月经温州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批文见附件温环建2005048号。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经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温州港集团)拟利用海港大厦2、3号楼的23层部分作为餐饮服务,根据温环建2005048号要求,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所在的商业用房部分须另行报批。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和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受项目业主单位温州港集团委托,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

4、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4)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5)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66号令,2003年12月15日;(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意见,浙江省环保局;(7)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订版),2005年4月;(8)关于印发温州市区饮食娱乐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细则的通知(温环发200566号),2005年10月21日;(9)安澜亭地块

5、开发工程扩初修改,杭州中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5年9月16日;(10)项目23层平面图,温州市云艺建筑装饰设计院;(11)温州港集团与我院签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合同,2009年2月。3、建设规模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位于海港大厦2、3号楼的23层,各类餐桌数120张,合计餐位1200个。拟设灶台8个。项目投资额约1000万。表1 项目各类包厢规模类型数量餐桌数容纳人数小包厢2828280中包厢2244440大包厢421210宴会厅127270合计12012004、项目平面布置安澜亭地块(海港大厦)包括三幢建筑:1号楼为F25层的办公楼,2、3号楼分别为F22、F16层的公寓楼。金港大酒店建设项

6、目位于海港大厦2、3号楼的23层,厨房布置在3号楼的2层。金港大酒店建设项目所处的海港大厦2、3号楼的1层为商业用房,4层为设备转换层,5层以上为公寓。各功能布局详见附件温州金港大酒店二、三层平面图。5、项目四至关系项目四至关系:东隔消防通道为海港大厦1号办公楼;西侧为市政绿地;南侧为安澜居住小区;北侧为望江东路。详见项目四至彩图和附件安澜亭地块总平面图。安澜居住区项目所处海港大厦图1 项目四周彩图6、职工人数和工作制度本项目定员约200人,年经营365天,营业时段8:00-22:00。7、公用工程(1)给水水源:以市政水为水源。(2)排水厨房排水系统采用隔油净化池处理后汇入生活废水(经化粪池

7、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3)电力系统由市政电网供电。(4)排烟设计厨房排烟采用高效油烟净化气。(5)空调系统采用VRV中央空调,共6台室外机组,其中3套RFC1360KX4机组供应二层, 3套RFC1065KX4机组供应三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和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约18000公里)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032836、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拓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

8、东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项目位于环城东路和望江东路交叉口。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本项目图2 地理位置图2、气候与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呈温和、湿润、多雨和海岛多风的特点。气温年平均气温17.9 ,最高月平均气温27.9,最低月平均气温7.6。风况每年的10月至翌年的2月多NW风,频率在14-20%,3-6月盛行ESE风,频率为21-23%,7-9月以E风最多,频率为14-23%,基本风压55KN/m2。年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25m/s。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610mm,一般6月和8月有2个降水高峰期,前者为梅雨,后者为台风雨。月降水量多达554.9mm

9、。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平均为18d,最大日降水量为448mm。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6月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月平均为89%,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74%。台风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5次,影响时间5-11月。台风影响一般持续2天时间。3、河流水文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13个县(市)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达17958平方公里。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温州段)流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瓯江源头海拔1900多米,进入海滨平原后仅6米, 上游河床比降

10、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456.6米3/秒,平均年径流量为144亿米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1975年径流量为228.6亿米3,而1979年径流量只有65.7亿米3,丰枯比达3.4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6.1米3/秒,最枯的1967年只有10.6米3/秒,而洪峰流量则高达23000米3/秒(1952年7月20日)。1987年3月30紧水滩电站建成并发电,该电站为调节水库,电站下泄洪流量不少于34米3/秒,使瓯江干流的枯水径流大为增加。潮流:瓯江下游

11、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圩仁,感潮河段长76公里,特大潮可达圩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岙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30公里,平均潮差3.293.38米,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岙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31 公里,平均潮差3.384.59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过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1.2米/秒,涨潮量平均0.7

12、亿米3,平均涨潮(流量)3700米3/秒,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3.7亿米3,平均流量19600米3/秒,落潮平均流量16000米3/秒,涨落潮平均流速1.0米/秒,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温瑞塘河是温州的内河水系,排入瓯江,全长35km,是温州市温瑞平原农业灌溉、防洪、排涝和工业、生活水源。4、地形地貌全市以低山区丘陵为主,占全市面积的62.14%,平原面积占21%,海域面积占16.86%,大致呈“六山二地二水”结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分布低山、丘陵、平原、浅海滩涂、岛屿,具有五个层次的地貌特征。山脉属雁荡山脉,系括苍山脉之南支,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百

13、岗尖,海拔1056.6m,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东部和南部大部分为海积平原,间有丘陵,海拔3.5m。地形丰富多样,有利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发展,沿海沿江适宜开发利用作为多种用途的港口,沿海有西门、白门、桃花等岛屿10多个,占总面积的0.6%。社会环境简况:1、鹿城区概况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下半年,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市、区两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扩大为294.38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67.96万人。现全区共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262.6亿元,按可比价

14、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14.7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46.6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5:47.4:52.2调整为0.5:43.7:55.8。人均生产总值38306元,增长12.9%。200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农村经济总收入269.59亿元,增长7.2%;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11.64亿元,增长16.4%;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枚,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28个,浙江名牌产品25个,浙江著名商标23枚。2007年,我区财政总收入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25亿元,增长27.5%。财政总收入中,国税收入14.98亿元,增长22.5%;地税收入12.53亿元,增长19.9%;财政部门收入0.95亿元,增长66.2%。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10.82亿元,增长25.2%。2007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同比下降4.7%,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 6.8%。全区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率达100%,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25个、市级51个、区级91个。2007年末,全区有12个街道、4个镇、5个乡,142个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